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琪,字台秀,五代祖憕,天宝末,礼部尚书、东部留守。安禄山陷东都,遇害,累太尉,谥曰忠懿。憕孙寀,元和朝,位至给事中。寀子敬方,文宗朝,诚议大夫。敬方子縠,广明中,为晋公王铎都统判官,以收复功为谏议大夫。

琪即縠之子也,年十三,词赋诗颂,大为王铎所知,然亦疑其假手。一日,铎召縠宴于公署,密遣人以《汉祖得三杰赋》题就其第试之,琪援笔立成。赋尾云:“得士则昌,非贤罔共,宜哉项氏之败亡,一范增而不能用。”铎览而骇之,曰:“此儿大器也,将擅文价。”

昭宗时,李谿父子以文学知名。琪年十八,袖赋一轴谒谿。谿览赋惊异,倒屣迎门,谓琪曰:“余尝患近年文士辞赋,皆数句之后,未见赋题,吾子入句见题,偶属典丽,吁!可畏也。”琪由是益知名,举进士第。天复初,应博学弘词,居第四等,授武功县尉,转运巡官,迁左拾遗、殿中侍御史。自琪为谏官宪职,凡时政有所不便,必封章论列,文章秀丽,览之者忘倦。

庄宗入汴,素闻琪名,因欲大任。同光初,历太常卿、吏部尚书。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陈经国之要。琪因上疏曰:

臣闻王者富有兆民,深居九重,所重患者,百姓凋耗而不知,四海困穷而莫救,下情不得上达,群臣不敢指言。今陛下以水潦之灾军食乏阙焦劳罪己迫切疚怀避正殿以责躬访多士而求理则何思而不获,何议而不臧?

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俄遇萧墙之难而止。

琪虽博学多才,拙于遵养时晦,动而见排,由己不能镇靖也。以太子太傅致仕。长兴中,卒于福善里第,时年六十。

(节选自《五代史•卷五十八列传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陛下以水潦之灾/军食乏阙/焦劳罪己/迫切疚怀/避正殿以责/躬访多士而求/理则何思而不获
B. 今陛下以水潦之灾军/食乏阙焦/劳罪己迫切/疚怀避正殿以责/躬访多士而求/理则何思而不获
C. 今陛下以水潦之灾/军食乏阙/焦劳罪己/迫切疚怀/避正殿以责躬/访多士而求理/则何思而不获
D. 今陛下以水潦之灾军/食乏阙焦/劳罪己迫切/疚怀避正殿以责躬/访多士而求理/则何思而不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赠,古代皇帝为已死官员加封官爵称号。《清史稿·岳起传》:“帝深惜之,赠太子少保。”
B. 辟,征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举荐,任以官职。文中含义为“任命官职”。
C. 同光,与文中“天复”都是用以纪年的年号,古代帝王“改元称帝”,都有独立的年号。
D.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与《张衡传》“上书乞骸骨”中“乞骸骨”之义略有不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琪簪缨世胄,算得上几世之泽。先祖中有多人曾担任不同朝代的显要官职,有的忠烈垂范,有的功勋卓著。
B. 李琪博学多才,堪称文坛俊杰。他十三岁就因辞赋为晋公所知,在晋公偷偷测试他时,以文思才学令其大为称赞。
C. 李琪辞无所假,可谓远近知名。李谿忧虑当时文人辞赋不能及时体现主题,赞赏李琪文章典雅,李琪因此更加闻名。
D. 李琪擅长政论,仕途却最终受挫。庄宗欣赏他的奏书言策,任命其为国计使,后又直升辅相,不久因祸起萧墙而停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琪年十八,袖赋一轴谒谿。谿览赋惊异,倒屣迎门。
(2)琪虽博学多才,拙于遵养时晦,动而见排,由己不能镇靖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5-06 08:05: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面小题。

王晏球,莹之,洛阳人也。梁遣捉生军将李霸将千人戍杨刘,霸夜作乱,自水门入。晏球闻乱,不俟命,率龙骧五百骑击之,贼势稍却。末帝登楼见之,呼曰:“此非吾龙骧军邪!”晏球奏曰:“乱者,李霸一部尔,陛下严守宫城,而责臣破贼。”迟明尽杀之,以功拜澶州刺史

明宗兵变,自邺而南,遣人招晏球,晏球从至洛阳,拜归德军节度使。定州王都反,以晏球为招讨使讨之。都遣人北招契丹,契丹遣秃馁将万骑救都。晏球立高冈,号令诸将皆囊弓矢、用短兵,回顾者斩。符彦卿以左军攻其左,高行珪以右军攻其右,中军骑士抱马项驰入都军,都遂大败,自曲阳至定州,横尸弃甲六十馀里。契丹又遣惕隐以七千骑益都,晏球遇之唐河,追击至满城。契丹自中国多故,强于北方,北方诸夷无大小皆畏伏。而中国之兵遭契丹者,未尝少得志。自晏球击败秃馁,又走惕隐,其馀众奔溃投村落,村落之人以锄耰白梴所在击杀之,无复遗类。惕隐与数十骑走至幽州西,为赵德钧擒送京师。

晏球攻定州,久不克,明宗数遣人促其破贼,晏球以谓未可急攻。其偏将朱弘昭、张虔钊等宣言曰:“晏球怯耳!”乃驱兵以进,兵果败,杀伤三千馀人。由是诸将不敢复言攻。晏球乃休养士卒,食其三州之赋。悉以俸禄所入具牛酒,日与诸将高会。久之,都城中食尽,先出其民万馀人,数与秃馁谋决围以走,不果,都将马让能以城降,都自焚死。晏球为将有机略善抚士卒其击秃馁既因败以为功诸将皆欲乘胜取都晏球返独不动卒以持久弊之。自天成三年四月都反,明年二月始克之,军中未尝戮一人。以破都功,拜天平军节度使

(节选自《新五代史·王晏球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晏球为将/有机略善/抚士卒/其击秃馁/既因败以为功/诸将皆欲乘胜取都/晏球返/独不动卒/以持久弊之
B.晏球为将/有机略善/抚士卒/其击秃馁/既因败以为功诸/将皆欲乘胜取都/晏球返独/不动卒/以持久弊之
C.晏球为将有机略/善抚士卒/其击秃馁/既因败以为功/诸将皆欲乘胜取都/晏球返/独不动/卒以持久弊之
D.晏球为将有机略/善抚士卒/其击/秃馁既因败/以为功诸/将皆欲乘胜取都/晏球返独/不动/卒以持久弊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又称表字。古时男子20岁时取字,女子许嫁时取字。在人际交往中,一般称自己称字,称别人称名。
B.刺史,职官。“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史”为“御史”。后由监察官变为地方军政长官。
C.明宗,后唐皇帝李嗣源庙号。古代称皇帝除庙号外,还有谥号、年号、尊号等。
D.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朝廷赐以旌节作为全权调度的凭信而得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晏球忠于职守,遇事果敢。李霸作乱时,他不等命令下达,即率兵迎击,挫败敌方攻势,控制危局,立下战功,深得君王赏识。
B.王晏球统兵有方,军纪严明。面对王都和契丹的联军,他登上高岗,亲自指挥,严明号令,督促诸将奋勇杀敌,最终使得敌军惨败。
C.王晏球英勇善战,威震契丹。他先大败秃馁,又击溃惕隐,使契丹余众四处溃逃,改变了中国之兵与契丹交战“未尝少得志”的窘况。
D.王晏球颇有智谋,指挥若定。攻打定州时,明宗多次催促,于是带兵进攻,大败叛军,叛将闻风丧胆,不敢再言进犯,王晏球得以让士卒休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乱者,李霸一部尔,陛下严守宫城,而责臣破贼。
(2)晏球乃休养士卒,食其三州之赋。悉以俸禄所人具牛酒,日与诸将高会。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任圜,京兆三原人也。为人明敏,善谈辩,有容止。李嗣昭节度昭义,辟圜观察支使。梁兵围潞州,逾年而晋王薨,晋兵救潞者皆解去。嗣昭危甚,问圜去就之计,圜劝嗣昭坚守以待,不可有二心。已而庄宗攻破梁夹城,闻圜为嗣昭画守计,甚嘉之,由是益知名。其后嗣昭与庄宗有隙,圜数奉使往来,辨释谗构,嗣昭卒免于祸,圜之力也。

张文礼弑王镕,庄宗遣嗣昭讨之。嗣昭战殁,圜代将其军,号令严肃。既而文礼子处球等闭城不下,圜数以祸福谕镇人,镇人信之。圜至城下,处球登城呼圜曰:“城中兵食俱尽,而久抗王师,若能自归,惧无以塞责,幸公见哀,指其生路。”圜告之曰:“以子先人,固难容贷,然罚不及嗣,子可从轻。其如据守经年,伤吾大将,一朝困竭,方布款诚,以此计之,子亦难免。然坐而待毙,曷若伏而俟命?”处球流涕曰:“公言是也!"乃谴人送状乞降,人皆称圜言不欺。明年,郭崇韬兼领成德军节度使,改圜行军司马。圜与崇韬素相善,又为其司马,崇韬因以镇州事托之,而圜多所违异。初圜推官张彭为人倾险贪黩后事觉彭悉以隐公钱献崇韬深德彭不杀由是与圜有隙。

明帝嘉其平延孝功,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判三司。圜选辟才俊,抑绝侥幸,公私给足,天下便之。

故事,使臣出四方,皆自户部给券,安重诲奏请自内出,圜以故事争之,不能得,遂与重诲辨于帝前,圜声色俱厉。而使臣给券卒自内出,圜益愤沮。重诲尝过圜,圜出妓,善歌而有色,重诲欲之,圜不与,由是二人益相恶。圜不自安,因请致仕,退于磁州。

朱守殷反于汴州,重诲诬圜与守殷连谋,谴人矫诏杀之。圜受命怡然,聚族酣饮而死。愍帝即位,圜太傅。

(选自《新五代史.唐书.任圜传》,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圜推官张彭为人/倾险贪黩/后事觉/彭悉以隐公钱献/崇韬深德彭不杀/由是与圜有隙。
B.初/圜推官张彭为人倾险/贪黩后事觉/彭悉以隐公钱献崇韬/深德彭/不杀/由是与圜有隙。
C.初/圜推官张彭为人倾险贪黩/后事觉/彭悉以隐公钱献崇韬/深德彭/不杀/由是与圜有隙。
D.初/圜推官张彭为人/倾险贪黩后事觉/彭悉以隐公钱献/崇韬深德彭/不杀/由是与圜有隙。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宗”是李存勖的庙号。庙号指的是封建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立的名号。
B."户部”是官署名称,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地、赋税、户籍、俸饷等,长官为户部尚书。
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者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D.“赠”是古代皇帝为在世或已死的有功官员及其亲属进行加封,所赠官职一般为虚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任圜为人明敏,善于谋划。在李嗣昭危难之际,任圜劝他一心坚守,因此受到庄宗高度赞赏;后又奉使往来于李嗣昭和庄宗之间,化解两人矛盾。
B.任圜临危受命,重诺守信。在李嗣昭战亡时,任圜代理其职;讨伐张处球,兵临城下,以利害晓谕镇人,并赦免张处球,人们称赞他为守信之人。
C.任圜任人唯贤,刚直不阿。担任朝廷要职,能够选辟才俊;对不合礼法之事,能够据理力争,在使臣给券问题上,甚至敢于在皇帝面前严辞争辩。
D.任圜急流勇退,看淡生死。在与安重诲交恶后,深感不安,为避祸离开朝廷退于磁州;在安重诲构陷并假托君命置他于死地时,任圜能坦然受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已而庄宗攻破梁夹城,闻圜为嗣昭画守计,甚嘉之,由是益知名。
(2)以子先人,固难容贷,然罚不及嗣,子可从轻。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孙晟,密州人也。好学,有文辞,尤长于诗。天成中,朱守殷镇汴州,辟为判官。守殷反,伏诛,晟乃弃其妻子,亡命陈、蔡之间。安重诲恶晟,以谓教守殷反者晟也,画其像购之,不可得,遂族其家。晟奔于吴。是时,李昇方篡杨氏,多招四方之士,得晟,喜其文辞,使为教令,由是知名。晟为人口吃,遇人不能道寒暄,已而坐定,谈辩锋生,听者忘倦。异尤爱之,引与计议,多合意,以为右仆射,与冯延巳并为昇相。晟事昇父子二十余年。周世宗征淮,李璟惧,遣翰林学士钟谟、文理院学士李德明奉表称臣,不答。乃遣礼部尚书王崇质副晟奉表。谟与晟等皆言璟愿割寿、濠、泗、楚、光、海六州之地,岁贡百万以佐军。而世宗已取滁、扬、濠、泗诸州,欲尽取淮南乃止,因留使者不遣,而攻寿州益急。谟等见世宗英武非璟敌,而师甚盛,寿州且危,乃曰:“愿陛下宽臣五日之诛,容臣还取璟表,尽献淮北诸州。”世宗许之,遣供奉官安弘道押德明、崇质南还,而谟与晟皆见留。德明等还,璟悔,不肯割地。世宗亦以暑雨班师,留李重进、张永德等分攻庐、寿。重进与永德有隙,璟知二将之相疑也,乃以蜡丸书遗重进,劝其反。初,晟之奉使也,语崇质曰:“吾行必不免,然吾终不负永陵一杯土也。”永陵者,昇墓也。及崇质还,而晟与钟谟俱至京师,馆于都亭驿,待之甚厚。已而周兵数败尽失所得诸州世宗忧之召晟问江南事晟不对世宗怒未有以发。会重进以璟蜡丸书来,上多斥周过恶以为言,由是发怒,亟召待卫军虞候韩通收晟下狱,及其从者二百余人皆杀之。晟临死,正其衣冠南望而曰:“臣惟以死报国尔!”乃就刑。璟闻晟死,赠鲁国公。

(节选自《新五代史·孙晟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已而周兵数败/尽失所得/诸州世宗忧之/召晟问江南事/晟不对世宗/怒未有以发/
B.已而周兵数败/尽失所得/诸州世宗忧之/召晟问江南事/晟不对/世宗怒/未有以发/
C.已而周兵数败/尽失所得诸州/世宗忧之/召晟问江南事/晟不对世宗/怒未有以发/
D.已而周兵数败/尽失所得诸州/世宗忧之/召晟问江南事/晟不对/世宗怒/未有以发/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驿”即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商旅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
B.“蜡丸书”指的是封在蜡丸里的密件。古时为了方便传送和保密,将书信藏于蜡丸中。
C.“判官”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官名,始设于隋朝,为地方长官的僚属,辅政理事。
D.“拜”即行拜礼,古代表示敬意的一种礼节。行跪拜礼时两膝跪地两手抱拳作拱状,低头至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晟有才无行,助人谋逆。他有文辞,长诗文,但是教唆朱守殷反叛,败后竟然不顾家人自行逃走;还帮助李昇篡逆,以获得高位。
B.孙晟说话口吃,但谈锋甚健。他平时口吃到无法与人道寒暄,但与人论辩却滔滔不绝,让人听得十分入神,忘记疲倦。
C.孙晟临危受命,但无所作为。周世宗征伐淮南,李璟恐惧,派孙晟等人奉表割地求和,但他没有完成任务,还被扣留。
D.孙晟忠于李璟,不为富贵易节。他奉命出使求和之前就抱定以死报国之心,尽管受到周世宗厚遇,但终不肯为周世宗出一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重诲恶晟,以谓教守殷反者晟也,画其像购之,不可得,遂族其家。
(2)乃曰:“愿陛下宽臣五日之诛,容臣还取璟表,尽献淮北诸州。”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元行钦,幽州人。庄宗与梁军战,军败而溃,梁兵数百追及,攒槊围之。行钦驰一骑,夺剑断其二矛,斩首一级,梁兵解去。庄宗持行钦泣曰:“富贵与卿共之!”由是宠绝诸将。

赵在礼反,庄宗以为邺都行营招抚使,将二千人讨之。行钦以诏书招在礼。在礼登城谓行钦曰:“将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若公善为之辞,尚能改过自新。”行钦曰:“天子以汝等有社稷之功,小过必当赦宥。”在礼再拜,以诏书示诸军。皇甫晖从旁夺诏书坏之,军士大噪。

行钦攻邺无功,庄宗欲自将以往,群臣皆谏止,乃遣明宗讨之。明宗军城西,行钦军城南。而明宗军变,与在礼合。行钦闻之,退屯卫州,以明宗反闻。庄宗遣李从璟驰诏明宗计事。从璟,明宗子也。行至卫州,而明宗已反,行钦乃系从璟,将杀之,从璟请还京师,乃许之。明宗引兵南,行钦率兵趋还京师。从庄宗幸汴州,行至荥泽,闻明宗已渡黎阳,庄宗复遣从璟通问于明宗,行钦以为不可,因击杀从璟。

明宗入汴州,庄宗不得进。庄宗谓行钦曰:“卿等从我久,富贵急难无不同也。今兹危蹙,而默默无言,坐视成败。我至荥泽,欲单骑渡河,自求总管,卿等各陈利害。今日俾我至此,卿等何如?”行钦泣而对曰:“臣本小人,蒙陛下抚养,位至将相。危难之时,不能报国,虽死无以塞责。”因与诸将百余人,皆解髻断发,置之于地,誓以死报,君臣相持恸哭。

庄宗崩,行钦出奔,为野人所执。刺史石潭折其两足,载以槛车,送京师。明宗见之,骂曰:“我儿何负于尔!”行钦瞋目直视曰:“先皇帝何负于尔!”乃斩于洛阳市。

呜呼!死之所以可贵者,以其义不苟生尔。方明宗之兵变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及庄宗崩不能自决而反逃死以求生终于被执而见杀。其言虽不屈,而死非其志也,乌足贵哉!

(节选自《新五代史》,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方明宗之兵变/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及庄宗崩/不能自决而反逃/死以求生/终于被执而见杀
B.方明宗之兵变/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及庄宗崩/不能自决/而反逃死以求生/终于被执而见杀
C.方明宗之兵变/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及庄宗崩/不能自决/而反逃死以求生/终于被执而见杀
D.方明宗之兵变/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及庄宗崩/不能自决/而反逃死以求生/终于被执而见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社稷”原指土地神和谷神古代君主每年要到郊外祭祀此处“社稷”成为国家的象征。
B.“断发”,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此处从后文评价看,元行钦想保全生命。
C.“刺史”是中国古代官职名,“刺”有检核问事之意,主要负责对地方政府进行监察。
D.“先皇帝”指本朝在位皇帝的已经去世的父亲,这里用“先”表示对已经亡故君主的尊敬,也用来区别现任皇帝。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元行钦,幽州人,为刘守光裨将。与李嗣源战于山北,身中嗣源七矢。拔矢而战,反中嗣源。屡败,乃降嗣源。嗣源谓其壮士,以为养子。从战,数立功。庄宗闻其骁勇,取之为散员都部署。庄宗与梁军战,军败而溃,梁兵数百追及,攒槊围之。行钦驰一骑,夺剑断其二矛,斩首一级,梁兵解去。庄宗持行钦泣曰:“富贵与卿共之!”由是宠绝诸将。

赵在礼反,庄宗以为邺都行营招抚使将二千人讨之行钦以诏书招在礼在礼登城谓行钦曰将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若公善为之辞尚能改过自新行钦曰:“天子以汝等有社稷之功,小过必当赦宥。”在礼再拜,以诏书示诸军。皇甫晖从旁夺诏书坏之,军士大噪。

行钦攻邺无功,庄宗欲自将以往,群臣皆谏止,乃遣明宗讨之。明宗军城西,行钦军城南。而明宗军变,与在礼合。行钦闻之,退屯卫州,以明宗反闻。庄宗遣李从璟驰诏明宗计事。从璟,明宗子也。行至卫州,而明宗已反,行钦乃系从璟,将杀之,从璟请还京师,乃许之。明宗引兵南,行钦率兵趋还京师。从庄宗幸汴州,行至荥泽,闻明宗已渡黎阳,庄宗复遣从璟通问于明宗,行钦以为不可,因击杀从璟。

明宗入汴州,庄宗不得进。庄宗谓行钦曰:“卿等从我久,富贵急难无不同也。今兹危蹙,而默默无言,坐视成败。我至荥泽,欲单骑渡河,自求总管,卿等各陈利害。今日俾我至此,卿等何如?”行钦泣而对曰:“臣本小人,蒙陛下抚养,位至将相。危难之时,不能报国,虽死无以塞责”。因与诸将百余人,皆解髻断发,置之于地,誓以死报,君臣相持恸哭。

庄宗崩,行钦出奔,为野人所执。刺史石潭折其两足,载以槛车,送京师。明宗见之,骂曰:“我儿何负于尔!”行钦瞋目直视曰:“先皇帝何负于尔!”乃斩于洛阳市。

呜呼!死之所以可贵者,以其义不苟生尔。方明宗之兵变,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及庄宗崩,不能自决,而反逃死以求生,终于被执而见杀。其言虽不屈,而死非其志也,乌足贵哉!

 (节选自《新五代史·元行钦传》)

(注)①明宗:李嗣源。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庄宗以为邺都行营招抚使/将二千人讨之/行钦以诏书招在礼/在礼登城谓行钦曰/将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若公善为之辞/尚能改过自新/
B.庄宗以为邺都行营/招抚使将二千人讨之/行钦以诏书招在礼/在礼登城谓行钦曰/将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若公善为之辞/尚能改过自新/
C.庄宗以为邺都行营招抚使/将二千人讨之/行钦以诏书招在礼/在礼登城谓行钦曰/将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若/公善为之辞/尚能改过自新/
D.庄宗以为邺都行营/招抚使将二千人讨之/行钦以诏书招在礼/在礼登城谓行钦曰/将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若/公善为之辞/尚能改过自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稷”原指土地神和谷神,古代君主每年要到郊外去祭祀土谷之神,后来社稷成为国家的象征。
B.“断发”,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此处指元行钦等诸臣以死报国的决心。
C.“刺史”,中国古代官职名,“刺”是检核问事,“史”是“御史”,负责对地方政府进行监察。
D.“先皇帝”指本朝在位皇帝的已逝的父皇,即太上皇。这里用“先”表示对已亡故君主的尊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行钦作战勇猛,数立战功。与李嗣源作战时身中七箭,他拔出箭继续作战,反而射中李嗣源;庄宗被梁军包围,元行钦单骑退敌。
B.元行钦忠心为君,宠绝诸将。庄宗曾因感激元行钦,哭着说要与元钦共享富贵;赵在礼在邺城谋反,行钦攻邺无功,也并未受到斥责。
C.元行钦眼光敏锐,见微知著。在庄宗派李嗣源去邺城平叛时,他就预见到李嗣源会兵变,后率军屯驻卫州,把其谋反消息上奏皇帝。
D.元行钦誓死报国,但晚节不保。情势危急时,他和众大臣断发起誓,以死报主;唐庄宗死后,他却出逃偷生,最终被抓住而处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本小人,蒙陛下抚养,位至将相。危难之时,不能报国,虽死无以塞责。
(2)方明宗之兵变,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