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线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注)①马戴:唐代诗人,他生活于中晚唐之交的动荡年代,诗擅长五律,内容多身世之叹,终是晚唐风貌。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内容和技巧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由眼前之景起兴,见到孤云和归鸟在空中自由地飞动,写出诗人的兴奋和喜悦之情。
B.颔联写诗人滞留他乡久未归,突出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苦闷之情。
C.本诗是唐代诗人马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中有景有情,景与情高度统一,融为一体。
D.此诗语言简洁凝练,遣字用词非常传神,表现出极其丰富的内蕴。
【小题2】诗歌的第五、六句写了哪些景物?抒发了哪些情感?
【小题3】本诗与《春夕》一诗在结构方面有什么相同点?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2-27 02:53:0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行信,字信甫,登大定二十八年进士第,累官铜山令。明昌元年,以廉擢授监察御史。时胡沙虎已除名为民,赂遗权贵,将复进用。举朝无敢言者,行信乃上章曰:“胡沙虎残忍凶悖,跋扈强梁,媚结近习,以图称誉。自其废黜,士庶莫不忻悦。今若复用,惟恐为害更甚前日。”书再上,不报。及胡沙虎弑逆,人甚危之,行信坦然不顾也。宣宗即位,胡沙虎诛,又言:“自兵兴以来,将帅甚难其人。今命将若不以文法拘绳、中旨牵制,委任责成,使得尽其智能,则克复之功可望矣。《易》称‘开国承家,小人勿用’。圣人所以垂戒后世者,其严如此。今大兵纵横,人情汹惧,应敌兴理,非贤智莫能。”上深善其言。二年三月,上书言:“近日朝廷令知大兴府胥鼎便宜计画军食,鼎因遣参知政事奥屯忠孝括官民粮。民粮止两月又夺之。大兵在迩,人方危惧,或生他变,则所得不偿所损矣。”兴定二年,出为彰化军节度使。行信始至泾,即上书曰:“马者甲兵之本,方军旅未息,马政不可缓也。又闻蕃地今秋薄收,鬻马得银辄以易粟。冬春之交必艰食,马价甚低。乞令所司辇银粟于洮、河等州,选委知蕃情、达时变如桓端者贸易之。”崇庆中,又曰:“大定间,尝立送宣礼,自五品以上各有定数,后竟停罢。彼军士效死立功,仅蒙恩赏,而反以馈献为苦,是岂朝廷之意哉。乞令有司依大定例,参以时务,明立等夷,使取予有限,无伤大体,则上下两得矣。”上多采纳焉。正大八年二月乙丑,薨于嵩山崇福宫,年六十有九。初游嵩山,尝曰:“吾意欲主此山!”果终于此。
(节选自《南史·张行信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其废黜,士庶莫不忻悦   忻:高兴
B.今命将若不以文法拘绳、中旨牵制 绳:约束
C.鬻马得银辄以易粟 鬻:养育
D.选委知蕃情、达时变如桓端者贸易之 委:确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监察御史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虽然官位并不高,但是权限很广。
B.《易》指《易经》,它是“六经”之一,向来专门用作卜筮,对事态的发展走向以及结果进行预测。
C.马政指政府对官用马匹的牧养﹑使用和采购等的管理制度。马政为国家重务,也是百姓的重要义务。
D.五品是封建社会中的一个官品。官分九品,每品有正、从两级之分,不在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未入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行信不畏权贵,敢于直言劝谏。胡沙虎残忍骄横,想重新得到任用,对此满朝官员不敢表态,只有张行信敢于上奏,建议不要任用胡沙虎。
B.张行信心系时局,积极建言献策。战事兴起以来,朝廷很难得到合适的将帅,他建议对将领委以重任而不牵制,让他们发挥自己的全部才智。
C.张行信处事谨慎,国势识见深远。朝廷命令搜刮民间存粮时,他怕因此失去民心,上书分析大兵压境的情势下,再发生其它变故会得不偿失。
D.张行信才干出众,善于处理政务。崇庆年间对送给宣读使者的礼品数目并没有规定,他请求援引成例,让收取和奉送能有限度,使上下齐美。
【小题4】翻译划横线的句子
(1)胡沙虎残忍凶悖,跋扈强梁,媚结近习,以图称誉。
(2)《易》称‘开国承家,小人勿用’。圣人所以垂戒后世者,其严如此。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各题。

崔伯谦士逊,贫居养母。齐神武召补相府兼功曹,称之曰:”崔伯谦清直奉公,真良佐也。”转七兵、殿中、左户三曹郎中。弟仲让为北豫州司马,与高慎同叛。坐免官。后历瀛州别驾、京畿司马。文襄将之晋阳,劳之曰:“卿聘足瀛部,已著康歌。督府务总,是用相授。”临别,又马上执手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卿宜深体此情。”族弟暹当时宠要,伯谦与之旧寮同门,非吉凶未尝造请。以雅道自居。天保初,除济北太守,恩信大行,富者禁其奢侈,贫者劝课周给。县公田多沃壤,伯谦咸易之以给人。伯谦又改鞭用熟皮为之不忍见血示肚而已朝贵行过郡境问人太守政何似对曰府君恩化古者所无。诵人为歌曰:“崔府君,能临政。退田易鞭布威德,人无争。”客曰:”既称恩化,何因复威?”对曰:“长吏惮其威严,人庶蒙其恩惠,故兼言之。”以相府旧察,例有加授,征赴邺。百姓号泣遮道,数日不得前。以弟仲让在关中,不复居内任,除南钜鹿太守。下车导以礼让,豪族皆改心整肃。事无巨细,必自亲览。在县有贫弱未理者,皆回“我自告白须公,不虑不决”。在郡七年,狱无停囚。每有大使巡察,恒处上第。征拜银青光禄大夫。伯谦少时读经、史,晚年好《老》《庄》。容止俨然无愠色,清言不及俗事,士大夫以为仪表。卒,南充州刺史,谥曰懿。伯谦弟仲让,仕西魏,位至鸿胪少卿。

(节选自《北史·卷十三·列传第二十》)

【小题1】下列对文章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是
A.伯谦又改鞭/用熟皮为之不忍/见血示耻而已/朝贵行过郡境/问人太守/政何似/对曰/府君恩化/古者所无
B.伯谦又改鞭/用熟皮为之/不忍见血/示耻而已/朝贵行过郡境/问人太守/政何似/对曰/府君恩化/古者所无
C.伯谦又改鞭/用熟皮为之不忍/见血示耻而已/朝贵行/过郡境/问人太守政何似/对曰/府君恩化/古者所无
D.伯谦又改鞭/用熟皮为之/不忍见血/示耻而已/朝贵行过郡境/问人太守政何似/对白/府君恩化/古者所无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是
A.字,古代男子在十六岁行冠礼之后为示其成年,会被授字,所取之字常常与名有联系。
B.京畿,是地理名词,指我国古代一个国家的都城及都城附近的地区,京,是国都之意。
C.公田,是相对于民间私有的民田而言,由官府管理的土地,属公家所有,又称“官田”
D.赠,指古代朝廷赐予已经去世的有功之臣官职或者爵位,也可延其亲属,也称“追赠”。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伯谦深受信任。他先受到神武帝清正为公的称赞,后来又得到了文襄帝的重用。
B.崔伯谦执政为民。他在担任济北太守时,惩富济贫,将沃田送于百姓,深受爱戴。
C.崔伯谦受弟牵连。其弟叛变朝廷,他被免官;其弟在关中,他不得在朝廷任要职。
D.崔伯谦治理有方。他任南钜鹿太守期间,每遇朝廷巡视考察,政绩总被评为上等。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族弟暹当时宠要,伯谦与之旧寮同门,非吉凶未尝造请。
(2)容止俨然无愠色,清言不及俗事,士大夫以为仪表。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沈炯,字礼明,吴兴武康人也。炯少有隽才,为当时所重。景之难,吴郡太守袁君正入援京师,以炯监郡。京城陷,景将宋子仙据吴兴,遣使召炯,委以书记之任。炯固辞以疾,子仙怒,命斩之。炯解衣将就戮,碍于路间桑树,乃更牵往他所,或遽救之,仅而获免。子仙爱其才,终逼之令掌书记。及子仙为王僧辩所败,僧辩素闻其名,于军中购得之,酬所获者铁钱十万,自是羽檄军书皆出于炯。及简文遇害,四方岳牧皆上表于江陵劝进,僧辩令炯制表,其文甚工,当时莫有逮者。高祖南下,与僧辩会于白茅湾,登坛设盟,炯为其文,及侯景东奔至吴郡,获炯妻虞氏、子行简,并杀之,炯弟携其母逃而获免。侯景平,梁元帝愍其妻子婴戮,特封原乡县侯,邑五百户。僧辩为司徒,以炯为从事中郎。梁元帝征为给事黄门侍郎,领尚书左丞。荆州陷,为西魏所虏,魏人甚礼之,授炯仪同三司。炯以母老在东,恒思归国,恐魏人爱其文才而留之,恒闭门却扫,无所交游。时有文章,随即弃毁,不令流布。尝独行经汉武通天台为表奏之陈己思归之意奏讫其夜炯梦见有宫禁之所兵卫甚严炯便以情事陈诉闻有人言甚不惜放卿还几时可至少日便与王克等并获东归。高祖受禅,加通直散骑常侍,中丞如故。以母老表请归养,诏不许。文帝嗣位,又表乞归。诏答曰:“寻敕所由,相迎尊累,使卿公私得所,并无废也。”初,高祖尝称炯宜居王佐,军国大政,多预谋谟,文帝又重其才用,欲宠贵之。会王琳入寇大雷,留异拥据东境,帝欲使炯因是立功,乃解中丞,加明威将军,遣还乡里,收合徒众。以疾卒于吴中,时年五十九。文帝闻之,即日举哀,并遣吊祭,赠侍中,谥曰恭子。
(节选自《南史·沈炯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尝独行/经汉武通天台/为表奏之陈己思归之意/奏讫/其夜炯梦见有宫禁之所/兵卫甚严/炯便以情事陈/诉闻有人言/甚不惜放卿还/几时可至/少日/便与王克等并获东归
B.尝独行经汉武通天台/为表奏之陈己思归之意/奏讫其夜/炯梦见有宫禁之所兵卫甚严/炯便以情事陈诉/闻有人言/甚不惜放卿还/几时可至少日/便与王克等并获东归
C.尝独行经汉武通天台/为表奏之/陈己思归之意/奏讫/其夜炯梦见有宫禁之所/兵卫甚严/炯便以情事陈诉/闻有人言/甚不惜放卿还/几时可至/少日/便与王克等并获东归
D.尝独行经汉武通天台/为表奏之/陈己思归之意/奏讫/其夜炯梦见/有宫禁之所兵卫甚严/炯便以情事陈诉闻/有人言甚不惜放卿还/几时可至/少日/便与王克等并获东归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掌书记,全名节度掌书记,唐景龙元年设置,秩为从八品,类似汉代至南北朝时期的记室参军,为掌管一路军政、民政机关之机要秘书。全名节度掌书记。
B.司徒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很虚的官职名,由《周礼》地方官司徒演变而来。掌民事,郊祀掌省牲视濯,大丧安梓宫。
C.受禅,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D.尊累,古代对他人家属的敬称,文中指沈炯的母亲。古代对他人母亲的敬称还有“令堂”“尊堂”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侯景发动叛乱,京城陷落,侯景将领宋子仙据守吴兴,遣使臣召沈炯,沈炯称病坚决推辞,侯景下令斩他,幸亏子仙惜爱其才,最后逼迫他任掌书记。
B.荆州陷落时,沈炯被西魏虏获,魏人以厚礼相待,授炯仪同三司。沈炯因老母在东土,常想归国,又担心西魏人惜爱其才而挽留他,总是闭门谢客,无任何交往。
C.高祖曾称道沈炯宜辅佐朝政,军政大事,沈炯大多参与谋划,文帝又重用他,想让他得到荣华富贵。恰逢王琳寇掠大雷,留异盘踞东境,文帝想让沈炯因事立功,便解除他中丞一职,加任明威将军,派回乡里,招募徒众。
D.沈炯因病于吴中去世,时年五十九岁。文帝听到噩耗,即日举朝哀悼,并遣使祭吊,追赠侍中,谥曰恭子。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子仙为王僧辩所败,僧辩素闻其名,于军中购得之,酬所获者铁钱十万,自是羽檄军书皆出于炯。
(2)侯景平,梁元帝愍其妻子婴戮,特封原乡县侯,邑五百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