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梅直讲

苏 轼

轼每读《诗》至《鸱鸮》,读《书》至《君奭》,常窃周公之不遇。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夫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然,不容何病?不容后见君子。”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夫天下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

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其后益,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升斗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来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

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轼不自意,获在第二。既而闻之,执事爱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是以在此。非左右为之先,非亲旧为请属②,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退而思之,人不可以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苟其侥一时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   

《传》曰:“不怨天,不尤人。”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 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注)①梅直讲:即梅尧臣,字俞,北宋诗人。他曾任国子监直讲。苏轼参加礼部考试时,梅尧臣任参评官。②请属:请托。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窃周公之不遇 悲:同情
B.其后益 壮:强壮
C.非左右为之先   容:介绍,推荐
D.人不可以富贵   苟:苟且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然,不容何病   夫天下不能容
B.执事爱文 闻名而不得见者
C.非亲旧为请属   苟其侥一时
D.不容后见君子   意其飘脱去世俗之乐
【小题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
(2)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报任安书》
(3)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逍遥游》
【小题4】文中哪些内容可以证明苏轼获得第二名是实力所致,请简要概括。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1-15 03:28: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小题
采桑子·润州多景楼宇孙巨源相遇
苏轼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
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润州甘露寺弹筝
苏轼
多景楼上弹神曲,欲断哀弦再三促。江妃处听雾雨愁,白浪翻空东浮玉①。
唤取吾家双凤槽,遣作三峡孤猿号。与君合奏芳春调,啄木飞来霜树杪②。
注释:①浮玉:喻指金山。 ②杪(miǎo):树梢。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采桑子》开篇以“多景楼”的“多”字获取灵感,连用三个“多”字引出“情”“感”“病”而不赘述,令人印象深刻。
B.“空”字写出“一笑”之后,“回头”来眼前的“乐事”便会消失而“空”无所有,只有“多情”“多感”“多病”依然。
C.《采桑子》上阕前二句先言情后言事,后二句先言事后言情,借眼前之景,写心中之情,言事与言情结合,意蕴盎然。
D.这两首诗词皆出自于苏轼之手,均写多景楼中与友人相聚之事,都借用音乐抒情,但抒发的情感却一喜一忧,迥然不同。
【小题2】筝是一种拨弦乐器,相传为秦人蒙恬所制,故又名“秦筝”。它发音凄苦,常令人“感悲音而增叹,怆憔悴而怀愁”。下面有关筝的诗所表达的情感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弹筝北窗下,夜响清音愁。张高弦易断,心伤曲不道。(南朝梁.萧纲《弹筝》)
B.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唐.李端《听筝》)
C.花脸云煲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凭君向道休弹去,白尽江州司马头。(唐.白居易《听筝》)
D.银甲弹冰五十弦,海门风急雁行偏。故人情怨知多少,扬子江头月满船。(元.萨都刺《赠弹筝者》)
【小题3】有人评论说苏轼《采桑子》中“斜照江天一抹红”一句与白居易《琵琶行》中“唯见江心秋月白”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试作简要分析。
【小题4】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水”是古诗词中的一个重要意象,常用来表达情感。李煜在《虞美人》中用它来喻亡国之愁: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它来感慨人生失意;③________,④_____________。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纵笔三首苏轼
其一
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
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
其二
父老争看乌角巾,应缘曾现宰官身。
溪边古路三叉口,独立斜阳数过人。
其三
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饱萧条半月无。
明日东家知祀灶,只鸡斗酒定膰吾。
(注)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 年),大诗人苏轼由惠州(今属广东省)贬所再贬儋州(治所在今海南省儋州市西北,辖境在今海南省西部地区),时已64 岁,且病魔缠身,正处于“食无肉,居无室,病无药,出无友”的困境。此年岁末,作《纵笔三首》。膰:古代宗庙祭祀用的熟肉。这里“膰”当动词“馈”,进食于人。只鸡斗酒:汉·曹操《祀故太尉桥玄文》:“殂逝之后,路有经由,不以斗酒只鸡过相沃酹,车过三步,腹痛勿怪。”
【小题1】下列对这组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第一首首句写诗人处境寂寞,已成衰病老翁;次句以风吹“萧散”白须申述衰老。
B.第一首从寂寞写到热闹,第二首则从热闹写到寂寞,都运用了借事抒情和细节描写。
C.第二首写因州里官员出现,父老争相观看,而诗人自己独处寂寞,在斜阳中数路人。
D.第三首先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儋州米贵,诗人半月不得醉饱看似夸张,却是写实之笔。
E. 第三首用曹操祭桥玄之典写东邻与自己感情极好,将来一定会用斗酒只鸡祭奠自己。
【小题2】组诗充分体现了诗人“超旷闲逸”的心境,请结合内容分析。

同类题3

阅读《赤壁赋》语段,回答问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小题1】作者使用曹操的典故,其用意是
A. 赞颂曹操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
B. 同情曹操不遇于时。
C. 慨叹人生无常。
D. 借曹操自比,表明自己被贬的心志。
【小题2】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本文是散文,因而重在写景抒情,而不用议论的表达方式。
B. 作者对客人箫声悲凉而感到不解,因而发问。
C. 作者借用江水、明月、清风这些意象,阐述事物皆具“变”与“不变”的二重性。
D. 客人转悲为喜,最后主客畅饮而酣睡舟中。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⑴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⑵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