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选自韩愈《师说》)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道也 师:学习
B.是故贵无贱     无:无论,不论
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人:许多人
D.君子不齿 不齿:不屑一提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师道不传也久矣 不知东方既白
B.则群聚笑之     到则披草
C.为惑也,终不解矣 皆出于此乎?
D.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吾乎? 青,取之蓝而青于蓝
【小题3】将下面的句子握译成现代汉语。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小题4】运用对比论证是《师说》说理的一个重要手段,请结合第二段中的划线句,写出构成对比的句子(原文),并分析这组对比的作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23 10:47:0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爱直赠李君房别 韩愈
①左右前后皆正人也,欲其身之不正,乌可得邪?吾观李生在南阳公之侧,有所不知,知之未尝不为之思;有所不疑,疑之未尝不为之言;勇不动于气,义不陈乎色。南阳公举措施为不失其宜,天下之所窥观称道洋洋者,抑亦左右前后有其人乎?
②李生,南阳公之甥也。人不知者将曰:“李生之托婚于富贵之家,将以充其所求而止耳。”故吾乐为天下道其为人焉。今之从事于彼也,吾为南阳公爱之。又未知人之举李生于彼者何辞,彼之所以待李生者何道。举不失辞,待不失道。举之不以吾所称,待之不以吾所期,吾重为天下惜之!
(选自《韩愈散文选集》,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略有删节)
(注)①李君房是南阳公张建封的女婿。韩愈时在张幕下任推官,在与李君房分别时,以“爱直”(仁爱正直)相赠。②窥观:暗中察看。洋洋:众多。③从事:州郡属官。彼:指南阳公。
【小题1】第①段加点词“其人”指什么样的人?
【小题2】对原文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本文开头说南阳公前后左右全都是正人君子,所以南阳公“举措施为不失其宜”。
B.然后笔锋一转介绍李生是南阳公女婿,人们对他“托婚于富贵之家”颇有微词。
C.最后作者用“吾重为天下惜之”来称赞李君房,李君房的人品和才华不言而喻。
D.此文有取悦上司目的,其时韩愈在张建封手下做事,赞叹李生,不免暗藏私心。
【小题3】本文表达了作者对李生怎样的态度?
【小题4】与本文一样,《梦游天姥吟留别》也写于分别时,请写出李白“别东鲁诸公”的心情。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厚讳宗元。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曾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涣,而自肆于山水间,其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有云:“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为州人顺赖。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元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士穷乃见节义。
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故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使子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斥时有人力能举之,且必复周不穷。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如今,无疑也。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节选自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B.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C.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D.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讳”是古时称死去的皇帝或尊长的名字;作墓志铭一般当称死者的官衔,因韩愈和柳宗元是笃交,故直接称柳宗元的字“子厚”。
B.“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考中一、二、三甲录取的统称进士。
C.“拜”是古人表示恭敬的礼节方式,也指授予官职、任命等。“大人”,指在高位者,如王公贵族,也用于称呼父母长辈。
D.“集贤殿正字”是官名,掌校勘书籍;司马是州刺史的佐官之一,唐中叶后一般用来安排贬斥之官,但是这个职位却有实权。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宗元自幼聪慧超凡,通情达理。发表议论旁征博引,贯通古今,让世人折服;识见高远,令公卿显要赞誉举荐。
B.柳宗元治政有方,深受百姓信赖。为政柳州时,制订政令,想方设法让特别贫穷无力赎取的人用工钱抵消债务,赢得了百姓的拥戴。
C.柳宗元为人善良,气节高尚。当得知刘禹锡被派到不宜人居的播州任刺史时,亲自到朝廷请求允许自己与禹锡互换,皇帝被他的行为感动。
D.柳宗元宦海沉浮,怀才不遇,政治生涯令人叹息。但韩愈却认为,或许就是柳宗元长久被贬谪的境遇,反而成就了他辉煌的文学事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
(2)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故卒死于穷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