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①郭槖驼,不知何名(始:原来)②其土欲故,其筑欲(密:结实)③以子之道,移之官(理:道理)④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以:因为)⑤吾点也(与:赞成)⑥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谦让)⑦去,以手阖门(比:等到)⑧后五年,吾妻来(归:回家)
A.①③④⑥⑧B.②④⑤⑦⑧
C.①④⑤⑥⑦D.②③④⑤⑦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12 07:46: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舜禹之事

(唐)柳宗元

魏公子丕,由其父得汉禅。还自南郊,谓共人曰:“舜、禹之事,吾知之矣。”由丕以来皆笑之。

柳先生曰:丕之言若是可也。吾见笑者之不知言,未见丕之可笑者也。

凡易姓授位,公与私,仁与强,其道不同;而前者忘,后者系,其事同。使以尧之圣一日得舜而与之天下能乎吾见小争于朝大争于野共为乱尧无以已之。何也?尧未忘于人,舜未系于人也。尧知其道不可,退而自忘;舜知尧之忘己而系舜于人也,进而自系。舜举十六族,去四凶族,使天下咸得其人:命二十二人,兴五教,立礼刑,使天下咸得其理;合时月,正历数,齐律、度、量、权衡,使天下咸得其用。积十余年,人曰:“明我者舜也,齐我者舜也,资我者舜也。”天下之在位者,皆舜之人也。而尧隤然,聋其聪,昏其明,愚其圣。人曰:“往之所谓尧者果乌在哉?”或曰“耄矣”,曰“匿矣”。又十余年,其思而问者加少矣。至于尧死,天下曰:“久矣,舜之君我也。”夫然后能楫让受终于文祖。舜之与禹也亦然,禹旁行天下,功系于人者多,而自忘也晚。益之自系亦犹是也,而启贤闻于人,故不能。夫其始系于人也厚,则其忘之也迟。不然,反是。

汉之失德久矣,其不系而忘也甚矣。宦、董、袁、陶之贼生人盈矣,丕之父攘祸以立强,积三十余年,天下之主,曹氏而已,无汉之思也。丕嗣而禅,天下得之以为晚,何以异夫舜、禹之事耶?然则汉非能自忘也,其事自忘也;曾氏非能自系也,其事自系也。公与私,仁与强,其道不同,其忘而系者,无以异也。尧、舜之忘,不使如汉,不能授舜、禹;舜、禹之系,不使如曹氏,不能受之尧、舜。然而世徒探其情而笑之,故曰:笑其言者非也。

问者曰:“尧崩,天下若丧考妣,四海遏密八音三载。子之言忘若甚然,是可不可欤?”曰:是舜归德于尧,史尊尧之德之辞者也。尧之老更一世矣,德乎尧者,盖已死矣,幼而存者,尧不使之思也。不若是,不能与人天下

(注)①忘:遗忘:系:拥护。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者舜也    明:引导
B.舜之我也    君:君主
C.禹旁行天下    旁行:走遍
D.丕而禅 嗣:继示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问的一组是
A.吾知矣 俯察品类
B.夫其始系于人厚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
C.然而世徒探其情笑之   拔剑撞破之
D.天下丧考妣   亡郑以为东道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丕受禅后,走下禅坛说“舜禹之事,吾知之矣”后世的人讥笑曹丕不懂舜禹之事,可柳宗元不这样认为,他说曹丕这样说是可以的。
B.柳宗元认为在改朝换代的情况下禅让帝位,它所遵循的原则是不一样的,但面临前代帝王已被人们遗忘,维承的君王已被人们拥护的情况是相同的。
C.汉朝的帝王不能像尧舜那样自愿让人们忘记,曹操父子也不能像尧舜那样使人们拥护自己,但曹氏父子因建立的功绩而获得了人们的拥护。
D.本文不讲众所皆知的“退位让国”的缘由,而是别出心裁地陈述让位者和受禅者之间有计划的事先准备,夹叙夹议,将“禅让有理”论述得透彻明白。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使 以 尧 之 圣 一 日 得 舜 而 与 之 天 下 能 乎 吾 见 小 争 于 朝 大 争 于 野 其 为 乱 尧 无以 已 之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人曰:“往之所谓尧者果乌在哉?”或曰“耄矣”,曰“匿矣”。
(2)不若是,不能与人天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籍,谓功业可立就,故废退。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使子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马刺史时,亦自不斥;斥时,有人力能举,且必复用不穷。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如今,无疑。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节选自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犹不欲归。心凝形,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节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谓功业可立就,故废退   坐:因他人获罪而受牵连
B.使子厚在台省时   使:让
C.外与天 际:交会
D.心凝形 释:解除束缚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穷山之高止 至无所见犹不欲归
B.斥时有人力能举   不知日
C.虽有出人 游是乎始
D.以致必传于后如今,无疑   是岁,元和四年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作者推崇柳宗元在文学辞章上的成就,并认为这比做将相有更有价值。
B.甲文总评柳宗元一生得失。先为之惋惜,后为之庆慰,先抑后扬,波澜起伏。
C.乙文作者感受到西山的“特立”,不知不觉与自然融为一体,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D.乙文正面描写西山高低起伏,“岈然洼然”,“尺寸千里”,令人心旷神怡。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故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
(2)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日:“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节选自韩愈《师说》)

(二)

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 虽尝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节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B.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C.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D.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涉及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未尽处为句,已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读。
B.“小学”二字最早并不专指学校。西汉时称“文字学”为“小学”,唐宋以后又称“小学”为字学。读书必先识字,掌握文字、音韵、训诂。
C.韩愈《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D.韩愈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和宋代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 曾巩等人并称“唐宋八大家”,《马说》《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捕蛇者说》……都是他的作品。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赞扬韩愈“奋不顾流俗”“抗颜而为师”的精神,而自己“仆道不笃,业甚浅近”“未见可师者”,即自身条件很差,够不上资格当老师。
B.《师说》选文第一段连用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
C.韩愈在《师说》中阐述了择师的标准,批判了“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圣人无常师”。
D.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用谐谑之语,举韩愈之例,否定师道,内里隐含无比的悲凄和沉痛,也隐含着对韩愈的同情理解以及对浮薄世风的愤懑。
【小题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上。攀援而登,箕踞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二)
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吴中1 ,始舍以处。时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
一日过郡学2,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3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4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钱氏5 有国,近戚孙承祐6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7,号“沧浪” 。前竹后水,水之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予时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噫!人固动物耳。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寓久则溺,以为当然;非胜是而易之,则悲而不开。惟仕宦溺人为至深。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8,不与众驱,因之复能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万古。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为胜焉!
(选自苏舜钦《沧浪亭记》)
(注释)
1吴中:今江苏省,大致相当于春秋时吴国地方
2郡学:苏州府学宫,旧址在今苏州市南,沧浪亭就在其东面
3并(bàng):通“傍”
4杠:独木桥
5钱氏:指吴越王钱镠
6孙承祐:吴越王钱俶的小舅子,任节度使,镇守苏州,在苏州大建园亭
7北碕:北边曲岸上
8冲旷:冲淡旷远,这里既指沧浪亭的空旷辽阔的环境,也兼指淡泊旷适的心境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予时小舟 在……附近B.水之又竹 南面
C.到则草而坐   拔D.笑万古 悲悯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予时榜小舟,幅巾往 作师说贻之
B.近戚孙承右池馆也 以为凡是州山水有异态者
C.号“沧浪”    而神明自得,圣心备
D.箕踞遨 羽化登仙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沧浪亭记》简叙罢职南来,寻觅居所,点出欲借境舒怀之意,与《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柳宗元贬永州,“为僇人”,心力交瘁,寄情山水,颇为相似。
B.《沧浪亭记》写沧浪美景,穷形尽态,有郁郁葱葱草树,高高的码头,宽阔的水面,环绕遮蔽的林木,澄澈的小河,翠绿的竹子,与《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柳宗元描写的深林、回溪、幽泉怪石、特立的西山相似,让作者在山水美景中得到解脱。
C.《沧浪亭记》中作者用四万钱购得一块地,构筑“沧浪亭”,时常乘船去游玩,率性玩乐,忘记回去,喝酒唱歌,这和柳宗元游西山时沉浸在自然景象与自我情致的妙合无垠中“不欲归”何其相似。
D.《沧浪亭记》是一篇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的佳作,作者借作记,抒发了遭受政治迫害后的愤懑,有力地批判了官场的黑暗现实,表达了与竹、水相处,与鱼、鸟共乐,获得精神慰藉的“真趣”。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小题5】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2)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先太夫人河东县太君归祔
柳宗元
①先夫人姓卢氏,世家涿郡,寿止六十有八,元和元年五月十五日,弃代于永州零陵佛寺。明年某月日,安祔于先侍御史府君之墓。其孤有罪,衔哀待刑,不得归奉丧事以尽其志。呜呼天乎!太夫人有子不令而陷于大僇,徙播厉土,医巫药膳之不具,以天祸。又今无适主以葬,天地有穷,此冤无穷,拟述先德,且志其酷焉。
②尝逮事伯舅,闻其称太夫人之行以教曰:“七岁通《毛诗》及刘氏《列女传》,斟酌而行。汝宗大家也,既事舅姑,周睦姻族,柳氏之孝仁益闻。岁恶少食,不自足而饱孤幼,是良难也。”又尝侍先君,有闻如舅氏之谓,且曰:“吾所读旧史及诸子书,夫人闻而尽知之无遗者。”某始四岁,居京城西田庐中,先君在吴,家无书,太夫人教古赋十四首,皆传之。
③先君之仕也,伯母叔母姑姊妹子侄虽远在数千里之外,必奉迎以来。太夫人之承之也:尊己者,敬之如臣事君;下己者,慈之如母畜子;敌己者,友之如兄弟。诸姑之有归,必废寝食,礼既备,尝有劳疾。先君将改葬王父母,太夫人泣以莅事。事既具,而大故及焉,不得成礼。
④既得命于朝,祗奉教曰:“汝忘大事乎?吾冢妇也,今也宜老,而唯是则不敢暇。抑将任焉,苟有日,吾其行也。”及命为邵州,又喜曰:“吾愿得矣。”竟不至官而及于罪,是岁之初,天子加恩群臣,以宗元任御史尚书郎,封太夫人河东县太君。既至永州,又奉教曰:“汝唯不恭宪度,既获戾矣,今将大于后,以敬惧而已。苟能是,吾何恨哉!明者不悼往事,吾未尝有戚戚也。”
穷徼,人多疾殃,炎暑熇蒸,其下卑湿,非所以养也,诊视无所问,药石无所求,遂遘大罚。天乎神乎,其忍是乎!而独生者谁也?为祸为逆,又顽狠而不得死,以至于今。灵车远去而身独止。已矣,已矣!穷天下之声,无以舒其哀矣。尽天下之辞,无以传其酷矣。刻之坚石,措之幽阴。(有删节)
注:①祔:合葬。②主持丧事的嫡长子。③王父母:母亲的父母。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天锅 速:招致
B.皆传之 讽:用含蓄的话劝告
C.今将大于后   儆:警醒,不犯过错
D.穷徼 窜:被放逐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弃代:文中指抛弃后代。
B.舅姑:公婆,义同翁姑、姑嫜,指丈夫的父母。
C.有归:有了归宿。古代称女子出嫁。
D.药石:药剂和砭石。泛指中医药物。
【小题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尊己者,敬之如臣事君;下己者,慈之如母畜子;敌己者,友之如兄弟。
(2)苟能是,吾何恨哉!明者不悼往事,吾未尝有戚戚也。
【小题4】作者写此文是“拟述先德”,文中②③两段写了太夫人哪些品行?试分点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