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九日齐山登高
杜 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注)①此诗作于杜牧被贬任池州刺史期间。②牛山:《晏子春秋》记载,齐景公游牛山时,面对美景,因感叹人生短暂而流泪。
有人评价这首诗“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请结合颔联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10-23 05:31: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①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②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C.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D.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剽掠其人,倚叠山 举以予人,弃草芥
B.秦爱纷奢人,人亦念家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还也
C.使负栋之柱,多南亩之农夫  又杂植兰桂竹木
D.杳不知其所也 秦人视亦不甚惜
【小题3】对文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鼎铛玉石,金块珠砾”,这里仅仅用了八个字就描写出在阿房宫里秦人奢侈浪费无度的状况,为下文论述天下兴亡的道理作了铺垫。
B.选文划线①句中作者连用了六个“也”字,既渗透出对宫女之多的感慨,又表现出对宫女们豪华奢侈生活的羡慕之情。
C.选文划线②句中写阿房宫的构件之多,又以百姓和他们的生活作比较对象,一方面是奢靡的生活,一方面是辛苦的劳作,讽刺之意不言而喻。
D.“独夫之心,日益骄固”,这里称秦始皇为“独夫”“骄固”,作者对荒淫奢侈,专横残暴的统治者的愤怒心情已溢于言表。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小题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戍卒叫,函谷(被攻占) (全)国上下
B.(灭族)秦者秦也     诛灭九(宗族)
C.使(假使)六国各爱其人 不辱使(出使)命
D.后人哀之而不(鉴定)之 油光可(当镜子照)
【小题2】根据文意,“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后人②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③而复哀后人④也”句中四处“后人”分别指的是
A.①②相同,都指秦以后的人;   ③指当时的唐人;④指秦人。
B.①②④相同,都指秦以后的人; ③指唐以后的人。
C.①③相同,都指秦以后的人,   ②④相同,都指唐以后的人。
D.①④相同,都指唐人,②③相同,都指秦以后的人。
【小题3】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B.第一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
C.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D.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2)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三十五年,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直通之。于是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 王之宫廷小,吾闻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闲,帝王之都也。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 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④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 阁道绝汉抵营室也⑤。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隐宫⑥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丽山。

秦始皇本纪

注①除道:修路。除,治。②堑:挖。堙:填塞。③阁道:即“复道”。④表:标志。⑤阁道:古星名,属奎宿。汉:天河,银河。莹室:古星名,属室宿。⑥隐宫:宫刑。

【小题1】甲文出自《阿房宫》,乙文选自《 •秦始皇本纪》。
【小题2】解释加点字。
(1)廊腰回(__________)
(2)之咸阳(__________)
【小题3】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以象天极阁道汉抵营室也
A.断、断绝
B.穿过、经过
C.横渡、渡过
D.独一无二的、绝妙的
【小题4】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欲更择名名之
A.命令
B.善,美,好
C.使,让
D.时令,时节
【小题5】下列选项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骊山北构西折     泉涓涓始流
B.表南山巅以为阙   审容膝易安
C.表南山之巅为阙  农人告余春及
D.复道,自阿房渡渭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
【小题6】翻译划线句。
吾闻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闲,帝王之都也。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
【小题7】与乙文的叙述相比,甲文运用想象虚构了阿房宫的规模以及其中的建筑,与史实有出入, 你认为这种写法可取吗?说说原因。

同类题5

(四)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族秦者秦也(2)使六国各爱其人
(3)日益骄固(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小题2】下列两句中的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A.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不同。
B.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也不同。
C.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也相同。
D.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相同。
【小题3】对文中画线的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锱铢:极言贵重的东西  ②南亩:泛指农田
③九土:即九州,指全国  ④呕哑:难听的音乐
⑤独夫:孤单的人 ⑥戍卒:指陈胜、吴广等起义者
⑦楚人:指刘邦 ⑧焦土:指阿房宫被烧毁
A.①④⑤⑦B.②③⑥⑧C.①③⑤③D.②④⑥⑦
【小题4】指出下列句式中和例句“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不相同句式的一句是
A.覆之以掌
B.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C.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D.吾佐董丞相于汴州
【小题5】翻译下面的句子。
(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2)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小题6】以节选段①为例赏析本文的语言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