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注)①玉垒:山名。②西山寇盗:指吐蕃。③梁父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小题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提挈全篇,花伤客心,以哀景写哀情,和“感时花溅泪”(《春望》)一样,同是正衬手法。
B.颌联上句就时间上驰骋遐思,下句在空间上拓宽视野,饱含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
C.颈联上句说大唐气运久远;下句是针对吐蕃的觊覦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功地前来侵扰!”
D.尾联中《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通读的乐府诗篇,用来比喻这首《登楼》,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
E. 全诗即景抒怀,融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小题2】首联诗人写到“花近高楼伤客心”,结合全诗谈谈诗中“伤客心”的原因都有哪些?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1-13 07:35:0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咏怀古迹(其二)
杜甫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注)①宋玉故宅在归州(今湖北省秭归县),杜甫自蜀出峡时,经其地而凭吊之。②宋玉:楚国 辞赋家,政治上不得志。所著《九辩》开篇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③云雨荒台:宋玉作《高唐赋》,记叙了楚怀王游高唐时在梦中宠幸巫山神女一事。宋玉意在以这个虚构的故事讽谏楚襄王。但人们不懂宋玉的意图,附会出“云雨荒台”的古迹。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摇落”一词取自宋玉的《九辩》,首句既描写了诗人所见之实景,也与诗人凭吊的对象宋玉关联起来。
B.从“风流儒雅亦吾师”可知,宋玉虽然是儒雅的辞赋家,取得了一定的文学成就,但他生性轻浮放纵。
C.从颔联可知,诗人与宋玉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但他们的理想抱负和人生遭遇有相似之处。
D.在诗人看来,世人虽然推崇宋玉的文采和作品,但并不知道宋玉在其作品中寄寓了远大的政治抱负。
E. 尾联写楚国已经灭亡,楚宫也坍圮消失,诗人向船夫请教宋玉的一些情况,船夫自己疑惑不解,不能回答。
【小题2】诗歌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
秋兴八首(其四)①
杜甫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②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③有所思。
(注)①《秋兴八首》是公元766年(大历元年)杜甫五十五岁旅居夔州时的作品。广德年间,吐蕃、回纥不断入侵,京师震撼,并曾一度占领长安,代宗仓促幸陕。是时诏征天下兵,因宦官程元振专权,莫有至者。由此首开始,主题转向回忆长安。②羽书:羽檄,插着羽毛的军用紧急公文。③平居:这里指家园。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首联用“似弈棋”,说长安政局如同弈棋之变化,盛衰无常, 进而反思国家和个人所经历的动乱与流亡,委婉曲折,而又从小处落墨,笔带感情。
B.颔联感慨世道的变迁,时局的动荡,着重内忧,国运今非昔比,“文武衣冠异昔时”运用借代,写出长安世道的变迁,文武百官都换了新人。
C.颔联中运用“皆新”和“异昔”,一方面映照己身之寂寞潦倒,一方面揭露政局黑暗腐朽。
D.颈联从长安跳出,写全国“时世”之不胜悲,“直北关山”指吐蕃内侵,“征西车马”指回纥入寇。
E. 尾联“鱼龙寂寞秋江冷”情景交融,写出诗人在清秋之中感叹自己的飘零凄苦之情。
【小题2】尾联“故国平居有所思”表达出作者的国家和家园之思,那么诗人为何会有国家、家园之思?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