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列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夏日  寇准
离心杳杳思迟迟,深院无人柳自垂。日暮长廊闻燕语,清寒微雨麦秋时。
客中初夏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注:①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实行变法,司马光竭力反对,被迫离开汴京,不久退居洛阳,哲宗即位后始回京任职。这首诗作于退居洛阳期间。
(1)两首诗都写夏日,请指出两首诗都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后一首还运用了哪种不同于前一首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2)概括两首诗各自表达的思想感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3-02 12:25:0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长孙皇后性仁孝俭素,好读书,常与上从容商略古事,因而献替,裨益弘多。上或以非罪谴怒宫人,后亦阳怒,请自推鞫,因命囚系,俟上怒息,徐为申理,由是宫壶之中,刑无枉滥。豫章公主早丧其母,后收养之,慈爱逾于所生。妃嫔以下有疾,后亲抚视,辍己之药膳以资之,宫中无不爱戴。训诸子,常以谦俭为先,太子乳母遂安夫人尝白后,以东宫器用少,请奏益之。后不许,日:“为太子,患在德不立,名不扬,何患无器用邪!”

上得疾,累年不愈,后侍奉,昼夜不离侧。常系毒药于衣带,曰:“若有不讳,义不独生!”后素有气疾,前年从上幸九成宫,柴绍等中夕告变,上擐甲出阁问状,后扶疾以从,左右止之,后曰:“上既震惊,吾何心自安!”由是疾遂甚。太子言于后日:“医药备尽而疾不瘳,请奏赦罪人及度人入道,庶获冥福。”后日:“死生有命,非智力所移。若为善有福,则吾不为恶;如其不然,妄求何益!赦者国之大事,不可数下。道、释异端之教,蠹国病民,皆上素所不为,奈何以吾一妇人使上为所不为乎?必行汝言,吾不如速死!”太子不敢奏,私以语房玄龄,玄龄白上,上哀之,欲为之赦,后固止之。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后亦怒,请自推鞫(__________) 
(2)为太子,在德不立(__________)
(3)道、释异端之教,蠹国民(__________)
(4)获冥福(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上以非罪谴怒宫人/命巾车,棹孤舟
B.训诸子,常谦俭为先/既自心为形役
C.若为善有福,吾不为恶/欲苟顺私情,告诉不许
D.慈爱逾所生/因击沛公
【小题3】下列括号中补充的省略内容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若(上)有不讳,义不独生B.后不许(所请)
C.由是(上)疾遂甚D.私以(争后之言)语房玄龄
【小题4】把下列句子解释成现代汉语
(1)因命囚系,俟上怒息,徐为申理
(2)奈何以吾一妇人使上为所不为乎?
【小题5】联系全文,概括长孙皇后身上所具有的品质。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江西提刑知赣州文天祥起兵入卫。初,勤王诏至赣州,天祥捧之涕泣,乃发郡中豪杰,并诸溪洞山蛮万人遂入卫。其友止之曰:“今敌兵三道,鼓行破郊畿,薄内地,君以乌合万余赴之,何异驱群羊搏猛虎。”天祥日:“国家养育士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赴者,吾深恨之。故不自量,欲以身殉。庶天下忠臣义士,将闻风而起。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力济。如此则社稷可保也。”天祥性豪华,平生自奉甚厚,声伎满前。至是痛自损益,尽以家赀为军费。每与宾客僚佐语及时事,辄流涕日:“乐人之乐者,忧人之忧;贪人之食者,死人之事。”闻者莫不为之感动。
以文天祥为浙西江东制置使、知平江府。天祥至临安,上疏曰:“本朝削藩镇,建都邑,一时虽足以矫尾大之弊,然国以侵弱,故敌至一州则一州破,至一县则一县破。中原陆沉,痛悔何及。今宜分境内为四镇,建都统于中。……地大力众,约日齐奋。彼备多力分,疲于奔命。而吾之豪杰者,又伺间出于其中,如此则不难却也。”
以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元帅议和,见执于元。天祥争辩不屈,伯颜怒,遂留焉。天祥自镇江亡入真州.至温州,与张世杰等奉益王罡即帝位于福州。天祥帅师次于汀州。元李恒袭天祥于兴国县。天祥出走,与长子道生奔循。天祥妻欧阳氏,男佛生、环生及二女见执。
元张弘范执文天祥于五坡岭,乃命天祥为书招张世杰天祥不肯强之书所书《过零丁洋》诗与之末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弘范笑而置之。天祥留燕三年,坐卧一小楼,足不履地。未几入时,愿乞死。乃诏斩于燕京之柴市。天祥临刑,从容日:“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有张毅甫者,负天祥骸骨归葬吉州,会林某亦自惠州舁天祥母柩同至,人以为忠孝所感。

   (选自《通鉴续编》卷二十四)

(注)①人卫:进入明帝行在保卫。②三道:三路。③鼓行:气势旺盛。④庶,前为“民”,后为“或许”。⑤循:循州。⑥入对:指入元朝对答。⑦舁:载,抬。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乃命天祥为书招张世杰/天祥不肯强之/书所书《过零丁洋》诗与之末/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B.乃命天祥为书招张世杰/天祥不肯/强之书/所书《过零丁洋》诗与之/末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C.乃命天祥为书招张世杰/天祥不肯强之/书所书《过零丁洋》诗/与之末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D.乃命天祥为书招张世杰/天祥不肯/强之/书所书《过零丁洋》诗与之/末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勤王,指古代帝王有难时,臣下起兵救援帝王。勤王的本意在救驾,但有些勤王者的动机却非如此,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借之攻入朝廷夺权的例子。
B.蛮,先秦非华夏民族的泛称之一,秦汉至魏晋南北朝为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后来也有指南方汉族的意思。字面上有粗野、凶恶、不通情理的意思。
C.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土神和谷神是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古时君王都要祭祀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某姓王朝。
D.藩镇,唐朝中后期设立军镇以卫安全。玄宗时又在边境设置十节度使,通称“藩镇”,后形成地方割据,常与朝廷对抗。宋时也沿用此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天祥忠君为国。国难当头之际,他义无反顾,不顾朋友好心劝阻,在所不惜,毁家纾难,坚决组军勤王。
B.文天祥胸有谋略。他知平江府时请求朝廷将境内分为四镇,以此为中心建都统,以便集中力量,抵抗强敌。
C.文天祥坚贞不屈。他和宋军元帅一道到元营议和,严词争辩,惹怒了伯颜而被扣留,觅机逃脱后仍继续统兵抗元。
D.文天祥视死如归。他在五坡岭被俘后作《过零丁洋》以明志,被扣留在燕京时自请就死,就义前还从容望南方礼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祥性豪华,平生自奉甚厚,声伎满前。至是痛自损益,尽以家赀为军费。
(2)彼备多力分,疲于奔命。而吾之豪杰者,又伺间出于其中,如此则不难却也。

同类题3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则天顺圣皇后

司马光

正月,戊寅,内史武三思为特进、太子少保天官侍郎、平章事吉贬安固尉。

太后以顼有干略,故委以腹心。顼与武宗争赵州之功于太后前。顼魁岸辩口,宗短小伛偻, 顼视懿宗,声气凌厉。太后由是不悦,曰:“顼在朕前,犹卑我诸武,况异时讵可倚邪!”他日, 顼奏事,方援古引今,太后怒曰:“卿所言,朕饫闻之,无多言!太宗有马名师子驰,肥逸无能调驭者。朕为宫女侍侧,言于太宗曰:妾能制之,然须三物,一铁鞭,二铁挝,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挝挝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太宗壮朕之志。今日卿岂足污朕匕首邪! 顼惶惧流汗,拜伏求生,乃止。诸武怨其附太子,共发其弟冒官事,由是坐贬。

辞日,得召见,涕注言曰:“臣今远离阙庭,永无再见之期,愿陈一言”太后命之坐,问之,项曰:“合水土为泥,有争乎?”太后曰:“无之。”又曰:“分半为佛,半为天尊,有争乎?”曰:“有争矣。” 顼顿首曰:“宗室、外成名当其分,则天下安。今太子已立而外犹为王,此陛下驱之使他日必争,两不得安也。”太后曰:“朕亦知之,然业已如是,不可何如。”

腊月,辛巳,立故太孙重润为邵王,其弟重茂为北海王。太后问鸾台侍郎陆元方以外事,对曰:“臣备位宰相,有大事不敢以不闻:人间细事,不足烦圣听。”由是忤旨。庚寅,罢为司礼卿。元方为人清谨,再为相,太后每有迁除,多访之,元方密封以进,未尝漏露。

丙寅,武邑人苏安恒上疏曰:“陛下钦先圣之顾托,受嗣子之推让,敬天顺人,二十年矣。岂不闻帝舜褰裳,周公复辟!舜之于禹,事祗族亲;旦与成王,不离叔父。族亲何如子之爱,叔父何如母之恩?今太子孝敬是崇,春秋既壮,若使统临宸极,何异陛下之身!陛下年德既尊宝位将倦机务烦重浩荡心神何不禅位东宫自怡圣体自昔理天下者不见二姓而俱王也。当今梁、定、河内、建昌诸王承陛下之荫覆,并得封王;臣谓千秋万岁之后,于事非便,臣请黜为公侯,任以闲简。臣又闻陛下有二食孙,今无尺寸之封,此非长久之计也:臣请分土而王之,择立师,教其孝敬之道,辅周室,屏藩皇家,斯为美矣。”疏奏,太后召见,赐食,慰谕而遣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二》)

(注)①褰裳:原意为撩起下裳,此处指帝王让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是
A.内史武三思罢为特进、太子少保免去现职
B.在朕前,犹卑我诸武看轻
C.岂不闻帝舜裳,周公复辟:恢复君主之位
D.今太子孝敬是崇,春秋既壮春秋年龄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是
A.与武懿宗争赵州之功于太后前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元方密封以进,未尝漏露以乱易整,不
C.舜之于禹,事祗族亲之二虫又何知
D.今太子已立而外戚犹为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但节选却以“太后”称之,说明《资治通鉴》是站在传统立场,并不认同武则天的武周皇帝的名分
B.吉顼曾是武则天的心腹,后来被贬为安固县尉,其根本原因是极力拥护李氏而受到武氏诸王的嫉害
C.陆元方第二次任宰相,凡有升迁任免之事,总会把自己的意见密封上奏,从未向他人透露,突出了他“为人清谨”的性格特征
D.《唐纪》记事,叙议并重,既写出了武则天打击反对派的雷霆手腕,也充分肯定了她作为帝王尊崇李唐元老、善于纳谏的一面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陛下年德既尊宝位将倦机务烦重浩荡心神何不禅位东宫自怡圣体自昔理天下者不见二姓而俱王也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诸武怨其附太子,共发其弟冒官事,由是坐贬。
(2)臣备位宰相,有大事不敢以不闻;人间细事,不足烦圣听。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黄巢进京
司马光
广明元年十一月丁卯,黄巢陷东都,留守刘允章帅百官迎谒;巢入城,劳问而已,闾里晏然。
乙亥,张承范等将神策弩手发京师。神策军士皆长安富家子,赂宦官窜名军籍,厚得禀赐,但华衣怒马,凭势使气,未尝更战陈;闻当出征,父子聚泣,多以金帛雇病坊贫人代行,往往不能操兵。
十二月,庚辰朔,承范等至潼关,搜菁中,得村民百许,使运石汲水,为守御之备;与齐克让军皆绝粮,士卒莫有斗志。是日,黄巢前锋军抵关下,白旗满野,不见其际,克让与战,贼小却,俄而巢至,举军大呼,声振河、华。克让力战,自午至酉始解,士卒饥甚,遂諠譟,烧营而溃,克让走入关。关左有谷,平日禁人往来,以榷征税,谓之“禁坑”。贼至仓猝,官军忘守之,溃兵自谷而入,谷中灌木寿藤茂密如织,一夕践为坦涂。承范尽散其辎囊以给士卒,遣使上表告急。
辛巳,贼急攻潼关,承范悉力拒之,自寅及申,关上矢尽,投石以击之。关外有天堑,贼驱民千余人入其中,掘土填之,须臾,即平,引兵而度。夜,纵火焚关楼俱尽。承范分兵八百人,使王师会守禁坑,比至,贼已入矣。壬午旦,贼夹攻潼关,关上兵皆溃,师会自杀,承范变服帅余众脱走。至野狐泉,遇奉天援兵二千继至,承范曰:“汝来晚矣!”博野、凤翔军还至渭桥,见所募新军衣裘温鲜,怒曰:“此辈何功而然,我曹反冻馁!”遂掠之,更为贼乡导,以趣长安。
甲申,百官退朝,闻乱兵入城,布路窜匿。令孜帅神策兵五百奉帝自金光门出,百官皆莫知之。
晡时,黄巢前锋将柴存入长安,金吾大将军张直方帅文武数十人迎巢于霸上。巢乘金装肩舆,其徒皆被发,约以红缯,衣锦绣,执兵以从,甲骑如流,辎重塞涂,千里络绎不绝。民夹道聚观。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七十·僖宗广明元年》,有删改)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壬午旦,贼夹攻潼关,关上兵皆溃,师会自杀,承范变服帅余众脱走。
(2)晡时,黄巢前锋将柴存入长安,金吾大将军张直方帅文武数十人迎巢于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