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月夜与客饮杏花下

苏轼

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

褰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苹

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

山城酒薄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

洞箫声断月明中,惟忧月落酒杯空。

明朝卷地春风恶,但见绿叶栖残红。

[注]①此诗作于元丰二年徐州任上。②炯:光明,明亮。③青苹:一种生于浅水中的草本植物。

【小题1】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情景交融,人因物而情迁,物因人而生色,句句景语都或明或暗地透出忧愤之情。
B.由首句观之,天上有明媚之月,花下有幽居之人,绮丽之中略带凄清之感。
C.最后两句写的不是月下之花,而是想象中的凋零之花,寄寓了人生命运的感慨。
D.本诗将写人、写花、写月、写酒四者揉为一体,又穿插写来,于统一中见错落之致。
【小题2】“炯如流水涵青苹”和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都是写月的名句,在艺术手法和思想感情上有相同之处,请加以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1-27 09:29: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趣:同“趋”,到、往)
B.萦青缭白,外与天际 (际:交接)
C.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凌:越过)
D.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东:向东)
【小题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到则披草而坐     与其身也,则.耻师焉
B.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D.举匏樽以相属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小题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两文同属贬地山水游记,仕途的失意使他们转而把自然作为精神痛苦的避风港,以此抚慰失意的心灵,文中有关山水描写都包含着他们深刻的心灵感悟和生命体验。
B.甲文突出西山的“特立”,作者从中感悟到超尘拔俗、与天地精神相通的人格精神;乙文作者由水月悟道,在“变”与“不变”的思考中获得心灵的突围。
C.两文描写山水的方式不同。甲文刻意地寻山访水,再现一个失意、幽独又傲岸孤介的狷者形象;乙文随时随地欣赏身边普通的山水,再现一个乐天安命无往不适的智者形象。
D.甲文描写西山主要运用侧面烘托手法,先用游他山来烘托,再用登山艰险和从山顶四望景象来烘托;乙文则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写水月,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2)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小题5】用“/”给下面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故龙图阁学士滕公墓志铭
苏轼
神宗初临海内,厉精为治,旁求天下,以出异人,得英伟大度之士。滕公元发始见知于英祖,而未及用,书其姓名藏于禁中,帝以是知之。既见公,姿度雄爽,问天下所以治乱。不思而对曰:“治乱之道,如黑白东西,所以变色易位者,朋党乱之也。”帝曰:“卿知君子小人之党乎?”公曰:“君子无党。譬之草木,绸缪相附者,必蔓草,非松柏也。朝廷无朋党,虽中主可以济,不然,虽上圣不治。”帝太息曰:“天下名言也。”遂以右正言知制告谏院、开封府,拜御史中丞、翰林学士,且大用矣。
而公性疏达不疑,在帝前论事,如家人父子,言无文饰,洞见肝鬲。帝知其诚尽,事无钜细,人无亲疏,辄以问公。或中夜降手诏,使者旁午,公随事解答,不自嫌外。而执政方立新法,天下汹汹,恐公有言而帝信之,故相与造事谤公。帝虽不疑,然亦出公于外。以翰林侍读学士知郓州,移定与青,留守南都,徙齐、邓二州,用公之意盖未衰也。而公之妻党有犯法至大不道者,小人因是出力挤公,必欲杀之。帝知其无罪,落职,知池州,徙蔡,未行,改安州。既罢,入朝,未对。而左右不悦者,又中以飞语,士大夫为公危栗,公谈笑自若,曰:“天知吾直,上知吾忠,吾何忧哉!”乃上书自明,帝览之,释然,即以为湖州。
方且复用,而帝升遐。公读遗诏,僵仆顿绝。久之乃苏,曰:“已矣,吾无所自尽矣。”今上即位,徙公为苏、扬二州,除公龙图阁直学士,复以为郓州,徙真定、河东。治边凛然,威行西北,号称名将。而宦官为走马者,诬公病不任职,诏徙许州。御史论公守边奇伟之状,诏复留河东,而公已老,盖年七十有一矣。即力求淮南,上不得已,乃以龙图阁学士知扬州,未至而薨。
(选自《东坡全集》,有删节)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姿雄爽 度:气度
B.虽中主可以  济:成功
C.又以飞语    中:内心
D.治边然 凛:严厉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神宗即位后,励精图治,在天下广招奇才,滕元发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神宗召见。
B.滕公以蔓草和松柏喻结党小人和无党君子,认为朝廷有朋党,即使圣人也无法治理。
C.滕公妻族有人犯大逆不道之罪,小人借机诽谤,皇帝知滕元发无罪,仍提拔重用他。
D.滕公治理西北时很有威望,宦官却诬陷他不称职,御史向朝廷陈述了他守边的实情。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治乱之道,如黑白东西,所以变色易位者,朋党乱之也。
(2)而执政方立新法,天下汹汹,恐公有言而帝信之,故相与造事谤公。
【小题4】滕公“性疏达不疑”在文章第二段中有哪些表现?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叶嘉传
叶嘉①,闽人也。其先处上谷。曾祖茂先,养高不仕,好游名山,至武夷,悦之,遂家焉。尝曰:“吾植功种德,不为时采,然遗香后世,吾子孙必盛于中土。”茂先葬郝源,子孙遂为郝源民。
至嘉,少植节操。或劝之业武,曰:“吾当为天下英武之精,一枪一旗,岂吾事哉!”因而游见陆先生②,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上读其行录而善之,敕建安太守召嘉,给传③遣诣京师。
郡守始令采访嘉所在,命赍书示之。嘉未就,亲至山中,为之劝驾,始行登车。天子见之,曰:“吾久饫卿名,但未知其实尔,我 试哉!”因顾谓侍臣曰:“视嘉容貌如铁,资质刚劲,难以遽用,必槌提顿挫之 可。”遂以言恐嘉曰:“砧斧在前,鼎镬在后,将以烹子,子视之如何?”嘉勃然吐气,曰:“臣山薮猥士,幸惟陛下采择至此,可以利生,虽粉身碎骨,臣不辞也。”上笑,命以名曹处之,又加枢要之务焉。
上敕御史欧阳高、金紫光禄大夫郑当时、甘泉侯陈平三人与之同事。欧阳疾嘉初进有宠,计欲倾之。嘉虽见侮,为之起立,颜色不变。上为责欧阳,怜嘉,视其颜色,久之,曰:“叶嘉真清白之士也。其气飘然,若浮云矣。”遂引而宴之。少顷,上鼓舌欣然,曰:“始吾见嘉未甚好也,久味其言,殊令人爱。朕之精魄,不觉洒然而醒。《书》曰:“启乃心,沃朕心,嘉 谓也。”于是封嘉钜合侯,位尚书,曰:“尚书,朕喉舌之任也。”由是宠爱日加。
后因侍宴苑中,上饮逾度,嘉辄苦谏。上不悦,曰:“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遂唾之,命左右仆于地。嘉正色曰:“陛下必欲甘辞利口然后爱耶?臣言虽苦,久则有效。陛下亦尝试之,岂不知乎!”上因含容之,然亦以是疏嘉。
嘉既不得志,退去闽中。上 不见嘉月余,劳于万机,神苶思困,颇思嘉。因命召至,遂恩遇如故。居一年,嘉告老,上曰:“钜合侯,其忠可谓尽矣。”遂得爵其子。又令郡守择其宗支之良者,每岁贡焉。
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叶氏虽多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闽之居者又多,而郝源之族为甲。嘉以布衣遇天子,爵彻侯,位八座,可谓荣矣。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盖有以取之。
【注释】①〔叶嘉〕,叶之嘉者,指茶叶。②〔陆先生〕陆羽,唐朝人,著《茶经》,被后人称为“茶圣”。③传:传车,驿站的车马。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或劝之业武   业:从事;以·····为业
B.吾久饫卿名   饫:饱。指所闻已多
C.计欲倾之 倾:倾慕
D.颜色不变 颜色:脸色
【小题2】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虚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 试哉 ②必槌提顿挫之 
③嘉 谓也 ④上 不见嘉月余
A. 其   以  之   乃    B. 其    乃   之    以
C. 以   乃  以   以 C.以    其   乃    之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是( )
A.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叶氏虽多/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
B.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叶氏虽多/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
C.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叶氏虽多/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
D.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叶氏虽多/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
【小题4】下列语句,全都直接表现叶嘉美德的一组是( )
①养高不仕,好游名山   ②容貌如铁,资质刚劲   ③粉身碎骨,臣不辞也
④为之起立,颜色不变   ⑤其气飘然,若浮云矣   ⑥劳于万机,神茶思困
A.①③B.③④C.④⑥D.③⑤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介绍了叶嘉的家世,他的原籍是福建,祖先曾居上谷,曾祖父茂先迁居武夷,死后葬在郝源,从此茂先的于孙都成了郝源人。
B.叶嘉出身布衣,从小树立气节操守。因品行出众为陆羽所重,后被皇上征召入朝, 在朝中他宠辱不惊,气度非凡,敢于直谏,忠心报国。
C.本文表面写人,实际写茶叶。通篇无一“茶”字,却又无处无茶,从茶的历史到茶的采摘、制作、品质、功效,其中蕴含着丰厚的茶文化内涵。
D.苏轼为叶嘉作传,目的在于表达自己对高洁刚正、恬淡飘然的品格的追求,同时 也通过对叶嘉生平的叙述,劝诫人们对名利不必汲汲以求,而应功成身退。
【小题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
(2)上因含容之,然亦以是疏嘉。
(3)遂得爵其子,又令郡守择其宗支之良者,每岁贡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