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渔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期。②欸乃:指渔歌,一说指摇橹声。
【小题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首诗以时间为序,描述了渔翁的活动:夜宿晨起,汲水燃竹,日出打渔。
B.三四两句的描写内容,既有自然景色,又有人物行踪:渔翁不知何时已离岸。
C.日出之后,“欸乃一声”打破了山水的宁静,诗歌的感情也由低沉转入昂扬。
D.苏轼说“子厚晚年诗极似陶渊明”,此诗与“采菊东篱下”一诗风格正相似。
E. 此诗通过渔翁在山水间获得内心宁静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心境。
【小题2】诗人借渔翁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做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8-17 03:19:2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隐。萦青缭白,外与天,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小题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入深林,回溪 走到尽头
B.染溪    沿着
C.萦青缭白,外与天际  边际 边缘处
D.攒蹙累积,莫得隐  逃离  躲藏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隙也,则施施而行  皆出于此乎
B.箕踞遨  吾尝终日思矣
C.不知日入 凌万顷茫然
D.到披草而坐 于其身也,耻师焉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在文章开头即写明自己不幸的遭遇和贬谪南荒后“恒惴栗”郁闷痛苦不堪的心情,所以游奇山异水是借以忘忧。
B.“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觉而起,起而归”,短促紧凑的语句反映了作者单调乏味的生活及苦闷抑郁的内心感受;而西山之游却使作者感到从未有过快慰,“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不只是美酒醉人,更是这高峻峭拔的西山使其达到到物我相融,醉而忘归的境界。
C.“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作者在文末用自己的独特感受进一步突出了赞美西山独特之美的创作意图。
D.寄情于景,托物寓志,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文中叙事写景,都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感情色彩。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小题5】用“/”给下面语段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 者 遗 民 既 遭 残 贼 人 思 自 奋 大 王 诚 能 命 将 出 师 使 如 逖 者 统 之 以 复 中 原 郡 国 豪 杰 必 有 望 风 响 应 者 矣
(节选自《祖逖北伐》有改动)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宋清,长安西部药市①人也,居善药。有自山泽来者,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②,咸誉清。疾病疕疡③者,亦皆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④妄人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也亦谬。”

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彼之为利,不亦翦翦⑤乎?吾见蚩之有在也。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求者益众,其应益广。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其远取利皆类此。

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呜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柳先生曰:“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

注释:①市:买卖场所,后文也指经商、交易。 ②雠:这里指售出、成交。③疕疡:疮。④蚩(chī):傻,无知。⑤翦翦:小气的样子。

【小题1】本文作者是柳宗元,字_____,本学期学过他的一篇文章,题目是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宋清,长安西部药市人也,居善药。
B.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
C.清,蚩妄人也。
D.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
【小题3】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生意场上的交往也不一定都是斤斤计较的,宋清就是一个例证。
B.宋清认为做生意不是为了赚钱,而是追求高尚的做人的境界。
C.计较蝇头小利不仅是一般商人的本性,也是某些士大夫的通病。
D.宋清与人交往不仅异于普通商人,也高于某些一士大夫自居的人。
【小题4】柳宗元高度赞扬宋清的经营思想与获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请结合文章说说,宋清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同类题3

(二)阅读下面两则文言片段,完成下列小题。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筏,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苏子曰: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苏轼《赤壁赋》)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颓然就醉 颓然:衰败
B.山之高而止    穷:穷尽
C.而莫消长也    卒:最终
D.则天地不能以一瞬 曾:竟
【小题2】文中划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B.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C.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D.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运用“缘”“斫”“焚”等动词,准确传神地表现了作者的急切之情。
B.甲文以客观的笔调再现了作者游西山过程中所见到的卓尔特立的西山形象。
C.乙文以苏子答客展开,表现作者力求排遣苦闷、顺应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D.乙文中有不少四、六字句,句式整散结合,注意押韵,体现了文赋的特点。
【小题4】请将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2)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二)

苏子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

(选自苏轼《赤壁》)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萦青缭白,外与天 际:边际。
B.觞满酌,颓然就醉 引:拿、取。
C.苏子然,正襟危坐 愀:忧愁、凄怆。
D.不知东方之既  白:天亮。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B.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C.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D.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箕踞,古人席地而坐,两腿前伸,呈簸箕状,称“箕踞”。
B.元和是唐宪宗李纯的谥号。谥号是我国封建帝王所专有的。
C.“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原是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短歌行》就是曹操所做的拟乐府《短歌行二首》。
D.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文用“过”“缘”“斫”“焚”等动词,精当地描述了游览西山的悠闲心情。
B.西山之巅所见美景,令作者达到“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境界,获得了精神慰藉。
C.苏轼运用主客问答的形式,表现了他力求排遣苦闷、顺应自然、乐观旷达的超脱情怀。
D.苏轼“乐水”,柳宗元“乐山”,两文异曲同工,表达了特殊人生境遇中对自然的感悟。
【小题5】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中的句子。
(1)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
(2)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