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爱直赠李君房别 韩愈
①左右前后皆正人也,欲其身之不正,乌可得邪?吾观李生在南阳公之侧,有所不知,知之未尝不为之思;有所不疑,疑之未尝不为之言;勇不动于气,义不陈乎色。南阳公举措施为不失其宜,天下之所窥观称道洋洋者,抑亦左右前后有其人乎?
②李生,南阳公之甥也。人不知者将曰:“李生之托婚于富贵之家,将以充其所求而止耳。”故吾乐为天下道其为人焉。今之从事于彼也,吾为南阳公爱之。又未知人之举李生于彼者何辞,彼之所以待李生者何道。举不失辞,待不失道。举之不以吾所称,待之不以吾所期,吾重为天下惜之!
(选自《韩愈散文选集》,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略有删节)
(注)①李君房是南阳公张建封的女婿。韩愈时在张幕下任推官,在与李君房分别时,以“爱直”(仁爱正直)相赠。②窥观:暗中察看。洋洋:众多。③从事:州郡属官。彼:指南阳公。
【小题1】第①段加点词“其人”指什么样的人?
【小题2】对原文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本文开头说南阳公前后左右全都是正人君子,所以南阳公“举措施为不失其宜”。
B.然后笔锋一转介绍李生是南阳公女婿,人们对他“托婚于富贵之家”颇有微词。
C.最后作者用“吾重为天下惜之”来称赞李君房,李君房的人品和才华不言而喻。
D.此文有取悦上司目的,其时韩愈在张建封手下做事,赞叹李生,不免暗藏私心。
【小题3】本文表达了作者对李生怎样的态度?
【小题4】与本文一样,《梦游天姥吟留别》也写于分别时,请写出李白“别东鲁诸公”的心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9-25 08:32: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之不传也久矣 道:风尚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人:大家,许多人
C.于其身也,则师焉 耻:以……为耻
D.郯子之徒,其贤不孔子    及:比得上
【小题2】下列句子中,不属于韩愈批判的轻视从师学习的社会现象的一项是
A.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D.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小题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古之圣人”从师而问和“今之众人”耻学于师作对比,指出是否尊师重道,是“圣益圣,愚益愚”的关键所在。
B.家长在择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待自己和对待孩子是一致的,即都不择师学习,这是不明智的做法。
C.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放在一起对比,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轻视师道的恶劣风气。
D.作者提出“圣人无常师”的观点,并举出古代圣人重视师道的事例,阐明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