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读《司马法》

皮日休

古之取天下也以民心,今之取天下也以民命。

唐、虞尚仁,天下之民从而帝之,不曰取天下以民心者乎?汉、魏尚权,驱赤子于利刃之下,争寸土于百战之内。由士为诸侯,由诸侯为天子,非兵不能威,非战不能服。不曰取天下以民命者乎?

由是编之为术。术愈精而杀人愈多,法益切而害物益甚。呜呼!其亦不仁矣!

蚩蚩之类,不敢惜死者,上惧乎刑,次贪乎赏。民之于君犹子也,何异乎父欲杀其子,先给以威,后啖以利哉?

孟子曰:“我善为阵,我善为战’,大罪也。”使后之君于民有是者,虽不得土,吾以为犹土也。

(注)①《司马法》:古代一本讲战略战术的军事著作。
【小题1】文章提出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2】简析文中第五段引用孟子言论的作用。
【小题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君主能爱惜百姓就能得到民心。
B.君主想夺权就会牺牲民命去征战夺权。
C.“术愈精而杀人愈多”,是指将帅的不仁。
D.“上惧乎刑,次贪乎赏”是指君主的不明智。
【小题4】简析本文第二段主要的论证方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06 11:38: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曰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节选自《宋濂全集》)

(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识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盍改之乎?不然,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

注释①还(xuán):同“旋”,转身。②炯戒:明显的警戒。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媵人持沃灌(_________)
公卿之后(_________)
③莫逾自(_________)
年事蹉跎(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当余从师也/乃记而去
B.不知口体之奉不人也/其翼垂天之云
C.王生好学不得其法/濯清涟不妖
D.昭炯戒/可为师矣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1)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2)凡师之所言,吾悉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
【小题4】结合甲、乙两段文字,谈谈你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获得了怎样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