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对《醉花阴》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写长昼难挨,于环境和气氛的描写中,表现了词人的孤独寂寞之感。
B.“佳节又重阳”,点明节令。重阳节是团聚之节,团聚之节偏不团聚,于是孤单寂寞之感油然而生。
C.“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写词人因天气寒冷而难以入眠的情景,“凉”字主要是点明秋夜的气候特点。
D.“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融情于景,集中而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丈夫的深切思念。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7-01-03 11:50:4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孤雁儿

李清照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箫箫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注)《孤雁儿》写于李清照晚年,赵明诚去世之后。

鹧鸪天 暮春

黄升

沉水香销梦半醒。斜阳恰照竹间亭,戏临小草书团扇,自拣残花插净瓶。

莺宛转,燕丁宁。晴波不动晚山青。玉人只怨春归去,不道槐云绿满庭。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梅心惊破”句,是拟人法。词人赋无情之物以知春的灵性。词人着一“惊”字,就将梅花开放的形状和神情都活现出来了。
B.《孤雁儿》一词开篇就写主人公躺在藤床纸帐里,早上睡醒起来,情绪即不大好,心中说不尽的郁闷忧愁,从而奠定了全词感伤的情感基调。
C.“戏临小草书团扇”,这句摹写闺中佳人在精美的生绡白团扇上临摹字贴、戏学草书的生活情景,表达了主人公追求高雅生活的闲情逸致。
D.李词以景衬情,将环境描写与心理刻画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婉的意境。黄词用直接抒情的手法,把女主人公的寂寞情怀、怜花心事,直接深入地传给了读者。
E. 两首词都写到了“沉香”,李词借时断时续的香烟更突出了环境的凄冷与心境之痛苦。黄词则用炉香渐消,天还未暮以突出永昼难消与心境之孤寂。
【小题2】两词中的女主人公都充满了愁思,然由于词人经历不同,所刻画的女主人公心境不同,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满庭芳·残梅  李清照
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1烧尽,日影下帘钩。手种江梅渐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2在扬州。
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注释:1篆香,对盘香的喻称。2何逊:南朝梁代著名的文学家,有《扬州早梅》诗。
①下列对这首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的意思是:美好的春光和充满生气的白昼,都被藏锁起来。
B.“难堪雨藉,不耐风揉”的意思是:不管狂风还是暴雨,梅花都巍然挺立,傲然不屈。
C.“须信道、扫迹情留”的意思是:一定要相信,即使梅花开败,它的情韵也长留人间。
D.“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的意思是:梅花的姿影会在美好的月夜显出独有的俊俏。
②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上片首先描写深暗的环境,然后抒赏梅之情,发寂寞之感。
B.下片转而写风、雨、笛声、冬雪、月夜,已不再着笔于梅花。
C.全词写出了作者在冷清寂寞之中所产生的深切感伤之情。
D.词中的梅花衬托出词人恶劣的生活环境,体现了作者自强不息的精神。
A.本词使用“又何必”“从来”“尚”等虚词,转折达意,呼应传神,跌宕多姿。
③下列诗句中梅花的形象,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 虬枝凌寒,独傲冰峰艳。     B. 自古承春早,严冬斗雪开。
C.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D. 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④千百年来,梅花精神已被植入中国文化的血脉中。人们赏梅、咏梅、评梅、画梅,用梅花寄托怀抱、陶冶情操。请结合你的文化积累,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心目中的梅花精神。⑤下列谜作猜的都是古诗文中的语句。请根据提示的内容,在方格内填写相关的诗文。
 
谜面
谜底出处
谜底

倾谈
白居易《琵琶行》第二段
说尽心中无限事
 
保密
陶渊明《桃花源记》第三段
□□□□□□□
 
和龙王有深交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颈联
□□□□□
 
百花争艳
杜甫《春夜喜雨》首联
□□□□□
 
流星雨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
□□□□
 
少年不识愁滋味
陆游《书愤》首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