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各题。

梓人

柳宗元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大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

彼为天下者,本于人。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不炫能,不矜名,不亲小劳,不侵众官,日与天下之英才,讨论其大经,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相道既得,万国既理,天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后之人循迹而慕曰:“彼相之才也。”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

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故书而藏之。

——(有删节)

(注)①梓人:木匠师傅。②寻引:度量长短的工具。③砻(lóng):磨刀石。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职寻引、规矩、绳墨   规矩:测量圆、方的量具
B.群材,会众工 委:聚积
C.盈尺而曲尽其 制:制造,建造
D.而能知体要者欤 体要:(事物)要领,关键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舍我,众莫能就一宇
——如果不用我,大家就没有人能住进一间房屋。
B.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
——照着图样的尺寸计算来建造大厦,就不会有出入了。
C.彼为天下者,本于人
——那些治理国家的帝王,根本在于用人。
D.犹梓人自名其功
——就像那个木匠师傅把自己的名字写在梁上表明自己的劳绩一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中梓人自述能指挥建造大厦,作者却发现他竟然不会修理自己的床腿。
B.第二段通过描述梓人指挥修建官署的情形,引出作者大骇,知其术之高超。
C.后三段从议论梓人是匠人中的劳心者,联想到其方法值得天子和宰相学习。
D.全篇主要运用类比的写法,叙议结合,卒章显志,表现作者在政治上的见识。
【小题4】把文中画曲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
(2)讨论其大经,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
【小题5】作者借梓人指挥营建官署这件事,为辅佐国君的当权者提出哪些相应的建议?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5-17 09:03: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选自苏轼《赤壁赋》)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箕踞而 遨:游览。
B.与万化冥合 万化:自然万物。
C.举匏尊以相属 相属:相互关照。
D.而吾与子之所共  适:享用。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引觞满酌,颓就醉    何为其
B.不知日入   不知东方既白
C.悠悠与颢气俱 相与枕藉舟中
D.不知其所穷 耳得之为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写出了偶遇西山,远望怪特,从而有了宴游西山的艰难过程。用“过”“缘”“斫”“焚”“穷”等动词,精当地描述了游览西山的急切心情。
B.乙文中“客人”悲的原因:由人物古今命运的对比而生悲,由宇宙间“无穷”与吾生“须臾”的对比而生悲,由现实与理想的对比而生悲。
C.乙文既有传统赋体诗的特质和情韵,同时又吸收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和对偶方面的束缚,使文章于整齐对称中又有灵动变化之美。
D.甲乙两文均将情、景、理巧妙融合,均流露出贬谪之苦闷,也表达了作者在特定人生境遇中旷达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2)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小题5】用“/”给下面语段中的划线部分断句。
屈 原 被 谗 放 逐 乃 著 离 骚 八 篇 言 己 离 别 愁 思 申 杼 其 心 自 明 无 罪 因 以讽 谏 冀 君 觉 悟 ,卒不省察,遂赴汨罗死焉。(选自《隋书·经籍志四》)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小题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意有所极,梦亦同   趣:乐趣,兴趣
B.望西山,始指之 异:认为……奇特
C.紫青缭白,外与天   际:交会
D.心凝形,与万化冥合 释:解除束缚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到则披草坐 犹且从师问焉
B.则凡数州土壤    师道不复可知矣
C.游是乎始 不拘时,学于余
D.更相枕有尺寸之地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用“恒惴栗”概括自己被贬后的心情,这三个字既是作者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也是他游山玩水的缘由,又同下文游西山时陶醉于自然美的欣喜形成鲜明的对比。
B.第一段末尾“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一局,在写作者领略了西山“怪特”的同时,又从正面扣住题目里“始得”二字,承上启下,自然引出下文。
C.第二段从多个角度写游西山,先是远望西山,继而登到西山的最高处俯瞰,通过比喻对比突出西山的高峻,为后面的感慨作铺垫。
D.作者寄情于景、托物喻志,文中的西山,不类小丘,超尘拔俗,卓立不群,寄托了作者对高尚品质和人生理想的追求。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2)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小题5】用“/”给下面文段断句。

愈曰君子居其位则思死其官未得位则思修其辞以明其道我将以明道也非以为直而加人也。

(韩愈《争臣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