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客曰:“今者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于是携酒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翩仙,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 ”问其姓名,俛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悟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注释:①雪堂,苏轼在黄州所建的新居。②临皋,亭名。③黄泥之坂(bǎn),黄冈东面东坡附近的山坡。坂,斜坡,山坡。④登虬(qiú)龙,虬,龙的一种,游于枝柯弯曲形似虬龙的树木之丛林。⑤羽衣翩(piān)仙,穿着用鸟羽所制的衣服, 轻快飘逸。翩仙,一作“蹁(pián) 跹(xiān)”。⑥俛(fǔ),同“俯”。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霜露降,木叶尽脱   秦、晋围郑,郑知亡矣。
B.今者暮攀   儿已禄相
C.栖鹘之巢   正襟坐而问客曰
D.有孤鹤,横江东来   而吾与子之所共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将归临皋 ②后之览者,亦将有感斯文
B.①于是携酒鱼。 ②夫人之相,俯仰一世。
C.①凛其不可留也 ②飘飘如遗世独立
D.①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 ②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
【小题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悟言一室之内
B.履巉岩,披蒙茸
C.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D.长乐王回深父
【小题4】下列省略句中补出的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距洞百余步,有碑仆(于)道
B.列坐(于)其次
C.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
D.(鹘)划然长啸
【小题5】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呜呼噫噫/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B.呜呼噫噫/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C.呜呼噫噫/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D.呜呼噫噫/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小题6】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赋是中国古代一种文体,兴盛于唐宋时期,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可入乐歌唱,通常用来写景叙事,也有以较短篇幅抒情说理的。
B.唐代“古文运动”是由韩愈、柳宗元等人倡导的文体改革运动,宋代继续提倡这种改革,出现了被世人称颂的“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C.“望”即“望日”,指农历每月十五日,“既望”是农历每月十六日,“晦”是指农历每月的末一天,“朔”是指农历每月初一。
D.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它跟仙、道、人的精神品格有着密切关系。古人多用翩翩然有君子之风的白鹤,比喻具有高尚品德的贤达之士,把修身洁行而有时誉的人称为“鹤鸣之士”。
【小题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一行人带着酒和鱼从雪堂出发来到赤壁,先是泛舟赤壁;后又舍舟登山,山游后又复舟游,过程曲折,景色也因而繁富。
B.“霜露既降,木叶尽脱”“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写的是初冬之景,而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写的则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新秋之景。
C.“履”、“披”、“踞”、“登”等一连串动词写出作者欲一览冬夜赤壁景象的迫不及待的冲动感和兴奋劲,表现出“老夫聊发少年狂”的率真与执著。
D.文中作者以空灵的文字塑造了一只孤鹤的卓拔不群的形象,寄托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趣。又以浪漫的想象写梦中与道士的邂逅、对话,流露出与世无争的豁达态度。
【小题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4-20 09:13: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送郑户曹①
宋•苏轼
游遍钱塘湖上山,归来文字带芳鲜。
羸僮瘦马从吾饮,陋巷何人似子贤。
公业有田常乏食,广文好客竟无毡。
东归不趁花时节,开尽春风谁与妍?
【注释】①郑户曹:郑僅,时赴任大名府(又称北京大名府)。②公业:东汉郑太的字。《后汉书》记载 他“阴交结豪杰。家富余财,有田四百顷,而食物常不足,名闻山东。” ③广文:郑虔,在广文馆中任 博士而被当时人称为“郑广文”,他在官贫约甚,淡如也。杜甫曾赠以诗曰:“才名四十年,坐客寒无毡。”
【小题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中所用郑太、郑虔的典故,都是郑姓的典故,切合被赠诗者之姓,可视为苏轼擅长用典的一个表现。
B.颈联用郑太因结交豪杰而食物不足的典故,意在表现郑户曹因为待朋友太大方,使得家中“僮羸马瘦”。
C.诗人用郑虔“在官贫约甚而淡如”的形象影射郑户曹虽处于贫困的境地,却不以贫困为忧的君子之风。
D.颈联承上写了郑户曹的贫困。诗人化用杜甫诗歌,表现郑户曹一直做小官,为他的怀才不遇而激愤。
E. 苏轼与郑户曹朋友情深,在送别时,诗人想到友人的好客和贫困,既有离别的不舍也有对他的担心。
【小题2】本诗首联和尾联有什么关系?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子愀然,正襟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奠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赤壁赋》)

【小题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A.苏子愀然,正襟坐(危:危险))
B.哀吾生之须臾(须臾:形容生命之短)
C.而莫消长也(卒:突然)
D.则天地不能以一瞬(曾:曾经)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租同的一项是
A.苏子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B.顺流而东欲人之无惑也
C.卒莫消长也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D.渺沧海一粟 古学者必有师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通过赞美英雄曹操,抒发渴望建功立业却壮志难酬的愤慨。
B.作者写水、月等意象,阑释天地万物“变”与“不变”的关系。
C.作者用主客问答的形式,表现了顺应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D.选文句式骈散结合,长短交错,语言清新明丽,声调和谐优美。
【小题4】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此非孟德困于周郎者乎?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初到黄州
苏轼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注释)①员外置:指定额以外的官员,苏轼此时授检校水部员外郎。②水曹郎:水部员外郎。梁代的何逊、唐代的张籍、宋代的孟宾子皆以诗名,且都曾任水部郎。③压酒囊:宋代官俸一部分用实物来抵数,叫折支。这里说,检校官的“折支”,多用官府中酿酒用剩的酒袋来抵数。作者曾自注:“检校官例,折支多得退酒袋。”
【小题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开篇两句,用语简洁,诗人借“自笑”“为口忙”“转荒唐”之语,以自嘲的口吻回顾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B.三四两句宕开一笔,描绘初到黄州,风尘仆仆之中,见江波而思鱼美,望修竹而羡笋香,伤感之情,溢于言表。
C.第五句中诗人以“逐客”自命,是夸张愤怼之语。第六句中诗人以古今诗人自比,表明自己所得官阶都是虚授之职,并无实权。
D.最后两句反话正说,如绵里藏针,平和中见锋颖,谈笑诙谐之际,表明诗人贬官到此,将会破费朝廷许多抵作俸禄的“压酒囊”,体现出一种幽默之感。
E. 诗歌语言平实清浅,但内涵丰富,写出了诗人复杂微妙的感情,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表达技巧。
【小题2】本诗情感丰富,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