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下笔构思,与古为。精裁密致,璨若珠贝。当时流辈咸推。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
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图事。转尚书礼部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为永州司马。即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堙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于禹锡为执友,胡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会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已以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皆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下笔构思,与古为侔  侔:等同、相等。
B.即罹窜逐,涉履蛮瘴  罹:遭到。
C.王叔文、韦执谊用事  用事:使用的事情。
D.尤精西汉诗骚 诗骚:《诗经》和《离骚》。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柳宗元为朋友着想及体恤百姓的一组是(   )
①禹锡有母年高 
②凡经其门,必为名士 
③当时流辈咸推之 
④蕴骚人之郁悼 
⑤仍出私钱赎之 
⑥请以柳州授禹锡
A.①⑤⑥B.②④⑥C.③④⑥D.①②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江至岭南之间,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着柳宗元学习,结果那些人都出了名。
B.王叔文想重用柳宗元,但正赶上皇帝居位不久,王叔文的想法没有实现。
C.政治上,柳宗元没有显示出他的才能来,可他在文学上的才华却得到了世人的称赞。
D.柳宗元是个非常重义气的人,当得知朋友要远贬时,他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想替朋友减轻点痛苦。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写情叙事,动必以文。
(2)吾于禹锡执友,胡忍见其若是?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3-11 10:03:5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渔 翁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期。    ②欸乃:指渔歌,一说指摇橹声。
【小题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以时间为序,描述了渔翁的活动:夜宿晨起,汲水燃竹,日出打渔。
B.三四句的描写内容,既有自然景色,又有人物行踪:渔翁不知何时已离岸。
C.日出之后,“欸乃一声”打破了山水的宁静,诗歌的感情也由低沉转入昂扬。
D.苏轼说“子厚晚年诗极似陶渊明”,此诗与“采菊东篱下”一诗风格正相似。
【小题2】下面诗句与“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中心境不相同的一项是
A.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B.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孟浩然《万山潭作》)
C.渔翁持鱼扣舷卖,炯炯绿瞳双脸丹。(陆游《渔浦》)
D.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司空曙《江村即事》)
【小题3】诗人借渔翁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小题4】同样是写渔夫,明代的孙承宗有《渔家》诗写道:“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画家不识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相较于柳宗元的《渔翁》,你更认同哪一种渔夫形象?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其乃华山之名之也 阳:山的北面
B.其文灭 漫:模糊
C.有而欲出者    怠:懈怠
D.火尚足以也    明:照明
【小题2】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段记叙的景物由禅院到华山洞,再到仆碑,交代了游览的行踪。
B.第二段开头叙写前洞与后洞的概况,突出它们迥然不同的环境特征。
C.作者详写游后洞的经历,是因为后洞路远且艰险,多自然美妙之境。
D.选文与《小石潭记》都是记游性文字,均细致描绘了所游之地的美景。
【小题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同类题4

种树郭橐驼传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缲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殆。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嘻曰:“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

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小题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病(脊背弯曲)    名我当(本来)
B.而鸡豚(成,养大) 故且怠(穷困)
C.根而土易(拳曲,伸展不开) 摇其以观其疏密(根本)
D.尔植(勉励) 而幼孩(养育)
【小题2】下列加点的词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我固当     ②视而暮抚     ③早以蕃
④其欲密     ⑤非有能硕茂之也 ⑥非有能早而之也
其肤以验其生枯 ⑧故木之性以离矣 ⑨见长人者好其令
A.①②③⑦/④/⑤⑨/⑥⑧B.①②③⑦/④/⑤⑥⑨/⑧
C.①③④⑦/②/⑤⑨/⑥/⑧D.①③④⑦/②⑧/⑤⑥⑨
【小题3】下列各句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宗元,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市虞乡镇)人,世称“柳河东”。又因官至柳州刺史,也称“柳柳州”。
B.柳宗元和韩愈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在古文理论上有着相同的见解,但韩愈在排斥佛老、复兴儒学、提倡师道方面贡献较大,而柳宗元则注重反应社会现实问题,如我们初中学过他的《捕蛇者说》。
C.柳宗元的文学性传记散文,大都取材于劳动人民。如《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童区寄传》等,都写得精湛感人,表现了作者本人的正直品格,寄托了他的政治主张,反映了社会现实,可以说是继司马迁《史记》之后的一个新发展。
D.本文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文。文章通过对郭橐驼种树之道的记叙,说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是“养树”的法则,并由此推论出“养人”的道理,指出为官治民不能“好烦其令”,指摘中唐吏治对农民的残酷无情的剥削,婉约而多讽,体现出柳宗元注重反映社会现实问题的一贯风格。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2)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邪?
【小题5】把《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指定篇目中所给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韩愈 《祭十二郎文》)
(2)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之下矣。(苏洵《六国论》)
【小题6】用“/”给下列出自《论语》中的划线句子断句,然后翻译成现代汉语。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论语》12.11)

同类题5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而已,非有能早而之也。他植者不然。根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复顾。甚者,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小题1】下面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①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长寿,活得长   ②其筑欲   间距小
B.①不抑耗其而已    果实 ②非有能早而之也   繁衍生息
C.①不过焉则不及    如果 ②根而土易 弯曲,卷曲
D.①则又爱之太 恩情 ②其肤以验其生枯 用指甲划破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则其天者全其性得矣 ②已去复顾
③他植者不然 ④若是,与吾业者亦有类乎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小题3】下列词句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驼种树。“业”是名词的意动用法,译作“把……当作职业”。
B.非有能硕茂之也。“硕茂”是形容词,使动用法。译作“并没有办法使……长得高大茂盛”。
C.甚者,爪其肤验其生枯,摇其本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离矣。这句三个“以”都是连词,用法含义完全一样。
D.若甚怜。焉:代词,他们,指代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