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新城道中(其二)
[宋]苏轼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
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
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
人间岐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
[注]①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的春天,在宋朝激烈的党争中,苏东坡无法在朝廷立足,请求外调杭州任地方官,诗人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所领各属县。新城在杭州西南,其县令为苏轼好友晁端友。②钲:古代军中乐器,击之而鸣。③耦耕:指二人并耕。此处暗用了《论语》中孔子向隐者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小题1】以下对颔联和颈联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散材”,语出《庄子》,指无用之才。诗人以此自况,可见其怀才不遇的怨愤和对官场的深深眷恋。
B.“搜林斧”,喻指党祸。本句是说即使无用之才,也畏见搜林利斧。即使任官在外,也担心随时可能飞来的横祸。
C.“疲马”一句,写山中行进已久,马早已疲惫不堪,希望听到战场上的号角声。此句写出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的热诚。
D.颈联作者想到茶农因为下够了的细雨而喜悦,在这乱山深处还有自己的清官好友,情感和颔联相比发生了变化。
E. 颔联和颈联主要描绘前往新城的“道中”所见所感,诗歌承转自如,格律纯熟,自然贴切。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11-19 08:02: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行香子过七里濑①

苏轼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②。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注①七里濑:又名七里滩、七里泷,在今浙江省桐庐县城南三十里。两岸山峦夹峙,水流湍急,连绵七里,故名七里濑,与严陵濑相接。濑,沙石上流过的急水。②严陵:即严光,字子陵,东汉人,曾与刘秀同学,并帮助刘秀打天下。刘秀称帝后,他改名隐居。刘秀三次派人才把他召到京师。授谏议大夫,他不肯接受,归隐富春江,终日钓鱼。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片写小舟飞快地掠过水面,天水澄澈,水流时而平静时而湍急,游鱼腾跃,点点白鹭栖于沙汀,反映了诗人此时内心既急切又惬意。
B.“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三句,剪接了三个不同时辰的舟行之景,既写出了船之行程,也创造出清寒优美的意境。
C.词写水则特详,写山则至简,章法变化,体现了在江上舟中观察景物近则精细远则粗略的特点。
D.该词上阕写水,下阕写山。词人把人生的感慨,历史的沉思,都融入在一片如诗如画的水光山色之中,隽永含蓄,韵味无穷。
【小题2】这首词寄寓了苏轼怎样的情感和生活态度?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行香子·过七里濑(1)

苏轼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2),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3)。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注释:(1)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春二月,时任杭州通判的苏轼巡查富阳,由新城至桐庐,乘舟富春江,经过七里濑时作此词。七里濑:又名七里滩。(2)鉴:镜子。(3)严陵:东汉的严子陵,名光,少时曾与光武帝刘秀一同游学。刘秀即位后,征召到京,授谏议大夫,不受,隐居于富春江。
【小题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前六句,用简练的笔墨,形象地描绘了七里濑的美景:轻舟惊鸿,水清波平,鱼儿翻腾,白鹭点点。
B.上片“过”字点题,写出行程;“急”“冷”“明”不仅状写出景物特点,同时写出作者不断变化的主观感受。
C.“算当年”四句用典,吟咏汉刘秀称帝之后严子陵隐居一事,归结为“一梦”和“空名”,蕴含着人生感叹。
D.下片由山起笔,中间插入议论感慨,顺势抒怀,最后以远山、云山、晓山三座山结尾落于景语,隽永含蓄。
【小题2】“双桨鸿惊”句,有人认为是船桨划动如鸿雁惊飞,有人理解为船桨划动使鸿雁惊起。你认为哪一种理解更合理,请结合诗句说说理由。
【小题3】这首词结尾“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与《定风波》结尾“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请作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