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西  楼

曾 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释)曾巩(1019-1083),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西)。自称“家世为儒”曾祖历官水部员外郎,祖父为尚书户部郎中,父为太常博士。
①西楼,即诗中的朱楼,它依山面海。②钩珠箔,把帘子挂起。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首句从视觉角度写了一幅海面辽阔,海浪如云翻卷去而复回的壮美画面。
B. 第二句从触觉角度描写了一幅北风劲吹,雷声轰鸣,山雨欲来的雄浑景象。
C. 第三句是从楼前的海景转向楼后山景的过渡,也是由写景转向抒情的过渡。
D. 第四句道出内心的豪情:卧看“急雨”冲刷着重峦叠嶂的更为壮美的画卷。
【小题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海浪如云”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巧妙的暗示了海浪的形状、颜色和数量。
B. 诗中“吹起”二字可谓笔力千钧,充分显示了北风的威力,平添了赫然的声势。
C. 诗中“钩”这个动作出人意料,风雨将至,诗人不思垂帘避让,反而挂帘迎接。
D. 诗中“卧”字,生动地表现了诗人从容不迫的气度,耐人寻味,足见炼字之妙。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5-07 12:01:3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蜀道难》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问君西游何时还 西:向西B.连峰去天不盈尺 去:距离
C.砯崖转石万壑雷 转:使滚动D.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尔:你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但见悲鸟号古木/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B.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宋何罪之有
D.其险也如此/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小题3】下列对选段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段开始,诗人借“问君”引出旅愁,以忧切低昂的旋律,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
B.接着诗人借景抒情,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C.“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运用夸张想像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着力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D.“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作为全诗的主线,在文中多次出现。在本段中的作用中点明全篇主旨,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小题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悔相道之不察兮察:观察,了解
B.步余马于兰皋兮步:缓行
C.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
D.芳菲菲其弥章弥:更加
 
【小题2】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诗人后悔自己从政的人生选择,想一切从头开始。
B.“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用对偶句反复强调自己高尚纯洁、光明磊落的品格。
C.“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用夸张的服饰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的高洁品格。
D.“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诗人将自己与一般百姓形成对比,表现自己的坚贞。
 
【小题3】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2)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