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各题。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宋·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①此词是元丰五年(1082年)三月,46岁的苏轼贬官黄州期间所作。②语出白居易《醉歌》:“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时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
【小题1】下面对苏轼的《浣溪沙》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潇潇”一句点出了“净无泥”的原因,同时又借杜鹃啼声凄婉烘托自己贬官期间的羁旅之愁。
B.下片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体现了作者在贬谪期间旷达振作的精神状态。
C.末句虽化用白居易《醉歌》的诗句,但作者反用其意,全无白诗嗟老叹衰之情和衰颓心态。
D.本词直抒胸臆,不假比兴,看似不经意地脱口而出,实则是真正超脱的思想心情的体现。
【小题2】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加以概括。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12-28 10:03:5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超然台记

苏轼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哺糟啜醨,皆可以;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夫所为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

予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其庭宇,伐安邱、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完之计。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庐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其不终。

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物之可以吾欲者有尽 足:满足
B.湖山之观  背:远离
C.于是治其园圃,其庭宇 洁:洁净
D.思淮阴之功,而其不终 吊:哀叹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哺糟啜醴,皆可以
B.而服车马之劳
C.雨雪之朝
D.闻而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B.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C.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D.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如不能超然物外,则乐少悲多;如能超然物外,即使在困苦的环境中,也有可乐的东西。
B.作者认为求祸辞福是人之常情,超然物外,才能不被外物影响,才能达到求祸辞福的最高境界。
C.文章详写超然台四方的胜景和四季的美景,是为了说明作者能在既有的境况下获得较大的快乐,突出了他的超然物外的思想。
D.文章最后一段写了弟弟给台子取名“超然”,表达了自己“无所往而不乐”的生活态度,以及面对困境的豁达胸怀。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所为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
(2)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苏子愀然,正襟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②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小题1】词语释义:
(1)选择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正襟
A.高高     B.危险   C.端正 D.恐惧
江陵
A.顺流而下 B.逆流而上 C.到达 D.攻占
(2)解释加点词语
①山川相,郁乎苍苍
②托遗响于悲风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小题3】在第二段文字中,作者是怎样说理并表达情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