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 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1)这首诗的第三联没有运用到的表现手法为( )
A.欲扬先抑
B.寓情于景
C.以静衬动
D.虚实结合
(2)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中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5-28 12:02: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江村注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来自去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注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夏,当时作者的成都草堂刚刚建成。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诗歌第一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村落的宁和清幽。
B.诗歌第二联描写燕子独飞,江上白鸥浮游,给人一种孤寂寥落之感。
C.第三联一句一景,主要描写杜甫来之不易的家庭生活场景。
D.尾联诗人从眼前的生活场景发出感叹,感叹止于对当下生活的满足。
E. 整首诗语言清新明快,质朴自然,有强烈的画面感。
【小题2】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
①
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
②
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③
。
(注)①玉垒:山名。②西山寇盗:指吐蕃。③梁父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小题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提挈全篇,花伤客心,以哀景写哀情,和“感时花溅泪”(《春望》)一样,同是正衬手法。
B.颌联上句就时间上驰骋遐思,下句在空间上拓宽视野,饱含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
C.颈联上句说大唐气运久远;下句是针对吐蕃的觊覦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功地前来侵扰!”
D.尾联中《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通读的乐府诗篇,用来比喻这首《登楼》,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
E. 全诗即景抒怀,融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小题2】首联诗人写到“花近高楼伤客心”,结合全诗谈谈诗中“伤客心”的原因都有哪些?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画鹰
杜甫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注】①这首题画诗大概创作于开元末年(741年),杜甫早期作品。②愁胡:这里指猢狲,—说指胡人。愁胡:典出孙楚的《鹰赋》:“深口蛾眉,状如愁胡。” ③绦镟:系鹰用的丝绳铜环。④轩楹:悬挂画鹰的堂前窗柱。
【小题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歌首联用惊讶的口气,一起笔就有力地刻画出画鹰的气势,吸引着读者,极赞绘画的特殊技巧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B.颈联描写画鹰身边的物件,正面描写画中的鹰形态逼真,而“可”、“堪”两字又紧扣“画”字之题。
C.全诗共八句,可分三层意思:一、二两句为第一层,点明题目,中间四句为第二层,描写画面上苍鹰的神态,是正面文章,最后两句进到第三层,承上收结,直把画鹰当成真鹰,寄托着作者的思想。
D.作者借鹰言志,通过描绘画中雄鹰的威猛姿态和飞动的神情,以及搏击的激情,从而表现了作者希望像雄鹰一样勇猛,表达他渴望建功立业却不得重用的悲愤心情。
E. 作为一首“题画诗”,本诗既描绘了诗人眼中所见之鹰,又写到了诗人心中所想之鹰,这样的写法使鹰的形象更加生动、丰满。
【小题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想象的写作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野望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
①
,南浦清江万里桥
②
。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③
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萄边要塞。②“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由景入题,远望“西山白雪”,近看“南浦清江”,景象开阔辽远。
B.颈联写自己“迟暮多病”“未报圣朝”,含蓄地批判了皇帝昏庸无能,荒淫误国。
C.尾联“极目”照应题目“野望”,“不堪”包含作者对百姓沉重赋役的担忧。
D.本诗首联写景,后三联叙事抒情,景是情的基础,情是景的生发,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小题2】本诗颌联蕴含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同类题5
以下四副对联分别对应四位文学家,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①金石文章空八代江山姓氏著千秋
②甲兵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③缅想忠贞补阙拾遗犹昨事何来环佩清辉香雾替诗魂
④力挽河山浩气贯日月空余英雄心一颗名垂宇宙文光射斗牛剩有悲壮词千篇
A.①韩愈②文天祥③杜甫④苏轼
B.①韩愈②范仲淹③杜甫④辛弃疾
C.①欧阳修②范仲淹③屈原④辛弃疾
D.①欧阳修②文天祥③屈原④苏轼
相关知识点
文章作者
中国古代文学
隋唐
杜甫(712-770)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