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奉使道中作三首(其一)
欧阳修
客梦方在家,角声已催晓。
匆匆行人起,共怨角声早。
马蹄终日溅冰霜,未到思回空断肠。
少贪梦里还家乐,早起前山路正长。
注:至和二年(1055)冬,欧阳修奉命到契丹去贺新君登位,本诗作于出使契丹途中。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共八句,前四句四言,后四句七言,句式长短不一,故应属于古体诗。
B.诗的首句写“行人”在途中夜宿梦回故乡,以梦写情,含蓄隽永,手法巧妙。
C.诗的第二句意谓报晓的号角声,好像催促“行人”早早起身,比喻生动贴切。
D.“马蹄”句用一“溅”字,极有力度,表现出环境险恶,路途艰苦。
E. 诗的末句写前路山峦连绵路途遥远,还需早起出行,“早起”二字有勉励之意。
【小题2】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行人”的情感变化过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12-15 02:05:3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籓,字叔翰,其先赵州人。籓少姿制闲美,敏于学。居父丧,家本饶财,姻属来吊,有持去者,未尝问,益务施与,居数年略尽。年四十余,困广陵间,不自振妻子追咎,籓晏如也。徐州张建封辟节度府。建封卒,濠州刺史杜兼疾驱至,阴有顗望①, 籓泣谓曰:“公今丧,君宜谨守土,何弃而来?宜速还,否则以法劾君!”兼恨之,因诬奏:“建封死,籓撼其军,有非望”。德宗怒密诏徐泗节度使杜佑杀之佑雅器籓得诏十日不发召见籓曰世谓生死报应验乎籓曰:“殆然。”曰:“审若此,君宜遇事无恐。”因出诏示籓,籓色不变,曰:“信乎,杜兼之报也!”佑曰:“慎毋畏,吾以阖门保君矣。”帝未之信,亟追籓。既入,帝望其状貌,曰:“是岂作乱人邪?”释之,拜秘书郎。王仲舒与同舍郎韦成季、吕洞日置酒邀宾客相乐,慕籓名,强致之。仲舒等为俳说庾语相狎昵,籓一见,谢不往,曰:“吾与终日,不晓所语何哉!”后仲舒等果坐斥废。累擢吏部郎中。裴垍白宪宗,谓籓有宰相器。会郑絪罢,因拜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籓忠谨,好丑必言,帝以为无隐。河东节度使王锷赂权近求兼宰相,密诏中书门下曰:“锷可兼宰相。”籓遽取笔灭“宰相”字,署其左曰:“不可。”还奏之。宰相权德舆失色曰:“有不可,应别为奏,可以笔涂诏邪?”籓曰:“势迫矣,出今日便不可止。”既而事得寝。 明年,为华州刺史。未行,卒,年五十八,赠户部尚书,谥曰贞简。
(选自《新唐书•列传九十四》,有删改)
(注)①顗望:静候接任的企图。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德宗怒密诏/徐泗节度使杜佑杀之/佑雅器/藩得诏十日/不发/召见藩曰/世谓生死报应/验乎/
B.德宗怒/密诏徐泗节度使杜佑杀之/佑雅器藩/得诏/十日不发/召见藩曰/世谓生死报应/验乎/
C.德宗怒密诏/徐泗节度使杜佑杀之/佑雅器藩/得诏/十日不发/召见藩曰/世谓生死报/应验乎/
D.德宗怒/密诏徐泗节度使杜佑杀之/佑雅器/藩得诏十日/不发/召见藩日/世谓生死报/应验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密诏,是指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皇帝紧急或秘密留下的文书和口谕。
B.门下,“三省”之一。是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其长官为侍中。
C.节度使,唐代地方军政长官,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可节制调度。
D.赠,即追赠,即对生前在朝中有突出功绩的大臣子女加封官职或勋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藩重义轻利。父亲去世以后,他淡泊名利,资助穷人,几年之后,甚至将家财散尽,以至于陷入困境。
B.李藩刚直不阿。徐州张封建去世,濠州刺史杜兼觊觎接任,火速赶到。李藩义正辞严的批评杜兼,遭到杜兼的报复。
C.李藩颇具名望。他既能得到杜佑的器重和担保,也能得到裴垍向宪宗的郑重推举。不过,他的名声也引来王仲舒等人的滋扰。
D.李藩正直敢言。宪宗下密诏同意王锷兼任宰相,他看到密诏时立即笔涂诏书驳回,其做法让同僚权德舆大惊失色。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年四十余,困广陵间,不自振,妻子追咎,藩晏如也。
(2)藩一见,谢不往,曰:“吾与终日,不晓所语何哉!”后仲舒等果坐斥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归崇敬,字正礼,苏州吴人。治礼家学,多识容典,擢明经。遭父丧,孝闻乡里。调国子直讲。天宝中,举博通坟典科,对策第一,迁四门博士。有诏举才可宰百里者,复策高等,授左拾遗。肃宗次灵武,再迁起居郎、史馆修撰,修国史、仪注。以贫求解。未几,有事桥陵、建陵,召还参掌仪典。代宗幸陕,召问得失,崇敬极陈:“生人疲敝,当以俭化天下,则国富而兵可用。”时百官朝朔望,皆服袴褶,崇敬非之,建言:“三代逮汉无其制,隋以来,始有服者,事不稽古,宜停。”诏可。时有方士巨彭祖建言:“唐家土德,请以四季月郊祀天地。”诏礼官儒者杂议。崇敬议:“礼以先立秋十八日祀黄帝,黄帝于五行为士。彭祖牵纬候说,事诡不经,不可用。”事皆施行。大历初,充吊祭册立新罗使。海道风涛,舟几坏,众惊,谋以单舸载而免,答曰:“今共舟教十百人,我何忍独济哉?”少选,风息。先是,使外国多贵金帛,贸举所无,崇敬囊案惟衾衣,东夷传其清德。八年遣祀衡山未至而哥舒晃乱广州监察御史惮之请望祀而还崇敬正色曰君命岂有畏邪送往。皇太子欲临国学行齿胄礼,崇敬以学与官名皆不正,乃建议:请以国子监为辟雍省。祭酒、司业之名,非学官所宜。请以祭酒为太师氏,位三品;司业为左师、右师,位四品。有诏尚书省集百官议。皆以习俗久,制度难分明,国学非世官,不得名辟雍省、太师氏。大抵惮改作,故无施行者。坐史给禀钱不实,贬饶州司马。德宗立,召还,复拜国子司业,稍迁翰林学士,充皇太子侍读。田悦、李纳禀命,持节宜慰,称旨,宠赐缯帛,儒先以为荣。迁工部尚书,仍前职。年老,以兵部尚书致仕。卒,年八十八,赠尚书左仆射,益曰宣。论撰数十篇。

(节选自《新唐书·归崇敬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八年/造祀衡山/未至而哥舒晃乱/广州监察御史销之/请望祀而还/崇敬正色曰/君命岂有/畏邪遂往
B.八年/遣祀衡山/未至/而哥舒晃乱广州/监察御史惮之/请望祀而还/崇敬正色曰/君命岂有畏邪/遂往
C.八年造祀/衡山未至/而哥舒晃乱广州/监察御史惮之/请望祀而还/崇敬正色日/君命岂有/畏邪遂往
D.八年遣祀/衡山未至/而哥舒晃乱/广州监察御史惮之/请望祀而还/崇敬正色曰/君命岂有畏邪/遂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经:是唐朝科举的基本科目,意思是通晓经学,考试时以通经的比例来决定等第。
B.朔望:即朔日和望日,也就是农历的每月初一和十五。古代每逢朔望常行朝谒之礼。
C.国子监:又称“太学”,在元、明、清三代是国家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
D.致仕:指的是交还官职,被迫辞官回家。一般致仕的年龄是七十岁,有疾患则会提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崇敬科考优异,对策出众。他先是考中明经科,后又考中博通坟典科;其后两次对策,分别名列第一和高等,并因此几次得官。
B.归崇敬学识渊博,熟悉典制。桥陵、建陵有事,他参与掌管礼仪典章;方士巨彭祖建议在四季月郊祀天地,他据《礼》予以反驳。
C.归崇敬直言进谏,均被采纳。百官上朝时穿袴褶,他勇于批评并建议停止。他认为国子学的名称与官名都不正规,建议修改。
D.归崇敬临危不惧,义不独生。出使新罗,遇到风暴,船几乎被毁,众人打算用小船载他先走,他与大家同生共死,不愿独自偷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生人疲敝,当以俭化天下,则国富而兵可用。
(2)田悦、李纳禀命,持节宜慰,称旨,宠赐缯帛,儒先以为荣。
【小题5】归崇敬与苏轼均为学识渊博的古代官员,请结合本文与《赤壁赋》等相关材料,简要概括两人在“学识渊博”方面的主要表现。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徠山,日沈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璡、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元和末,宣歙观察使范传正祭其冢,禁樵采。访后裔惟二孙女嫁为民妻进止仍有风范因泣曰先祖志在青山顷葬东麓非本意。传正为改葬,立二碑焉。告二女,将改妻士族,辞以孤穷失身,命也,不愿更嫁。传正嘉叹,复其夫徭役。
(《新唐书·李白传》)
【小题1】对下列句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其先隋末以罪西域    徙:迁址,搬家
B.力士素贵,之 耻:以……为耻
C.还浔阳,事下狱 坐:因为
D.进止仍有风范 进止:行为举止
【小题2】下面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访后裔/惟/二孙女/嫁为民妻/进止仍/有风范因泣曰/先祖/志在青山顷/葬东麓非本意
B.访/后裔/惟二孙女/嫁为民妻进/止仍有风范/因/泣曰/先祖志在青山顷/葬东麓非本意
C.访后裔/惟二孙女嫁为民妻/进止仍有风范/因泣曰/先祖志在青山/顷葬东麓/非本意
D.访/后裔/惟二孙女嫁为民妻/进止/仍有风范/因泣曰/先祖志在青山顷/葬东麓非本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白是李母梦见太白金星(长庚星)而生下来的,就用“白”做他的名字。李白天赋过人,十岁就通诗书。益州长史苏颋称赞他的才华堪比汉代司马相如。
B.李白随同被征召的好友吴筠一同进京,后来去拜访贺知章,贺知章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后来靠贺知章的推荐,李白得以步上仕途,担任翰林供奉。
C.唐玄宗召李白入宫作诗,李白喝得酩酊大醉,左右侍从用水洗他的面,酒醉稍醒,拿笔给他,他提笔一挥而就,辞章婉转华丽,意精旨切,一气呵成。
D.李白曾有恩于郭子仪,后来李白因卷入永王李璘反叛案按律当斩,又在浔阳犯法下狱,都由郭子仪“请解官以赎”解救,皇帝改判为流放夜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2)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
(3)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读李翱文

欧阳修

①予始读翱《复性书》三篇,曰:此《中庸》之义疏尔。智者诚其性,当读中庸;愚者虽读此不晓也,不作可焉。又读《与韩侍郎荐贤书》,以谓翱特穷时愤世无荐己者,故丁宁如此。然以韩为秦汉间好侠行义之一豪俊,亦善论人者也。最后读《幽怀赋》,然后置书而叹,叹已复读,不自休。恨翱不生于今,不得与之交;又恨予不得生翱时,与翱上下其论也。

②凡昔翱一时人,有道而能文者,莫若韩愈。愈尝有《感二鸟赋》,不过羡二鸟之光荣,叹一饱之无时尔;推韩愈之心,使光荣而饱,则不复云矣。若翱之心独不然,其赋曰:“众嚣嚣而杂处兮,咸叹老而嗟卑;视予心之不然兮,虑行道之犹非。” 又怪神尧以一旅取天下,后世子孙不能以天下取河北,以为忧。使当时君子皆易其叹老嗟卑之心为翱所忧之心,则唐之天下岂有乱与亡哉!

③然翱幸不生今时,见今之事,则其忧又甚矣!奈何今之人不忧也?余行天下,见人多矣,脱有一人能如翱忧者,又皆贱远,与翱无异;其余光荣而饱者,一闻忧世之言,不以为狂人,则以为病痴子,不怒则笑之矣。呜呼,在位而不肯自忧,又禁他人使皆不得忧,可叹也夫!

(注)①疏:注释。②又怪神尧以一旅取天下:又诧异李渊能用一支军队取得天下。神尧,指唐高祖李渊,他的谥号为“神尧皇帝”。③贱远:指职位低贱、被朝廷贬斥在远方的人。这里暗指范仲淹等。

【小题1】第①段作者“始读翱《复性书》”后不以为然;“又读《与韩侍郎荐贤书》”后的看法是    ;“最后读《幽怀赋》”后的感受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2】阅读第②段,比较韩愈写《感二鸟赋》和李翱写《幽怀赋》“之心”有何不同。(用自己的话回答)
“韩愈之心”:
“翱之心”:
【小题3】对本文写作特点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A.借题发挥B.以小见大C.抑扬结合D.对比映衬
【小题4】宋代李涂说,欧阳修许多论及时政的文章“有‘呜呼’二字,固是世变可叹”。本文与《伶官传序》都有“呜呼”二字,请概述其所感叹的内容。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栖筠,字贞一,世为赵人。幼孤。有远度,庄重寡言,体貌轩特。喜书,多所能晓,为文章,劲迅有体要。不妄交游。族人每称有王佐才,士多慕向。
关中旧仰郑国渠溉田,而豪戚壅上游取水碓之利,且百所,夺农用十七。栖筠请皆彻毁。魁然有宰相望。元载忌之,出为常州刺史。岁旱,民多死徙。栖筠为浚渠,分江流灌田,遂大稔。宿贼张度踞阳羡西山,累年吏讨不克。至是发卒捕斩,支党皆尽,里无吠狗。乃大起学校,堂上画《孝友传》示诸生,人人知劝。以治行进光禄大夫。人为刻石颂德。
苏州方清因岁凶,诱饥民为盗,积数万,依黟、歙间,阻山自防,东南厌苦。诏李光弼分兵讨之。会平卢行军司马许杲恃功,擅留上元,有窥江、吴意。朝廷以创残重起兵,即拜栖筠浙西都团练观察使,使图之。栖筠至,张设武备,遣辩士厚赍金币抵杲军赏劳,使士歆爱,夺其谋。杲惧,悉众度江,掠楚、泗而溃。以功进御史大夫。则又增学庐,表宿儒河南褚冲、吴何员等,拜为师,身执经问义。远迩趋慕,至徒数百人。
元载当国久,益恣横。栖筠素方挺,无所屈。时华原尉侯莫陈怤以优补长安尉,当参台。栖筠询其劳,怤色动,不能对,乃自言为徐浩、杜济、薛邕所引,非真优也。始,浩罢岭南节度使,以瑰宝数十万饷载,而济方为京兆,邕吏部侍郎。三人者,皆载所厚,栖筠并劾之。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怤等皆坐贬
帝欲相栖筠,惮载辄止。然有进用,皆密访焉,多所补助。栖筠见帝猗违不断,亦内忧愤。卒,年五十八,自为墓志。赠吏部尚书,谥曰文献。
《新唐书列传》
注:①侯莫陈,三字复姓。②台,御史台,御使大夫官署。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怤等皆坐贬。
B.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怤等皆坐贬。
C.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怤等皆坐贬。
D.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怤等皆坐贬。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中,本文所指相当于今之陕西省中部。从郑国渠修好以后,关中就成为了物产更丰饶的沃野之地。古代的“关中”和今天的“关内”所指基本上是同一地区。
B.诸生,文中指的是在州府学习的学生。诸生本指众有知识学问之士或在学读书的学生,明清时期指经科举考试考取秀才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
C.优,优等。“以优补长安尉”,是说侯莫陈怤因考核得到优秀等级从而补任长安尉。唐代对官员考核的主要内容是官员的政绩、才干和品德,考核后分出三等九级。
D.赠,赠官,“赠吏部尚书”,即朝廷在李栖筠逝世后追赠其为吏部尚书。古代朝廷对功臣死后追赠官职,一般是在其生前官职基础上加赠一级官阶以表示褒奖肯定。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栖筠心系百姓,不畏豪族。豪门大族拦截郑国渠上游的水修建水碓,大量占有农业用水,李栖筠请求朝廷拆毁这些水碓,为老百姓谋取福利。
B.李栖筠重视教育,关心后学。在任职期间,他曾大力修建学校,鼓励学生,虚心拜有学问的人为师,这就吸引了远近不同地方的读书人来求学。
C.李栖筠文武兼通,治政有方。他为百姓修整水利,从而战胜了旱灾饥荒;在对付许杲时,既加强军备,又连施妙计,使得许部后来不战而溃散。
D.李栖筠方正刚直,处事公正。在任御史大夫的时候,虽然此时元载把持了国政,栖筠仍严查并重罚了买官卖官的徐浩、杜济、薛邕、元载等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岁旱,民多死徙。栖筠为浚渠,分江流灌田,遂大稔。
(2)帝欲相栖筠,惮载辄止。然有进用,皆密访焉,多所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