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卢贲子徵,涿郡范阳人也。贲略涉书记,颇解钟律。时高祖为大司武,贲知高祖为非常人,深自推结。及高祖初被顾托,群情未一,乃引贲置于左右。高祖将之东第,百官皆不知所去。高祖潜令贲部伍仗卫,因召公卿而谓曰:“欲求富贵者,当相随来。”往往偶语,欲有去就。贲严兵而至,众莫敢动。高祖至东宫,门者拒不内。贲谕之,不去,嗔目叱之,门者遂却。后进说曰:“周历已尽,天人之望实归明公,愿早应天顺民也。天与不取,反受其咎。”高祖甚然之。及受禅,命贲清宫,因典宿卫。时高颎苏威共掌朝政贲甚不平之谋黜颎威谋泄上穷治其事以龙潜之旧不忍加诛并除名为民。岁余,贵复爵位,检校太常卿。贲上表曰:“臣闻五帝不相沿乐,三王不相袭礼,此盖随时改制,而不失雅正者也。”上竞从之,即改七悬八,以黄钟为宫。诏贲与仪同杨庆和删定周、齐音律。后迁怀州刺史,决沁水东注,名曰利民渠,又派入温县,名日温润渠,以溉舄卤,民赖其利。后数年,转齐州刺史。民饥,谷米踊贵,闲人粜而自粜之。坐是除名为民。后从幸洛阳,上从容谓贲曰:“我始为大司马时,卿以布腹心于我。卿若无过者,位与高颎齐。坐与凶人交构,由是废黜。何乃不思报效,以至于此!吾不忍杀卿,是屈法申私耳。”贲俯伏陈谢,诏复本官。后数日,对诏失旨,又自叙功绩,有怨言。上大怒。苏威进曰:“汉光武欲全功臣,皆以列侯奉朝请。至尊仁育,复用此道以安之。”上曰:“然。”遂废于家,是岁卒,年五十四。

(选自《隋书·卢贲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高颎苏威共掌朝政/贲甚不平之/谋黜颎威/谋泄/上穷治其事以龙潜之旧/不忍加诛/并除名为民
B.时高颎苏威共掌朝政/贲甚不平之谋黜颎威/谋泄上穷治其事/以龙潜之旧/不忍加诛/并除名为民
C.时高颎苏威共掌朝政/贲甚不平之/谋黜颎威/谋泄/上穷治其事/以龙潜之旧/不忍加诛/并除名为民
D.时高颎苏威共掌朝政/贲甚不平之谋/黜颎威/谋泄上/穷治其事以龙潜之旧/不忍加诛/并除名为民
【小题2】下列对文巾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即“表字”,是父母或师长为自己取的与本名意义相关的别名。平辈之间不能称字,否则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表现。
B.“受禅”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即部落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C.“黄钟”是我国古代音韵十二律中六种阳律的第一律,多为庙堂所用。后以“黄钟大吕”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
D.“俯伏”即俯首伏地,就是跪下后身体向下直至头碰到地面,手前伸或者环于头前,多表示恐惧屈服或极端崇敬,是古代礼仪之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贲读书不多,但是精通音律。他在担任相关职务时,上表皇帝,修订音律,将黄钟定为宫调,后来又受皇帝诏命与人删定周、齐的音律。
B.卢贲慧眼识人,助力高祖称帝。他在了解到高祖的不同寻常后,就与其深交,在高祖登基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深受高祖信任。
C.卢贲兴修水利,造福一方百姓。他虽被贬任怀州刺史,但是兴修了利民渠和温润渠,引沁水东流,灌溉盐碱土地,百姓靠此受益。
D.卢贲多次犯错,终遭皇帝弃用。他多次犯错,虽然皇帝多次宽宥他,但他自恃有功而心怀怨愤,最终被皇帝弃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祖至东宫,门者拒不内。贲谕之,不去,嗔目叱之,门者遂却。
(2)汉光武欲全功臣,皆以列侯奉朝请。至尊仁育,复用此道以安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4-08 08:35: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许善心,字务本。善心九岁而孤为母范氏所鞠养幼聪明有思理所闻辄能诵记家有旧书万馀卷皆通涉。太子詹事江总举秀才对策高第。祯明二年,聘于隋。遇高祖伐陈,礼成而不获反命,累表请辞。上不许,留絷宾馆。及陈亡,善心衰服号哭于西阶之下,藉草东向,经三日。明日,有诏就馆,拜通直散骑常侍,赐衣一袭。善心哭尽哀,入房改服,复出北面立,垂涕再拜受诏。明日乃朝,伏泣于殿下,悲不能兴。上顾左右曰;“我平陈国,唯获此人。既能怀其旧君,即是我诚臣也。”十六年有神雀降于含章闼,高祖召百官赐宴,告以此瑞。善心于座请纸笔,制《神雀颂》。颂成,奏之,高祖甚悦。高祖于仁寿宫,炀帝秘丧不发,先易留守官人,出除岩州刺史。大业元年,左卫大将军宇文述每旦借本部兵数十人以供私役,常半日而罢。摄御史大夫梁毗奏劾之。上欲释之,付议虚实,百僚咸议为虚。善心以为奸状分明,苏威、杨汪等二十馀人,同善心之议。其馀皆议免罪。炀帝可免罪之奏。后数月,述谮善心,召问有实,自援古例,事得释,而帝甚恶之。又述讽御史劾之,左迁给事郎,降品二等。十四年,化及杀逆之日,隋官尽诣朝堂谒贺,善心独不至。许弘仁以状白化及,遣人就宅执至朝堂。化及令释之,善心不舞蹈而出。化及目送之曰:“此人大负气。”命捉将来,因遂害之。及越王称制,赠左光禄大夫、高阳县公,谥曰文节。善心母范氏,梁太子中舍人孝才之女,博学有高节。及善心遇祸,范年九十有二,临丧不哭,抚柩曰:“能死国难,我有儿矣。”因卧不食,后十馀日亦终。

(节选自《隋书·许善心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善心九岁而孤/为母范氏所鞠/养幼聪明有思理/所闻辄能诵记/家有旧书万馀卷/皆遍通涉
B.善心九岁而孤/为母范氏所鞠养/幼聪明有思理/所闻辄能诵/记家有旧书万馀卷/皆遍通涉
C.善心九岁而孤/为母范氏所鞠养/幼聪明/有思理所闻/辄能诵记/家有旧书万馀卷/皆遍通涉
D.善心九岁而孤/为母范氏所鞠养/幼聪明有思理/所闻辄能诵记/家有旧书万馀卷/皆遍通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秀才是汉以来举荐人才的科目之一,这一科目一直延续至明清时期,所以院试中试者也称为秀才。
B.对策,汉代试士,将设问写在简策上,应试者因其所问而作答,称为“对策”。后代也有以此取士。
C.北面即面向北,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朝见君主时是面向北的,故“北面”有臣服于人之意。
D.崩,古人讳言死,帝王或王后的死可称作“崩”。此外,“宾天”、“山陵崩”亦可指帝王之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善心富有才学。书籍涉猎广泛,对策时成绩优异;高祖时期听到神雀降临的事情能够很快写作《神雀颂》,面对宇文述的陷害能够引用旧时的例子开解。
B.许善心刚直不阿。在宇文述私自役使本部士兵一事上,不顾炀帝心意,坚持认为宇文述有罪而被炀帝厌恶;不去拜谒宇文化及,被释放后也不对他行礼。
C.许善心为人忠诚。陈朝被高祖所灭,怀念旧日君主,悲痛不能自已;炀帝被杀,其他官员都称贺宇文化及,善心坚决不屈服,导致最终被害。
D.许善心官途多舛。先是被高祖拘禁,后因忠诚与才学被高祖赏识;炀帝时期因宇文述的报复被贬官降级,后因不臣服宇文化及被杀;死后才被越王封爵。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顾左右曰:“我平陈国,唯获此人。既能怀其旧君,即是我诚臣也。”
(2)许弘仁以状白化及,遣人就宅执至朝堂。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赵芬,字士茂,天水西人也。父演,周秦州刺史。芬少有辩智,颇涉经史。周太祖引为相府铠曹参军,历记室,累迁熊州刺史。抚纳降附,得二千户,加开府仪同三司。大冢宰宇文护召为中外府掾,俄迁吏部下大夫。芬性强济,所居之职,皆有声绩。武帝亲总万机,拜内史下大夫,转少御正。芬明习故事,每朝廷有所疑议众不能决者,芬辄为评断,莫不称善。后为司会,申国公李穆之讨齐也,引为行军长史,封淮安县男,邑五百户。复出为淅州刺史,转东京小宗伯,镇洛阳。  
②高祖为丞相,尉迥与司马消难阴谋往来,芬察知之,密白高祖。由是深见亲委,迁东京左仆射,进爵郡公。开皇初,罢东京官,拜尚书左仆射与郢国公王谊修律令俄兼内史令上甚信任之。未几,以老病出拜蒲州刺史,加金紫光禄大夫,仍领关东运漕,赐钱百万、粟五千石而遣之。后数年,上表乞骸骨,征还京师,赐以二马轺车,几杖被褥,归于家,皇太子又致巾帔。后数年,卒。上遣使致祭,鸿胪监护丧事。
③子元恪嗣,官至扬州总管司马,左迁候卫长史。少子元楷,与元恪皆明干世事。
【注】①强济:精明干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镇洛阳  (2)左迁候卫长史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周太祖引为相府铠曹参军
A.延长B.率领C.引导D.推荐
【小题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拜尚书左仆射
A.拜见B.拜服C.授予官职D.拜谢
【小题4】第②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拜尚书左仆射与郢国公/王谊修律令/俄兼内史/令上甚信任之。
B.拜尚书左仆射/与郢国公王谊修律/令俄兼内史/令上甚信任之。
C.拜尚书左仆射/与郢国公王谊修律令/俄兼内史令/上甚信任之。
D.拜尚书左仆射与郢国公/王谊修律/令俄兼内史令/上甚信任之。
【小题5】把第①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芬明习故事,每朝廷有所疑议众不能决者,芬辄为评断,莫不称善。
【小题6】第②段一再写朝廷对赵芬丰厚的赏赐,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
【小题7】最能体现“芬性强济”的两件事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士谦子约,赵郡平棘人也。髫龀丧父,事母以孝闻。伯父玚,深所嗟尚,每称曰:“此儿吾家之颜子也。”年十二,魏广平王赞辟开府参军事。后丁母忧,居丧骨立。士谦服阕,舍宅为伽蓝(注)。博览群籍,兼善天文术数。赵郡王叡举德行,称疾不就。隋有天下,毕志不仕。

李氏宗党豪盛,每至春秋二社,必高会极欢,无不沉醉喧乱。尝集士谦所,盛馔盈前,而先为设黍,谓群从曰:“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违乎?”少长肃然,不敢弛惰,退而相谓曰:“既见君子,方览吾徒之不德也。”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其家僮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穷困所致,义无相责。”遽令放之。

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货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吾家余粟,本图振赡,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一无所受。他年又大饥,士谦罄竭家资,为之糜粥,赖以全活者将万计。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赵郡农民德之。或谓士谦曰:“子多阴德。”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已独闻之,人无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士谦平生时为咏怀诗。又尝论刑罚,其略曰:“今之赃重者死,是酷而不惩也。语曰:人不畏死不可以死恐之愚谓此罪宜从肉刑刖基一趾再犯者断其右腕小盗宜黥又犯则落其所思三指又不悛下其腕无不止也。”有识者颇以为得治体。

开皇八年,终于家,时年六十六。赵郡士女闻之,莫不流涕曰:“我曹不死,而令李参军死乎!”会葬者万余人。乡人条其行状,诣尚书省请先生之谥,事寝不行,遂相与树碑于墓。

人不畏死不可以死恐之愚谓此罪宜从肉刑刖基一趾再犯者断其右腕小盗宜黥又犯则落其所思三指又不悛下其腕无不止也

(选自《隋书.卷七十七·列传第四十二》,有删改)

(注)伽蓝:佛寺。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不畏死/不可/以死恐之/愚谓此罪宜从肉刑/刖基一趾/再犯者断其右腕/小盗宜黥/又犯则落其所思三指/又不悛/下其腕无不止也
B.人不畏死/不可以死恐之/愚谓此罪宜从肉刑/刖基一趾/再犯者断其右腕/小盗宜黥/又犯则落其所思三指/又不悛下其腕/无不止也
C.人不畏死/不可以死恐之/愚谓此罪/宜从肉刑刖基一趾/再犯者断其右腕/小盗宜黥/又犯则落其所思三指/又不悛/下其腕无不止也
D.人不畏死/不可/以死恐之/愚谓此罪宜从肉刑刖基一趾/再犯者断其右腕/小盗宜黥/又犯则落其所思三指/又不悛下其腕/无不止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古时男女成年行冠礼笄礼时所取;名,出生后由父母所取。“字”与“名”在字义上有所关联。
B.髫龀,垂鬢换牙之时,指童年。初中课文《桃花源记》《愚公移山》中“黄发垂髫”“始龀,跳往助之”中的“髫”“齔”与此处含义相同。
C.春秋二社,即春秋两季的社日。社日,是古代劳动人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其标志性习俗是祭祀和宴饮。
D.黥,在脸上刺字涂墨的刑罚。黥、刖、劓、杖、笞、髡等均是古代刑罚,轻重不一,其中刖比黥更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士谦事母至孝,淡泊名利。为母守丧,形销骨立;少为参军,后拒绝举荐,隋朝建立后仍矢志不做官。
B.李士谦勤勉好学,才华横溢。他不仅博览群书,时常写诗,擅长天文术数,对刑罚也有合情合理的见解。
C.李士谦乐善好施,富而不奢。赈济施舍,不惜用尽家产;家境殷实,却非常节俭,故而招待宾客常用黍米。
D.李士谦仁厚谦虚,生荣死哀。利益被他人侵害,不加追究反予宽慰;生前深受百姓爱戴,死时百姓流涕送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
(2)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徵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小题1】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固其根本   根本:树根。
B.人君神器之重 当:充当。
C.永保无疆之休:美好。
D.能终者盖寡  克:能够。
【小题2】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欲流远者,必浚其泉源 夫晋,何厌
B.根不固求木之长 则噪相逐
C.而况明哲乎 予之及死者,不知其几矣
D.则思无怒而滥刑 不赂者赂者丧
【小题3】下列句子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A.将有作,则思知止以B.阙秦以晋,惟君图之
C.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D.交戟之卫士欲止不
【小题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开篇以常见之物设喻,阐明治国之道,对唐太宗奢靡生活进行了委婉讽谏。
B.魏徵认为要保守天下,须“竭诚以待下”,忌“纵情以傲物”,为写“十思”铺垫。
C.魏徵从生活到政治、从个人欲望到品德修养劝谏太宗“十思”,其核心为正己安人。
D.本文多用骈偶句,铿锵成韵,一气呵成,气势雄健而有力,辞工文畅,振聋发聩。
【小题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2)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