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A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其身也,则耻师焉,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B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这如诉,余音袅袅段,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都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如不可平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小题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之圣人,其人也远矣 :超出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糊涂
C.其破荆州,下江陵     :当
D.举匏樽以相  :同“嘱”嘱托
【小题2】下列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师道不传也久矣 句读不知,惑之不解
B.其身也,则耻师焉    青,取之蓝而青于蓝
C.固一世之雄也,今安在哉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闻者彰
D.皆出于此乎 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小题3】下列各句中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A.是故益圣,愚益愚
B.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C.食埃土,下饮黄泉
D.顺流而
【小题4】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而今安在哉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何为其然也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水为之而寒于水
【小题5】翻译: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06 10:16:5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面对课文语句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沁园春·长沙》中“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七句写景技巧丰富,远近、高低、动静结合,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了对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的赞美。接着,作者即景抒情,“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三句,含蓄地提出了革命领导权的归属问题。
B.《师说》采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将古圣人“从师而问”与今众人“耻学于师”作对比,再以人们为子“择师而教”与自身“则耻师”作对比,最后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耻相师”与“士大夫之族”的“群聚而笑之”作对比。三组对比彰显了不从师而学的荒谬,对不良风气作了有力批判。
C.“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 伟。但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和图画所引起的爱。”(前句 中“真”“浸”两字道出了对北平的爱热烈而深沉;后句指作者对北平的爱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用心感受,他把这种爱形象化成音乐一样动听,像图画一样悦目,可以感知。)
D.《始得西山宴游记》文章第一段写游众山,是为了烘托此次游西山给作者带来的精神愉悦和心灵启迪。“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为类”,既总结了西山特立不群、高大出众的特点,又表达了作者人格精神的傲然独立。作者的精神境界与西山的特点相契合。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与凤翔邢尚书书
韩愈
愈再拜:布衣之士,身居穷约,不借势于王公大人,则无以成其志;王公大人功业显著,不借誉于布衣之士,则无以广其名。是故布衣之士,虽甚贱而不谄;王公大人,虽甚贵而不骄。其事势相须,其先后相资也。今阁下为王爪牙,为国藩垣,威行如秋,仁行如春,戎狄弃甲而远遁,朝廷高枕而不虞,是岂负大丈夫平生之志愿哉?岂负明天子非常之顾遇哉?赫赫乎,洸洸乎,功业逐日以新,名声随风而流,宜乎欢呼海隅高谈之士,奔走天下慕义之人。使或愿驰一传,或愿操一戈,纳君于唐虞,收地于河湟。然而未至乎是者,盖亦有说云:岂待士之道未甚厚,遇士之礼未甚优?请粗言其事,阁下试详而听之:
夫士之来也,必有求于阁下。夫以贫贱而求于富贵,正其宜也。阁下之财,不可以遍施于天下,宜择其人之贤愚,而厚薄等级之,可也。假如贤者至,阁下乃一见之;愚者至,不得见焉。则贤者莫不至,而愚者日远矣。假如愚者至,阁下以千金与之;贤者至,亦以千金与之;则愚者莫不至,而贤者日远矣。欲求得士之道,尽于此而已;欲求士之贤愚,在于精鉴博采之而已。精鉴于己,固已得其十七八矣;又博采于人,百无一二遗者焉。若果能是道,愈见天下之竹帛,不足书阁下之功德,天下之金石,不足颂阁下之形容矣!
愈也,布衣之士也。生七岁而读书,十三而能文,二十五而擢第于春官,以文名于四方。古之兴亡,未尝不经于心也;当世之得失,未尝不留于意也。常以天下之安危在边,故六月往焉,来观其师,及至此都,徘徊而不能去者,诚悦阁下之义,愿少立于阶墀之际,望见君子之威仪也。居十日而不敢进者,诚以无以为荐,惧阁下以众人视之,则杀身不足以灭耻,徒悔恨于无穷。故先此书,序其所以来,阁下其无以为狂,而以礼进退之,幸甚,幸甚!愈再拜。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布衣之士,身居穷约   约:
朝廷高枕而不虞 虞:
惧阁下以众人视之    众人:
不足颂阁下之形容矣 形容: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戎狄弃甲而远遁 举类迩而见义远
B.赫赫乎,洸洸乎    儿寒乎?
C.夫士之来也 屈平嫉王听之不聪也
D.功业逐日以新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
【小题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先此书,序其所以来,阁下其无以为狂,而以礼进退之。
(2)其存君兴国,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3)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小题4】韩愈认为邢尚书怎样做才能“得士”?请用自己的话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