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经河源军汉村作

吕温

行行忽到旧河源,城外千家作汉村

樵采未侵征虏墓,耕耘犹就破羌屯

金汤天险长全设,伏腊华风亦暗存。

暂驻单车空下泪,有心无力复何言!

(注)①吕温出使吐蕃,途经旧河源双人居住的村庄时有感而作。河源军为唐高宗时所置。唐军在此屯基戍边,有效地防御了吐蕃的侵扰。肃宗时其地被吐著占领。②征虏:将军的封号,泛指当年屯田部队的军官。③破羌屯:此处指唐兵营旧址。寺伏腊:借指生活或生活所需的物质资料。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行行”两字扣标题中的“经”字,点明路途漫长与旅途的疲惫、厌烦。
B.一个“忽”字,一个“旧”字,把作者的思绪拉到了从前,感受复杂。
C.颔联运用了细节描写,“未侵”“犹就”可见河源军汉村民心之所向。
D.颈联写汉村里的村民修筑城堡作为天险,以保卫汉族的风俗习惯。
E.本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生动地反映了汉民在异族统治下的生活情形。
【小题2】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10-14 03:03: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
向子湮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同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鸾辂还。
(注)①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被金兵掳去,中原丧失,至今已近十年。②向子湮,南宋初年主战派大臣之一。③同:通“彤”。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上片前两句写景,有虚有实。前一句写大江南北风雪迷漫,这是词人想象北方之景,是虚写;“易水寒”为词人路上所见眼前之景,是实写。
B.上片后两句写远望中原的情形。词人在阴云密布的天空下遥望“三关”,只见群山连绵不断,可是见不到国都汴京和中原父老,令人肝肠寸断!
C.下片前三句运用反衬的首发。“此恨难消”的“难”字,与前面的“可”字“能”字对应,天老、海翻之可能,倍加反衬出消除此恨之不可能。
D.下片后两句,“鸾辂”本指帝王所乘的车驾,这里代指被掳到异域的徽、钦二帝,词人多次听说朝廷派遣使者问候他们,只是不知二帝何时归来。
E. 这首词在写法上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景物深入细致地刻画,委婉地传达出了词人中不便明言的情感,情景交融,取得了感人至深的效果。
【小题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