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贞观十年,魏征上疏曰:
臣闻为国之基,必资于德礼,君之所保,惟在于诚信。夫君能尽礼,臣得竭忠,必在于内外无私,上下相信。上不信,则无以使下,下不信,则无以事上,信之为道大矣。
昔齐桓公问于管仲曰:“吾欲使酒腐于爵,肉腐于俎,得无害霸乎?”管仲曰:“此非其善者,然亦无害于霸也。”桓公曰:“如何而害霸乎?”管仲曰:“不能知人,害霸也;知而不能任,害霸也;任而不能信,害霸也;既信而又使小人参之,害霸也。”晋中行穆伯攻鼓①,经年而弗能下,馈间伦曰:“鼓之啬夫②,间伦知之。请无士大夫,而鼓可得。”  
穆伯不应,左右曰:“不折一戟,不伤一卒,而鼓可得,君奚为不取?”穆伯曰:“间伦之为人也,佞而不仁,若使间伦下之,吾可以不赏之乎?若赏之,是赏佞人也。佞人得志,是使晋国之士舍仁而为佞。虽得鼓,将何用之?”
夫穆伯,列国之大夫,管仲,霸者之良佐,犹能慎于信任、远避佞人也如此,况乎为四海之大君,应千龄之上圣,而可使巍巍至德之盛,将有所间乎?若欲令君子小人是非不杂,必怀之以德,待之以信,之以义,节之以礼,然后善善而恶恶,罚而明赏。则小人绝其私佞,君子自强不息,无为之治,何远之有?善善而不能进恶恶而不能去罚不及于有罪赏不加于有功则危亡之期或未可保永锡祚胤③将何望哉!
太宗览疏叹曰:“若不遇公,何由得闻此语!”
(节选自《贞观政要·诚信》,有删节)
(注)①鼓:城邑名。②啬夫:秦汉时的乡官,这里指掌管鼓城的官员。③永锡祚胤:锡,赐福;祚,读zuò,赐福、保佑;胤,读yìn,子孙后代。祚胤:福运及于后代子孙。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请无士大夫  疲:疲惫
B.此非其善者  极:极端,过分
C.之以义 厉:通“励”,勉励
D.罚而明赏    审:清楚地
【小题2】(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昔齐桓公问管仲曰  而君幸赵王
B.而可使巍巍至德盛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
C.然后善善恶恶    惜其用武不终也
D.必怀之德  作《师说》贻之
【小题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善善而不能进恶/恶而不能去/罚不及/于有罪赏/不加于有功/则危亡之期或未可保/永锡祚胤/将何望哉!
B.善善而不能进恶/恶而不能去罚/不及于有罪赏/不加于有功/则危亡之期/或未可保永锡/祚胤将何望哉!
C.善善而不能进/恶恶而不能去/罚不及于有罪/赏不加于有功/则危亡之期/或未可保/永锡祚胤/将何望哉!
D.善善而不能进/恶恶而不能去/罚不及于有罪/赏不加于有功/则危亡之期/或未可保永锡/祚胤将何望哉!
【小题4】(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魏征给唐太宗的谏言,他认为君臣之间惟有诚信,才能君尽其礼,臣尽其忠。
B.小人有功也应赏,但赏小人则会助长奸佞之风,这是穆伯不采纳馈间伦的建议的原因。
C.管仲认为,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远避小人是称霸的前提,其中远避小人尤其重要。
D.穆伯认为,一个大国之君对待臣下只有讲求德信义礼,才能让“君子小人是非不杂”,君子更能尽忠。
【小题5】(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晋中行穆伯攻鼓,经年而弗能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佞人得志,是使晋国之士舍仁而为佞。虽得鼓,将何用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则小人绝其私佞,君子自强不息,无为之治,何远之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0-10-21 09:49: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①王维右丞,年未弱冠,文章得名。性娴音律,妙能琵琶,游历诸贵之间,大为岐王之所眷重。

②时进士张九皋,声称籍甚。客有出入于公主之门者,为其致公主邑司牒京兆试官,令以九皋为解头。维方应举,具其事言于岐王,仍求庇借。岐王曰:“贵主之强.不可力争。吾为子画焉。子之旧诗清楚者。所录十篇;琵琶之新声怨切者,可度一曲。后五日当诣此。

③维即依命,如期而至。岐王谓曰:“子以文士,请谒贵主,何门可见哉?子能如吾之教乎?”维曰:“谨奉命。”岐王则出锦绣衣服,鲜华奇异,遣维衣之:仍令赍琵琶,同至公主之第。岐王入曰:“承贵主出内,故携酒乐奉燕。”即令张筵。诸伶旅进。维妙年洁白,风姿都美,立于前行。公主顾之,谓岐王曰:“斯何人哉?”答曰:“知音者也。”即令独奏新曲,声调哀切,满座动容。公主自询曰:‘此曲何名?”维起曰:“号《郁轮袍》。”公主大奇之。岐王曰:“此生非止音律,至于词学.无出其右。”公主尤异之,则曰:“子有所为文乎?”维即出献怀中诗卷。公主览读,惊骇曰:“皆我素所诵习者。常谓古人佳作,乃子之为乎?”因令更衣,升之客右。维风流蕴藉,语言谐戏,大为诸贵之所钦瞩。岐王因曰:“若使京兆今年得此生为解头,诚为国华矣。”,公主乃曰:“何不遣其应举?”岐王曰:“此生不得首荐,义不就试,然已承贵主论托张九皋矣。”公主曰:“何预儿事,本为他人所托。”顾谓维曰:“子诚取解,当为子力。”维起谦谢。

④公主则召试官至第,遣宫婢传教。维遂作解头而一举登第矣。

(选自薛用弱《集异记》)

(注释)①“为其致公主”句:公主:指太平公主,唐高宗的女儿,当时她声势显赫。是岐王的长辈。邑司:为公主掌管地租、财物的官员。京兆试官:京城的主考官员。②解头:即解元。唐朝时科举乡试的第一名称为解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公主顾之,谓岐王曰:“斯何人哉?”答曰:“知音者也。”(____)
(2)皆我素所诵习者。(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释义正确的一项是
A.王维右丞,年未弱冠,文章得名。(男子十五、六岁)
B.为其致公主邑司牒京兆试官。(书信)
C.仍令赍琵琶,同至公主之第。(赏赐)
D.承贵主出内,故携酒乐奉燕。(同“宴”,宴请)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琵琶之新声怨切者,可度一曲。/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子以文士,请谒贵主,何门可见哉?/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C.子有所为文乎?/吾从板门外相为应答……
D.因令更衣,升之客右。/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小题4】把第②段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岐王曰:“贵主之强,不可力争。吾为子画焉。子之旧诗清越者,可录千篇;琵琶之新声怨切者,可度一曲。后五日当诣此。”
【小题5】文章结尾说“维遂作解头而一举登第矣”。根据文意,分条陈述王维登第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