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野望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萄边要塞。②“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由景入题,远望“西山白雪”,近看“南浦清江”,景象开阔辽远。
B.颈联写自己“迟暮多病”“未报圣朝”,含蓄地批判了皇帝昏庸无能,荒淫误国。
C.尾联“极目”照应题目“野望”,“不堪”包含作者对百姓沉重赋役的担忧。
D.本诗首联写景,后三联叙事抒情,景是情的基础,情是景的生发,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小题2】本诗颌联蕴含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10-10 11:18: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苦竹 杜甫
青冥亦自守,软弱强扶持。味苦夏虫避,丛卑春鸟疑。
轩墀曾不重,翦伐欲无辞。幸近幽人屋,霜根结在兹。
注:本诗写与乾元二年(759),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而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西去秦州(今甘肃省天水一带),并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概写苦竹处境之困顿与艰难。然“亦”“强”二字,使诗意发生逆转,基调沉重低回,却又不失劲健。苦竹顽强自守之态亦隐约可见。
B.颔联由写苦竹生长环境转入对苦竹的特征的描写,把苦竹的苦涩、矮小的性质状态描绘出来。“虫避”“鸟疑”写出苦竹之人弃鬼厌。
C.“轩墀”,本指富贵人家的厅堂.在此隐指朝廷。苦竹不曾被富贵人家看重栽在庭院阶下,希望被人修剪却不能说话,透露出作者怀才不遇之感。
D.尾联以庆幸自许之情收束全诗。“近幽人”表明诗人要卜邻于隐士的思想波动。这应该也是杜甫当时心态的真实写照。
E. 《苦竹》在写作上既能体物之妙,又能抒发情怀。全诗紧扣“苦竹”之形,绘“苦竹”之神,嘉赞其苦守避世之高节。
【小题2】“摧折不自守,秋风吹若何。暂时花戴雪,几处叶沉波。体弱春风早,丛长夜露多。江湖后摇落,亦恐岁蹉跎。”这是杜甫的另一首咏物诗《蒹葭》。清代中叶著名学者边连宝认为:《蒹葭》之不能守,以境遇言也;《苦竹》之能自守,以节操言也;两义实相表里。请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