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釆薇。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意。
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富有乡村气息。
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小题2】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小题3】(新高考新导向题)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有“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诗句,本诗中诗人的情感态度与陶渊明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0-26 08:25: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枕中记

唐沈既济

开元七年,道士有吕翁者,得神仙术,行邯郸道中,息邸舍,俄见卢生亦止于邸中,与翁共席而坐,言笑殊畅。

久之,生目昏思寐。时主人方蒸。翁乃探囊中枕以授之,曰:“子枕吾枕,当令子荣适如志。”其枕青瓷,而窍其两端,生俯首就之,见其窍渐大,明朗。乃举身而入,遂至其家。数月,娶崔氏女,生大悦。明年,举进士,登第,释褐秘校,渭南尉,俄迁监察御史,转起居舍人知制诰,三载,出典同州,迁陕牧,生性好土功,自陕西凿河八十里,以济不通。邦人利之,刻石纪德,移节汴州,领河南采访使,征为京兆尹。

是岁,神武皇帝方事戎狄。帝思将帅之才,遂除生御史中丞、河西节度使。大破戎虏,斩首七千级,开地九百里,筑三大城以遮要害,边人立石于居延山以颂之。归朝册勋,恩礼极盛,转吏部侍郎,迁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时望清重。大为时宰所忌,以飞语中之,贬为端州刺史。三年,征为常侍,未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萧中令嵩、裴侍中光庭同执大政十余年,嘉谟密令,一日三接,献替启沃,号为贤相。同列害之,复诬与边将交结,所图不轨。制下狱。府吏引从至其门而急收之。生惶骇不测,谓妻子曰:“吾家山东,有良田五顷,足以御寒馁,何苦求禄?”引刃自刎。其妻救之,获免。

数年,帝知冤,复追为中书令,封燕国公,恩旨殊异。

后年渐衰迈,屡乞骸骨,不许。将殁,上疏。诏曰:“卿俊德,作朕元辅,期于有瘳。”是夕,

卢生欠伸而悟见其身方偃于邸舍吕翁坐其傍主人蒸黍未熟触类如故生蹶然而兴曰岂其梦寐也翁谓生曰:“人生之适,亦如是矣。”生怃然良久,稽首再拜而去。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卢生欠伸而悟/见其身方偃于邸舍/吕翁坐其傍/主人蒸黍未熟/触类如故/生蹶然而兴/曰/岂其梦寐也/
B.卢生欠伸而悟见/其身方偃于邸舍/吕翁坐/其傍主人蒸黍未熟/触类如故/生蹶然而兴/曰/岂其梦寐也/
C.卢生欠伸而悟/见其身方偃于邸舍/吕翁坐/其傍主人蒸黍未熟/触类如故/生蹶然而兴/曰/岂其梦寐也/
D.卢生欠伸而悟见/其身方偃于邸舍/吕翁坐其傍/主人蒸黍未熟/触类如故/生蹶然而兴/曰/岂其梦寐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黍:谷物名,其籽实煮熟后有黏性,可酿酒、做糕等。今北方谓之黄米。
B.转:调动官职(特定语境下可以表示升职或降职)。
C.道:唐代的道是监察区,略相当于汉代的州。
D.薨:古代称诸侯或大官的死叫薨,也可以称皇帝的死。唐以后二品以上官员的死亦以此称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卢生人生得志,连升官职。到家第二年考中进士并多次升官;三年过后,调出京城,升任不同官职,后应皇帝的命令担任京兆尹。
B.卢生有将帅之才,深得皇帝信任。卢生没有辜负皇帝对他的信任,大破戎虏,拓展了疆土,建筑了三座大城来把守要害,边境的百姓都歌颂他。
C.卢生仕途失意,心生悔意。同僚诬陷他和边疆的将领勾结而图谋不轨,官吏跟着他到他家将他抓起来,故卢生很后悔做官。
D.吕翁点醒卢生,人生如梦。当卢生醒来时,吕翁对他说:“人生所经历的,不过如此啊。”卢生惆怅良久,磕头拜了两拜后离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为时宰所忌,以飞语中之,贬为端州刺史。
(2)吾家山东,有良田五顷,足以御寒馁,何苦求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