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减字木兰花
苏 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等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结合全词,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进行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12-15 11:17:4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鸟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轼《赤壁赋》节选)

【小题1】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为其也 然:这样
B.鱼虾而友麋鹿   侣:伴侣
C.匏樽以相属 举:举起
D.羡长江之无 穷:尽
【小题2】下列句子中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今安在哉?
A.固一世之雄也
B.渺渺兮予怀
C.何为其然也
D.凌万顷之茫然
【小题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期的书法家,字逸少,祖籍琅玡临沂,后迁居会稽(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有“书圣”之称。
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著有《栾城集》。
C.苏轼在散文写作上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歌方面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在词作创作方面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在书法成就上为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
D.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梓兮兰浆,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鵲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蟀蝣于天地,渺沧海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节选自苏轼《赤壁赋》)

材料二:

元丰二年,正月己亥晦,春服既成。从二三子游于泗之上,登桓山,入石室。使道士戴日祥,鼓雷氏之琴,操履霜之遗音,曰:“噫嘻!悲夫,此宋司马桓魋之墓也。”

或曰:“鼓琴于墓,礼欤?”曰:“礼也。季武子之丧,曾点倚其门而歌。仲尼,日月也,而魋以为可得而害也。且死为石椁,三年不成,古之愚人也。余将吊其藏,而其骨毛爪齿,既以化为飞尘、荡为冷风矣,而而况于椁乎?况于从死臣妾、饭含之宝玉乎?使魋而无知也,余虽鼓琴而歌可也;使魋而有知也,闻余鼓琴而歌,知哀乐之不可常,物化之无且也,其愚宜不少瘳乎?”二三子喟然而叹,乃歌曰:“桓山之上,维石嵯峨兮!司马之恶,与石不磨兮!桓山之下,维水弥弥兮!司马之藏,水皆逝兮!歌而去。

(节选自苏轼《游桓山记》

注①桓魋曾起意杀害孔子,孔子在逃避途中倚树作歌:“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襟坐 危:高
B.知不可乎得   骤:骤然,突然
C.饭含之宝玉乎   饭含:丧仪,把珠、玉、谷物等放入死者口中
D.歌而去 阕:停止,终了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鼓琴
B.渺沧海一粟 况于从死臣妾
C.客亦知夫水月乎  水皆逝兮
D.耳得之为声 曾点倚其门
【小题3】下列各句中,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B.顺流而东也
C.侣鱼虾而友麋鹿D.操履霜之遗音
【小题4】下列句子中,与其他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客有吹洞箫者B.何为其然也
C.而今安在哉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小题5】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山川相缪,郁乎苍苍B.举匏尊以相属
C.取之无禁,用之不竭D.既以化为飞尘、满为冷风矣
【小题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索壁赋》中,主人以“何为其然也”设问,客人以赤壁的历史古迹作答,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思想中积极进取的一面。
B.《游桓山记》借回答“或曰”的“非礼”责难发表议论,最后在石室墓道中放歌凭吊,表现出苏轼开放达观的态度和非儒学的思想。
C.《游桓山记》中“司马之恶,与石不磨;司马之藏,与水皆逝”这一看似矛盾的说法,可借《赤壁赋》中苏轼对“变”与“不变”的讨论进行理解。
D.《游桓山记》和《赤壁赋》在写法上类似,二者皆以游览和对话的形式,展示自己的灵魂,宣示自己的志向和哲学观点。
【小题7】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2)使魋而有知也,闻余鼓琴而歌,知哀乐之不可常,物化之无日也,其愚宜不少瘳乎?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盖尝之于六经(1),至于《诗》与《春秋》之际,而后知圣人之道,始终本末,各有条理。夫正化之本,始于天下之易行。天下固知有父子也,父子不相,而足以为孝矣。天下固知有兄弟也,兄弟不相夺,而足以为悌矣。孝悌足而王道备。此固非有深远而难见,勤苦而难行者也。故《诗》之为教也,使人歌舞乐,无所不至,要在于不失正焉而已矣。《春秋》力争于毫厘之间,而深明乎疑似之际,截然其有所必不可为也。不观于《诗》,无以见王道之易。不观于《春秋》,无以知王政之难。

自孔子没,诸子各以所闻著书,而皆不得其源流,故其言无有统要,若孟子,可谓于《诗》而长于《春秋》者矣。其道始于至粗,而极于至精。充天地,放乎四海,而毫厘有所。至宽而不可犯,至密而不可察,此其中必有所守,而后世或未之见也。

孟子尝有言矣:“人能充其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用也。人能充其无欲为穿窬(2)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士未可以言而言,是以言餂(3)之也。可以言而不言,是以不言餂之也。是皆穿窬之类也。”惟其不为穿窬也,而义至于不可胜用。故曰:其道始于至粗,而极于至精。充乎天地,放乎四海,而毫厘有所必计。呜呼,此其所以为孟子欤!后之观孟子者,无观之他,亦观诸此而已矣。

(取材于苏轼《孟轲论》,有删改)

注释:(1)六经:指儒家经典《诗》《书》《礼》《易》《乐》《春秋》。(2)穿窬(yú):穿墙(偷盗)。(3)餂(tiǎn):取,谋取。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盖尝之于六经 求:研究
②父子不相贼    贼:伤害
③使人歌舞乐  佚:通“逸”。安逸、安闲。
于《诗》而长于《春秋》者矣   深:深刻
⑤充天地,放乎四海     乎:相当于“于”,在。
⑥而毫厘有所计  计:论述、涉及
⑦而仁不可用也 胜:尽
⑧此其所以为孟子欤 所以:用来……的
A.①⑥B.②⑦C.③⑤D.④⑧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终本末,各有条理 (做事)要始终如一,并遵循一定的规律条理。
B.《春秋》力争于毫厘之间,而深明乎疑似之际 《春秋》一书努力在细微的事件之间,揭示历史的是非疑惑。
C.可以言而不言,是以不言餂之也 (士大夫们)可以说却不说,是用这种不说话的方式谋取(利益)。
D.惟其不为穿窬也,而义至于不可胜用 只有不做(类似于)穿墙偷盗的(谋求私利的事),“义”才能成为用不尽(的财富)。
【小题3】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从天下容易做到的事情开始来匡正百姓行为,达到教化人民的目的。
B.看《诗经》可以知道建立王道的容易,看《春秋》可以知道建立王政的艰难。
C.自孔子逝世之后,除孟子外,诸子百家都没有真正探寻到孔子学说的源流。
D.作者认为,后世学者研究孟子学说应主要关注其“仁义”的核心思想。
【小题4】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天下固知有兄弟也,兄弟不相夺,而足以为悌矣。孝悌足而王道备。
【小题5】作者认为“其道始于至粗”,意思是孟子的思想从浅近之处开始。请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对作者的观点加以分析。

链接材料: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节选自《孟子·寡人之于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