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梓人

[唐]柳宗元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太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其后京兆尹将师官署,余往过焉。委材,会众王。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日: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固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

彼为天下者本于人。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相道既得,万国既理,天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后之人循迹而慕曰:“彼相之才也。”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大哉相乎!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

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故书而藏之。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删改)

(注)①梓人:木匠师傅。②寻引:度量长短的工具。③砻:磨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梓人其门 款:敲击
B.愿佣隙宇而焉 处:居住
C.其床足而不能理   阙:缺少
D.是道者   通:通过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
B.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
C.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
D.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梓人善于计算建筑材料,观察房屋的规模,考虑怎样用料适合高深、圆方和短长的需要。他自称若是没有自己,工匠们无法建成一座房屋。起初“我”并不相信。
B.京兆尹要修整官邸,“我”拜访他时看到梓人指挥许多工匠劳作。最后房屋建成,在正梁上题上了梓人的姓名,而所有实际动手建造房屋的工匠们的名字不在其列,“我”很吃惊。
C.“我”认为那些帝王治理国家,关键在于用人。梓人的行为可以被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效法,指挥工匠与洽理国家有相似之处。
D.梓人具有组织才能和大匠风范,能够顺应自然。通过对梓人的歌颂,有力地抨击了朝廷的用人制度,进而表达出“我”对朝廷用人制度的不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
(2)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11 10:54: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同刘二十八哭吕衡州兼寄李元二侍郎
柳宗元
衡岳新摧天柱峰,士林憔悴泣相逢。
只令文字传青简,不使功名上景钟。
三亩空留悬磬室,九原犹寄若堂封
遥想荆州人物论,几回中夜忆元龙
【注】①宪宗元和六年(811),赞同革新的吕温(吕衡州)死于贬所,被贬于朗州的刘二十八(刘禹锡)作诗吊唁,柳宗元在永州也写诗哀悼,并将诗寄给了当时在江陵的李深源、元克己两位侍御史,②九原:墓地。③堂封:把坟墓筑成高高的方形,像堂一样。④元龙:陈登的字。据《三国志•魏书•陈登传》,东汉末,荆州牧刘表曾与刘备、许汜等人评论天下人物,刘备极力推崇陈登,说时陈登已死。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句将吕温之死比作衡岳天柱峰崩摧,一个“摧”字如炸雷轰顶,写出了突出吕温之死给整个中国社会造成的巨大影响。
B.第二句中“士林”指知识阶层,“憔悴”二字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同仁们因吕温的死而心情悲痛,表明吕温地位之高。
C.颔联写吕温景钟上没有留下功名,只有著作流传于后世,抒发了对吕温的痛惜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同病相怜之叹。
D.颈联写吕温魂寄异乡后只留下一间空空的陋室,老百姓把他的坟墓修得高高的,虚写了吕温廉洁奉公,受百姓爱戴。
E. 这是一首悼亡诗,全诗情致缠绵,赞扬了吕温的道德、文章和卓越才华,表达了诗人的深切哀悼和对朝廷的失望之情。
【小题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选自苏轼《赤壁赋》)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箕踞而 遨:游览。
B.与万化冥合 万化:自然万物。
C.举匏尊以相属 相属:相互关照。
D.而吾与子之所共  适:享用。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引觞满酌,颓就醉    何为其
B.不知日入   不知东方既白
C.悠悠与颢气俱 相与枕藉舟中
D.不知其所穷 耳得之为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写出了偶遇西山,远望怪特,从而有了宴游西山的艰难过程。用“过”“缘”“斫”“焚”“穷”等动词,精当地描述了游览西山的急切心情。
B.乙文中“客人”悲的原因:由人物古今命运的对比而生悲,由宇宙间“无穷”与吾生“须臾”的对比而生悲,由现实与理想的对比而生悲。
C.乙文既有传统赋体诗的特质和情韵,同时又吸收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和对偶方面的束缚,使文章于整齐对称中又有灵动变化之美。
D.甲乙两文均将情、景、理巧妙融合,均流露出贬谪之苦闷,也表达了作者在特定人生境遇中旷达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2)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小题5】用“/”给下面语段中的划线部分断句。
屈 原 被 谗 放 逐 乃 著 离 骚 八 篇 言 己 离 别 愁 思 申 杼 其 心 自 明 无 罪 因 以讽 谏 冀 君 觉 悟 ,卒不省察,遂赴汨罗死焉。(选自《隋书·经籍志四》)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文)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乙文)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嵌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饮于溪;其冲然角列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

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鄂、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价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命仆人过湘江,染溪(沿着)
B.余怜而之(卖)
C.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聚集收缩)
D.以兹丘之下(呈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悠悠与灏气俱 是其果有遭
B.故为文以志 若牛马饮于溪
C.则施施行   其冲然角列上者
D.醉则更相枕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鄂、杜
【小题3】结合两组选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作者是“罪人”,才能有闲暇;由于作者内心忧闷,故需要排遣。这一切决定了他的游览方式是无目的性、散漫放任的。尽管这种游览也有乐,但实则苦中作乐。
B.《始得西山宴游记》采用衬托手法,用游其他山水的心情抑郁反衬西山之游给自己带来的精神愉悦。开始那一大段文字,被用来衬托游西山时物我合一的心境,含蓄地表现了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后的心态。
C.《钴鉧潭西小丘记》第一段作者着重描写石的“多”,运用了拟人、比较的手法。不仅写出了石的形状,更写出了石的情态,生动细致,可谓“词出意表,而刻画无上”。
D.在文章的最后,作者巧具匠心,揭示主旨:感慨奇美的小丘被弃置在南荒"连岁不售"的命运,由物及己,联想到自己的被"弃",借以抒发自己的不平;也包含着一种期待,表达了祈盼重新获用的渴望。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
【小题5】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2)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价四百,连岁不能售。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段太尉逸事状(节选)

柳宗元

①①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汾阳王①以副元帅居蒲。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辄奋击,折人手足,椎釜鬲瓮盎盈道上,袒臂徐去,至撞杀孕妇人。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②太尉自州以状白府,愿计事。至则曰:“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且大乱,若何?”孝德曰:“愿奉教。”太尉曰:“某为泾州,甚适,少事;今不忍人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事。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孝德曰:“幸甚!”如太尉请。

③既署一月,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又以刃刺酒翁,坏酿器,酒流沟中。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晞一营大噪,尽甲。孝德震恐,召太尉曰:“将奈何?”太尉曰:“无伤也!”①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解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至晞门下。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曰:“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甲者愕。

④晞出见太尉。太尉曰:“副元帅勋塞天地,当务始终。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归罪?罪且及副元帅。今大乱由尚书出,人皆曰:尚书倚副元帅,不戢士。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言未毕,晞再拜曰:“公幸教晞以道,恩甚大,愿奉军以从。”顾叱左右曰:“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敢哗者死!”太尉曰:“吾未晡食,请假设草具。”既食,曰:“吾疾作,愿留宿门下。”命持马者去,旦日来。遂卧军中。②晞不解衣,戒候卒击柝卫太尉。旦,俱至孝德所,谢不能,请改过。邠州由是无祸。

(注)①汾阳王:即郭子仪。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有功,受封汾阳王,权柄隆重。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椎釜鬲瓮盎道上(____________) (2)太尉自州以状府(____________)
(3)公见人暴害(____________)  (4)不能(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汾阳王副元帅居蒲/邠宁节度使白孝德王故
B.日群行丐取市/请辞
C.某泾州,甚适/能为公已乱
D.皆断头注槊上/然则郭氏功名,与存者几何y
【小题3】下列对本文所涉人物身份表述准确的-项是:(   )
A.郭子仪获封汾阳王,他手下的尚书叫王子晞。
B.尚书王子晞带领行营节度使同住在邠州军中。
C.段太尉曾是泾州的地方官,他位卑于白孝德。
D.邠宁节度使禀告孝德王当地驻军作乱的情况。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晞再拜曰:“公幸教晞以道,恩甚大,愿奉军以从。”
【小题5】根据文意,请分析段太尉留宿军营的多重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