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小题1】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残月疏桐、夜深人静,开篇营造了凄清的气氛,为“幽人”的出现作了铺垫。
B.“谁见”两句以反问作了否定:“幽人”的徘徊和“孤鸿”的飘飞,无人可见。
C.“幽人”与“孤鸿”,其类虽异,其心则同:满腹幽恨,无人理解。
D.这首词上阕言“幽人”,下阕言“孤鸿”,说鸿即是说人,语带双关,极为高妙。
【小题2】简要分析“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两句的意蕴。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12-04 05:02: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文)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筏,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乙文)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选自苏轼《赤壁赋》)
【小题1】对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指异之 始:才
B.岈然洼然 岈然:山谷幽深的样子
C.而莫消长也   卒:最终
D.则天地不能以一瞬 曾:竟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不知日入 ②耳得而为声
B.①箕踞遨 ②未尝往也
C.①至无见而犹不欲归 ②而吾与子之共食
D.①洋洋与造物者游 ②客亦知夫水与月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以客观的笔调再现了作者游西山过程中所见到的卓尔特立的西山的形象。
B.甲文运用“缘”“斫”“焚”等动词,准确传神地表现了作者急切的心情。
C.乙文以苏子答客展开,表现作者力求排遣苦闷、顺应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D.乙文中有不少四、六字句,句式整散结合,注意押韵,体现了文赋的特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2)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小题5】请用划线(/)给下面句子断句。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翩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留侯论
苏 轼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
且其意不在书。当韩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①,无所获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②。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迎。庄王曰:“其主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平生之,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帝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选自《古文观止》)
(注)①贲、育:古代两位著名的勇士。②张良为韩国贵族,秦灭韩后,良倾家产收买刺客,始皇巡游武阳,良与能使120斤铁椎的力士在路上狙击。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临之而不惊     卒:通“猝”,突然
B.子房不忍忿忿之心   忿忿:愤怒、怨恨
C.非有平生之 素:朴素
D.不其志气 称:相当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无故加之不怒    今夫颛臾,固近于费
B.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
C.非子房谁全之    日月忽不淹兮
D.当韩亡、秦之方盛也 帝高阳苗裔兮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分析了留侯张良能够成就大业,是因为他能够忍住小小的愤怒。第一句“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为全文的中心论点。
B.桥上那位老人用傲慢无礼的态度狠狠教训张良一次,是因为张良虽才能有余,却脾气暴躁,不能忍耐。
C.文章认为汉高祖的胜利和楚霸王的失败,原因就在于忍与不忍之间的差别。而汉高祖能忍耐,正是实施了张良的计策。
D.本文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从“忍”与“不忍”两个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论述,并通过列举事例指出了“忍”与“不忍”的两种不同的结局。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项 籍 唯 不 能 忍 是 以 百 战 百 胜 而 轻 用 其 锋 高 祖 忍 之 养 其 全 锋 而待 其 敝 此 子 房 教 之 也 当 淮 阴 破 齐 而 欲 自 王 高 祖 发 怒 见 于 词 色
【小题5】把下列两个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
(2)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