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郑善果母者,清河崔民之女也。年十三,出适郑诚,生善果。而诚讨尉迵,力战死于阵。善果以父死王事,年数岁,袭爵开封县公,巴一千户。开皇初,进封武德郡公。年十四,授沂州刺史,转景州刺史,寻为鲁郡太守。母性贤明,有节操,博涉书史,通晓治方。每善果出听事,母恒坐胡床,于障后察之。闻其制断合理,归则大悦,即赐之坐,相对谈笑。若行事不允,或瞋怒,母乃还堂,蒙被而泣,终日不食。善果伏于床前,亦不敢起。母方起谓之曰:“善非怒汝,乃愧汝家耳。吾为汝家妇获奉洒扫知汝先君忠勤之士也在官清格来尝问私以身构国继之以死善亦望汝副其此心。汝自童子承袭茅土,位至方伯,岂汝身致之邪?安可不思此事而宴加瞋怒,心缘骄乐,堕于公政!内则坠尔家风,或亡失官爵,外则亏天子之法,以取罪戾。乌死之日,亦何面目见汝先人于地下乎?”母恒自纺绩,夜分而寐。善果曰:“儿封候开国,位居三品,秩俸幸足,母何自勤如是邪?”答曰:“呜呼!汝年已长,善谓汝知天下之理,今闻此言,故犹来也。今此秩俸,乃是天子根尔先人之徇命也。又丝泉纺织,妇人之务,上自王后,下至大夫士要,各有所制。若堕业者,是为骄逸。喜虽不知礼,其可自败名乎?”性又节俭,非祭礼宾客之事,酒肉不安陈于前。静室端居,未尝辄出门阁。内外姻戚有吉凶事,但厚加赠道,皆不请其家。非自手作及庄园根赐所得,强亲族礼遗,悉不许入门。善果历任州郡,唯内自出馔,子街中食之,公廨所供,皆不许受,悉用修治廨字及分給僚佐。善果亦由此免已,号为清吏。煬帝遭御史大夫张衡劳之,考为天下最。

(节选自《隋书。列女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吾为汝家妇/获奉洒扫知汝/先君/忠勤之士也/在官清恪/未尝问私/以身徇国继之以死/吾亦望汝副其此心/
B.吾为汝家妇获奉洒扫/知汝先君/忠勤之士也/在官清恪/未尝问私/以身/徇国继之以死/吾亦望汝副其此心/
C.吾为汝家妇/获奉洒扫知汝/先君/忠勤之士也/在官清恪/未尝问私以身/徇国继之以死/吾亦望汝副其此心/
D.吾为汝家妇/获奉洒扫/知汝先君/忠勤之士也/在官清恪/未尝问私/以身徇国/继之以死/吾亦望汝副其此心/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袭爵,指原有爵位的第一继承人(世子)承袭原有爵位,世子以外的其余继承人不能承袭爵位。
B.刺史,职官名在汉武帝时开始设置。刺史的职责是出行巡察郡县,“刺"的意思是检核问事。
C.茅土,指王侯的封爵。天子分封王侯,用五色土筑坛,按封地方向取色土,包以白茅授之。
D.姻戚,是以婚姻关系为中介而产生的亲属,包括血亲的配偶、配偶的血亲和配偶血亲的配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郑母年轻守寡,重视教育儿子。善果每次处理公事,如分析裁断合理,母亲就高兴:如果办事不公允,母亲就发怒斥责他,以此鞭策儿子。
B.郑母勤劳持家,从不骄纵享乐。虽然善果身居高位,官至三品,俸禄丰厚,但郑母仍自己动手纺纱织布,不贪图享受,不接受亲威的情赠。
C.郑母生活节俭,一向深居简出。不是为了祭祀祖先神灵或宴请宾客,酒肉不能随便端上桌;亲戚家有事,也只是多送礼品,她也不去走访。
D.郑母品德高尚,善果深受影响。善果历任多处州郡长官,都能严格要求自己,被人们称为清廉的官员,隋炀帝时他的政绩曾被等评为上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内则坠尔家风,或亡失官爵,外则亏天子之法,以取罪戾。
(2)非自手作及庄园禄赐所得,显亲族礼遗,悉不许入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04 07:45: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方,京兆长安人也。性刚决,有胆气。仕周承御上士,寻以战功拜上仪同。高祖为丞相,方从韦孝宽破尉迟迥于相州,以功加开府,赐爵河阴县,邑八百户。大定元年二月,高祖受禅,进爵为公。仁寿中,会交州俚人李佛子作乱,据越王故城。左仆射杨素言方有将帅之略,荐之,上于是诏方为交州道行军总管,统二十七营而进。方法令严肃,军容齐整,有犯禁者,造次斩之。然仁而爱士,有疾病者,亲自抚养。长史敬德亮从军至尹州,疾甚,不能进,留之州馆。分别之际,方哀其危笃,流涕呜咽,感动行路。其有威惠如此,论者称为良将。至都隆岭,遇贼二千余人来犯官军,方遣营主宋纂、何贵、严愿等击破之。进兵临佛子,先令人谕以祸福,佛子惧而降,送于京师。其有桀黠者,恐于后为乱,皆斩之。寻授欢州道行军总管,以尚书右丞李纲为司马,经略林邑。方遣钦州刺史宁长真、欢州刺史李晕、上开府秦雄以步骑万出越常,方亲率大军舟师趣比景。高祖崩,炀帝即位,大业元年正月,军至海口。林邑王梵志遣兵守险,方击走之。三月,师次阇黎江,贼据南岸立栅,方盛陈旗帜,击金鼓,贼惧而溃。既渡江行三十里贼乘巨象四面而至方以弩射象象中创却蹂其阵贼军溃不可收俘馘万计。于是济区粟,度六里,进至大缘江,贼据险为栅,又击破之。四月,师至林邑国都。林邑王梵志弃城奔海,方刻石纪功而还。 道远无辍,士卒脚肿,死者十四五。方在道遇患而卒,帝甚伤惜之,乃下诏,赠上柱国、卢国公。
(选自《隋书·刘方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既渡江/行三十里/贼乘巨象/四面而至/方以弩射象/象中创/却蹂其阵贼/军溃不可收/俘馘万计
B.既渡江/行三十里/贼乘巨象四/面而至方/以弩射象/象中创/却蹂其阵/贼军溃不可收/俘馘万计
C.既渡江/行三十里/贼乘巨象/四面而至/方以弩射象/象中创/却蹂其阵/贼军溃不可收/俘馘万计
D.既渡江/行三十里/贼乘巨象/四面而至/方以弩射象/象中创/却蹂其阵/贼军溃不可/收俘馘万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侯,古代爵位之一,古代爵位可分为公、侯、伯、子、男。
B.受禅,指王朝更迭,新皇帝接受旧帝让给的帝位。后世常有权臣以禅让之名来夺取皇权。
C.仆射,官名。秦开始设置,以善射者掌事,故称仆射。“仆射”这一官名一直沿用到清末。
D.上柱国,古代官职。起源于春秋时期,为军事武装的高级统帅。唐以后逐渐成为功勋的荣誉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刘方刚毅果断,得以军功封爵。高祖时刘方南征交州,对待敌人或招降或斩杀,在平定李佛子和林邑国国王叛乱后,被朝廷追赠封为卢国公。
B.刘方军纪严明,带兵有威有恩。刘方军令严明,军容齐整,有违犯军令的人必被斩首;同时又对士卒仁慈爱护,士兵患有病他也亲自抚慰关照。
C.刘方方略得当,能以晓谕降敌。隋军至都隆岭,遇贼兵来犯,刘方遣将击破,大军逼近李佛子大营时,先派人向李佛子陈述利害,致其恐惧投降。
D.刘方林邑征战,士卒伤亡巨大。刘方南征林邑,异常艰苦,终刻石纪功而返,但由于长途跋涉,连日行军,士兵脚都走坏,死去的人达十之四五。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分别之际,方哀其危笃,流涕呜咽,感动行路。
(2)师次阇黎江,贼据南岸立栅,方盛陈旗帜,击金鼓,贼惧而溃。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③,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注】①醮,古时称妇女出嫁。②烝烝,淳厚。③谯周:人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B.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臣民上书言事分为“上书”、“上疏”和“上封事”,其区别在于“上书”是臣民向皇帝进言所采用的最常见的形式,“上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上封事”则是向皇帝进谏带有机密性文书。
B.原文“泰始初”中的“泰始”是年号。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两字相配,60年周而复始),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生肖纪年法等。
C.李密的上疏《陈情表》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文中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言辞恳切,表达情感委婉畅达。
D.古代任职授官很有讲究,用词不同,意义也可能不同。如“封”用于爵位,“徙、迁、调”是一般的官职调动,“擢、右迁、升”是升官,“黜、罢、除”是降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密从很小就懂得尽孝道。他幼年丧父,母亲何氏再嫁,年仅几岁的李密深切地思念双亲,不能自已,以致忧思成疾。
B.晋武帝读了李密婉拒朝廷征召的《陈情表》后,赞扬他是个名副其实的真名士,并答应了他的请求。祖母去世后,李密守丧期满,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
C.李密认为安乐公刘禅是个仅次于齐桓公的君主,理由是刘禅和齐桓公成败的原因是一样的。司空张华对他的这个见解很是信服。
D.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诗的末章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晋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李密的官职。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2)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鱼俱罗,冯翊下邽人也。身长八尺,膂力绝人,声气雄壮,言闻数百步。弱冠为亲卫,累迁大都督。从晋王广平陈,以功拜开府,赐物一千五百段。未几以母忧去职还至扶风会杨素率兵将出灵州道击突厥路逢俱罗大悦遂奏与同行。及遇贼,俱罗与数骑奔击,瞋目大呼,所当皆披靡,出左入右,往返若飞。以功进位柱国,拜丰州总管。初,突厥数入境为寇,俱罗辄擒斩之,自是突厥畏惧屏迹,不敢畜牧于塞上。初,炀帝在藩,俱罗弟赞,以左右从,累迁大都督。及帝嗣位,拜车骑将军。赞性凶暴,虐其部下。帝以赞藩邸之旧,不忍加诛,谓近臣曰:“弟既如此,兄亦可知。”因召俱罗,谴责之,出赞于狱,令自为计。赞至家,饮药而死。帝恐俱罗不自安,虑生边患,转为安州刺史。岁余,迁赵郡太守。后因朝集,至东都,与将军梁伯隐有旧,数相往来。又从郡多将杂物以贡献,帝不受,因遗权贵。御史劾俱罗以郡将交通内臣,帝大怒,与伯隐俱坐除名。大业九年,重征高丽,以俱罗为碣石道军将。及还,江南刘元进作乱,诏俱罗将兵向会稽诸郡逐捕之。于时百姓思乱,从盗如市,俱罗击贼帅朱燮、管崇等,战无不捷。然贼势浸盛,败而复聚。俱罗度贼非岁月可平,诸子并在京、洛,又见天下渐乱,终恐道路隔绝。于时东都饥馑,谷食踊贵,俱罗遣家仆将船米至东都粜之,益市财货,潜迎诸子。朝廷微知之,恐其有异志,发使案验。使者至,前后察问,不得其罪。帝复令大理司直梁敬真就锁将诣东都。俱罗相表异人,目有重瞳,阴为帝之所忌。敬真希旨,奏俱罗师徒败衄,于是斩东都市,家口籍没。

(选自《隋书·鱼俱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未几/以母忧去职/还至扶风/会杨素率兵将出灵州道击突厥/路逢俱罗/大悦/遂奏与同行
B.未几/以母忧去职/还至扶风/会杨素/率兵将出灵州道击突厥/路逢俱罗/大悦/遂奏与同行
C.未几/以母忧去职/还至扶风/会杨素/率兵将出灵州道击突厥/路逢俱罗/大悦遂奏/与同行
D.未几/以母忧去职/还至扶风/会杨素率兵将出灵州道击突厥/路逢俱罗/大悦遂奏/与同行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集中的“朝”指朝见,即古代官员拜见皇帝,文中“朝集”指地方官员要定期觐见君主。
B.东都,即洛阳,隋初将都城设置在大兴城,后隋炀帝迁都洛阳,洛阳是当时全国政治、经济中心。
C.内臣,指封建统治时期宫廷所使用的太监,他们常伴皇帝左右,与外臣相对,有时也被称为“中官”。
D.希旨,指在言语和行动上迎合上位者的意思,一般被视为官员没有个人原则和气节的表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鱼俱罗体力过人,得到重用。他身材高大,雄壮有力,说话声音很远就能听到,刚成年就成为亲卫,之后又做了大都督。
B.鱼俱罗凶猛英勇,吓退突厥。突厥人多次越过边境侵扰抢掠,鱼俱罗抓获并斩杀他们,将他们吓得不敢再在边境放牧。
C.鱼俱罗时运不济,受到连累。他的弟弟虐待部下,被皇帝知道,皇帝召见鱼俱罗责备了他,并且将他贬到安州做刺史。
D.鱼俱罗怀有私心,终被处斩。江南刘元进造反作乱,他奉命平乱,却暗中将儿子们接到身边,引起皇帝猜忌,最后被定罪斩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以赞藩邸之旧,不忍加诛,谓近臣曰:“弟既如此,兄亦可知。”
(2)俱罗相表异人,目有重瞳,阴为帝之所忌。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崔彭,字子彭,博陵安平人也。祖楷,魏殷州刺史。父谦,周荆州总管。彭少孤,事母以孝闻。性刚毅,有武略,工骑射。善《周官》、《尚书》,略通大义。周武帝时,为侍伯上士,累转门正上士。

及高祖为丞相,周陈王宇文纯镇齐州,高祖恐纯为变,遣彭以两骑征纯入朝。彭未至齐州三十里,因诈病,止传舍,遣人谓纯曰:“天子有诏书至王所,彭苦疾,不能强步,愿王降临之。”纯疑有变,多将从骑至彭所。彭出传舍迎之察纯有疑色恐不就征因诈纯曰王可避人将密有所道纯麾从骑彭又曰将宣诏王可下马。纯遽下,彭顾其骑士曰:“陈王不从诏征, 可执也。”骑士因执而锁之。彭乃大言曰:“陈王有罪,诏征入朝,左右不得辄动。”其从者愕然而去。高祖见而大悦,拜上仪同。
践阼,迁监门郎将,兼领右卫长史,赐爵安阳县男。数岁,转车骑将军,俄转骠骑,恒典宿卫。性谨密,在省闼二十余年,每当上在仗,危坐终日,未尝有怠惰之容,上甚嘉之。
上尝谓彭曰:“卿当上日,我寝处自安。卿弓马固以绝人,颇知学不?”彭曰:“臣少爱《周礼》、《尚书》,每于休沐之暇,不敢废也。”上曰:“试为我言之。”彭因说君臣戒慎之义,上称善。观者以为知言。后加上开府,迁备身将军。
上尝宴达头可汗使者于武德殿,有鸽鸣于梁上。上命彭射之,既发而中。上大悦,赐钱一万。及使者反,可汗复遣使于上曰:“请得崔将军一与相见。”上曰:“此必善射闻于虏庭,所以来请耳。”遂遣之。及至,可汗召善射者数十人,因掷肉于野,以集飞鸢,遣其善射者射之,多不中。复请彭射之,彭连发数矢,皆应弦而落,突厥相顾,莫不叹服。可汗留彭不遣百余日,上赂以缯彩,然后得归。仁寿末,进爵安阳县公,邑二千户。
炀帝即位,迁左领军大将军。从幸洛阳,彭督后军。时汉王谅初平,余党往往屯聚,令彭率众数万镇遏山东,复领慈州事。帝以其清,赐绢五百匹。未几而卒,时年六十三。帝遣使吊祭,赠大将军,谥曰肃。子宝德嗣。

(节选自《隋书·崔彭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彭出传舍迎之/察纯有疑色/恐不就征/因诈纯曰/王可避/人将密有所道/纯麾从骑/彭又曰/将宣诏王/可下马/
B.彭出传舍迎之察/纯有疑色/恐不就征/因诈纯曰/王可避人/将密有所/道纯麾从骑/彭又曰/将宣诏/王可下马/
C.彭出传舍迎之察/纯有疑色/恐不就征/因诈纯曰/王可避/人将密有所/道纯麾从骑/彭又曰/将宣诏王/可下马/
D.彭出传舍迎之/察纯有疑色/恐不就征/因诈纯曰/王可避人/将密有所道/纯麾从骑/彭又曰/将宣诏/王可下马/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官》,亦称《周礼》,它与《仪礼》、《礼记》并称为儒教经典“三礼”。《诗经》、《易经》、《道德经》也是儒教经典。
B.践阼,意思是走上阼阶主位。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在这里指皇帝登基,亦作“践祚”。
C.休沐,休息洗浴,犹休假。从汉代起,政府机关规定每五日休息一天,称作“五日休”。唐人改为“旬休”,即每十日休息一天。
D.炀帝,隋朝皇帝杨广的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追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彭有军事才能,多受倚重。周武帝时,官至门正上士。高祖即位,被任命为监门郎将。去世后,高祖派使者吊唁祭奠,赠封为大将军。
B.崔彭胸有胆略,才智非凡。崔彭奉命带两人去召回镇守齐州的宇文纯的过程,充分展现了他的才智,最终捉住宇文纯,成功完成任务。
C.崔彭喜爱读书,能学以致用。年少时喜欢读《周官》、《尚书》,能够在守卫皇宫时给皇上讲君臣警惕谨慎的道理,并得到观者的肯定。
D.崔彭射术高明,闻名于突厥。曾在武德殿一箭射中殿梁上的鸽子,因此被可汗请去。到达突厥国中后,再展射箭绝技,突厥人无不叹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彭未至齐州三十里,因诈病,止传舍。
(2)上尝谓彭曰:“卿当上日,我寝处自安。卿弓马固以绝人,颇知学不?”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元胄少英果,多武艺,美须眉,有不可犯之色。周齐王宇文宪见而壮之,引致左右,数从征伐。官至大将军。高祖初被召入,将受顾托。先呼胄,次命陶澄,并委以腹心,恒宿卧内。及为丞相,每典军在禁中,又引弟威俱入侍卫。周赵王宇文招知高祖将迁周,乃要高祖就第。赵王引高祖入寝室,左右不得从,唯杨弘与胄兄弟坐于户侧。赵王谓其二子员、贯曰:“汝当进瓜,我因刺杀之。”及酒酣,赵王欲生变,以佩刀子刺瓜,连啖高祖,将为不利。胄进曰:“相府有事,不可久留。”赵王诃之曰:“我与丞相言,汝何为者!”叱之使却。胄瞋目愤气,扣刀入卫。赵王问其姓名,胄以实对。赵王曰:“汝非昔事齐王者乎?诚壮士也!”因赐之酒,曰:“吾岂有不善之意邪?卿何猜警如是!”赵王伪吐,将入后,胄恐其为变,扶令上坐,如此者再三。赵王称喉干,命胄就厨取饮,胄不动。会滕王宇文逌后至,高祖降阶迎之,胄与高祖耳语曰:“事势大异,可速去。”高祖犹不悟,谓曰:“彼无兵马,复何能为?”胄曰:“兵马悉他家物,一先下手,大事便去。胄不辞死,死何益耶?”高祖复入坐。胄闻屋后有被甲声,遽请曰:“相府事殷,公何得如此?”因扶高祖下,趣而去。赵王将追之,胄以身蔽户,王不得出。高祖及门,胄自后而至。及诛赵王,赏赐不可胜计。时突厥屡为边患,朝廷以胄素有威名,拜灵州总管,北夷甚惮焉。后复征为右卫大将军亲顾益密尝正月十五日上与近臣登高时胄下直上令驰召之及胄见上谓曰公与外人登高未若就朕胜也赐宴极欢。
(选自《隋书·列传第五》,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后复征为右卫大将军/亲顾益密/尝正月十五日/上与近臣登高时/胄下直上/令驰召之/及胄见上/谓曰/公与外人登高/未若就朕胜也/
B.后复征为右卫大将军/亲顾益密/尝正月十五日/上与近臣登高/时胄下直/上令驰召之/及胄见/上谓曰/公与外人登高/未若就朕胜也/
C.后复征为右卫大将军/亲顾益密/尝正月十五日/上与近臣登高/时胄下直/上令驰召之及胄/见上谓曰/公与外人登高/未若就朕胜也/
D.后复征为右卫/大将军亲顾/益密尝正月十五日/上与近臣登高时/胄下直/上令驰召之及胄见/上谓曰/公与外人登高/未若就朕胜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禁中,古代帝王所居的宫苑,因不许人随便进出,故称“禁中”。
B.鼎,在我国古代常被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可借指王位、帝业。
C.左右,在我国古代专指在帝王旁边侍候的大臣,即近侍、近臣。
D.床,可指我国古代供人坐卧的器具,也可指井上围栏。文中的“床”当属前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元胄英俊勇武。年少时习多种武艺,长得一表人才,威风凛凛,令人敬畏;北周齐王赞赏他,并招他到身边随自己出征打仗。
B.元胄警惕性高。赵王想要刺杀时任丞相的高祖,元胄识破了赵王的诡计,以相府事多为由,多次提醒高祖离开是非之地。
C.元胄为人忠诚。他不畏惧赵王的呵斥,扣刀入室护卫高祖;当赵王要追赶高祖时,元胄掩护高祖并与其同时逃出。
D.元胄威名远扬。当时突厥部落多次侵犯边境,但自从元胄被朝廷授予灵州总管的职务后,北方夷人就十分畏惧。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赵王欲生变,以佩刀子刺瓜,连啖高祖,将为不利。
(2)兵马悉他家物,一先下手,大事便去。胄不辞死,死何益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