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寻西山隐者不遇
丘 为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扣关无僮仆,窥室唯案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
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注)①黾勉:勉力,尽力。②兴尽方下山:据《世说新语》记载,王子猷居山阴时,忽忆友人戴安道,当即登舟往访,经夜始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请结合全诗,梳理诗人的心境变化历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6-19 11:15: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杨津字罗汉,少端谨。除侍御中散。津以身在禁密,不外交游,至宗族姻表罕相参候。司徒冯诞与津少结交友,而津见其贵宠,每恒退避,及相招命,多辞疾不往。后迁长水校尉,仍直阁。出除岐州刺史。有武功人赍绢三匹,去城十里,为贼所劫。时有使者驰驿而至,被劫人因以告之。使者到州,以状白津。津乃下教,云有人着某色衣,乘某色马,在城东十里被杀,不知姓名,若有家人,可速收视。有一老母行哭而出,云是己子。于是遣骑追收,并绢俱获。自是阖境畏服。至于守令僚佐有浊货者,未曾公言其罪,常以私书切责之。于是官属感厉,莫有犯法者。延昌末,起为华州刺史。先是,受调绢度尺特长在事因缘共相进退百姓苦之津乃令依公尺度其输物尤好者赐以杯酒而出其所输少劣者为受之但无酒以示其耻于是竞相劝厉,官调更胜。除定州刺史。初,津兄椿得罪此州,由赵略投书所致。及津至,略举家逃走。津乃下教慰喻,令其还业。于是阖州愧服,远近称之。孝昌中,北镇扰乱,侵逼旧京。时贼帅鲜于修礼、杜洛周残掠州境,孤城独立,在两寇之间。津修理战具,更营雉堞。又于城中去城十步,掘地至泉,广作地道,潜兵涌出,置炉铸铁,持以灌贼。贼遂相告曰:“不畏利槊坚城,唯畏杨公铁星。”津与贼帅元洪业等书喻之,并授铁券,许之爵位,令图贼帅毛普贤。洪业等感寤,复书云欲杀普贤,又云:“贼欲围城,正为取北人,城中所有北人,必须尽杀。”津以城内北人,虽是恶党,然掌握中物,未忍便杀,但收内子城,防禁而已。将吏无不感其仁恕。卒,谥曰孝穆。

(选自《北史·杨津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受调绢度尺特长/在事因缘/共相进退/百姓苦之/津乃令依公尺度其输物/尤好者赐以杯酒而出/其所输少劣者/为受之/但无酒以示其耻/
B.受调绢度尺特长/在事因缘/共相进退/百姓苦老/津乃令依公尺/度其输物尤好者赐以杯酒而出/其所输少/劣者为受之/但无酒以示其耻/
C.受调绢度尺特长/在事因缘/共相进退/百姓苦之/津乃令依公尺度其输物/尤好者赐以杯酒而出/其所输少/劣者为受之/但无酒以示其耻/
D.受调绢度尺特长/在事因缘/共相进退/百姓苦之/津乃令依公尺/度其输物尤好者赐以杯酒而出/其所输少劣者/为受之/但无酒以示其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宜阁,原为值勤殿阁,南北朝时为禁卫武官,侍卫在皇帝左右,负责其安全。
B.官调,是指官府按户征收的布、绢或绵等,与田租一起构成了国家的正式赋税。
C.雉堞,由女墙、垛墙和垛墙之间形成的垛口组成,作战时用于掩护守城的将士。
D.铁券,是外形如筒瓦状的铁制品,是我国古代皇帝颁赏赐给臣子的钱财和礼物。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津严于律己,为人端正谨慎。他因为身在禁密,所以不和外人交往,即使是宗族姻亲也少有往来;对已得贵宠的少时好友,亦尽量避而不见。
B.杨津治境有方,得到官民敬服。在岐州,他迅速破案,因此地方官吏不敢再为非作歹;在华州,他采取有力措施,解除百姓长期以来受到的欺压。
C.杨津宽厚仁慈,有君子的风范。赵略举报了他的兄长,他以德报怨,让赵略还家就业;对待城中的北镇乱党,他不忍心处死他们,而设法保全他们。
D.杨津善用谋略,平定地方叛乱。在定州受两军围困时,他开挖地道,巧设伏兵,设炉冶铁,持以灌敌;他又劝降洪业,有效地分化瓦解了敌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有使者驰驿而至,被劫人因以告之。使者到州,以状白津。
(2)至于守令僚佐有浊货者,未曾公言其罪。,常以私书切责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铣,后梁宣帝曾孙也。祖岩,开皇初叛隋降陈,陈亡,文帝诛之。铣少贫,佣书,事母孝。炀帝以外戚擢为罗川令。
大业十三车,岳州校尉董景珍,旅帅郑文秀,沔人张绣等谋反隋,且推景珍为主,景珍曰:“吾素微,虽假名号,众必不从。罗川令故梁裔也宽仁大度有武皇遗风且吾闻帝王之兴必有符命隋冠带悉号起梁萧氏中兴象也今推之以应天顺人不亦可乎”乃遣人告铣。铣即报
景珍书曰:“我先君昔事隋,职贡无废,乃贪我土宇,灭我宗祊,我是以恫心疾首,思刷厥耻。今天诱乃衷,公等降心,将大复梁绪,徼福于先帝,吾敢不纠厉士众以从公哉!”即募兵数千,扬言迹盗,将以应景珍。
义宁二年,僭称皇帝,署百官,一用梁故事。追谥从父琮为孝靖帝,祖岩河间忠烈王,
父璿文宪王。西至三峡,南交趾,北距汉水,皆附属,胜兵四十万。三年,高祖诏夔州总管赵郡王孝恭讨之。四年,诏孝恭与李靖率巴蜀兵顺流下,庐江王瑗由襄阳道,黔州刺史田世康出辰州道,会兵图铣。
初.铣放兵,止留宿卫数千人。孝恭布长围守之,数日,破其水城,取楼船数千。交州总管丘和、长史高士廉、司马杜之松诣靖降。铣度救不至,谓其下曰:“天不祚梁乎? 待穷而下,必害百姓。今城未拔,先出降,可免乱。诸人何患无君?”乃麾而令,守陴者皆恸。
以太牢告于庙,率官属缌衰布帻诣军门,谢曰:“当死者铣尔,百姓非罪也,请无杀掠!”孝泰受之,护送京师。后数日,救兵至,且十余万。知铣降,乃送款。铣至,高祖让之,对曰:“隋失其鹿,英雄竞逐。铣先天命,故为陛下禽,犹田横南面,岂负汉哉?”帝怒其不屈,诏斩都市,年三十九。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十二》,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罗川令/故梁裔也/宽仁大度/有武皇遗风/且吾闻/帝王之兴必有符/命隋冠带悉号起梁/萧氏中兴象也/今推之/以应天顺人/不亦可乎
B.罗川钞故梁裔也/宽仁大度/有武皇遗彤且吾闻帝王之兴/必有符命/隋冠带悉号起梁萧氏/中兴象也/今推之/以应天顺人/不亦可乎
C.罗川瓜/故梁裔也/宽仁大度/有武皇遗剐且吾闻帝王之兴/必有符缈隋冠带悉号起梁/萧氏中兴象也/今推之/以应天顺人/不亦可乎
D.罗川令/故梁裔也/宽仁大度/有武皇遗风/且吾闻/帝王之兴必有符命/隋冠带悉号起梁萧氏/中兴象也/今推之/以应天顺人/不亦可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外戚”,亦称“外家”“戚畹”,指帝王的母族、妻族。历史上,有些帝王年幼登基,这时外戚容易干政擅权,严重的甚至有改朝篡位的。
B.“刺史”,又称刺使,古代官职名,始于秦,各朝职权大小有所差别,隋唐时期则基本相同,都是州郡一级的行政长官。
C.“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称“牢”,牛、羊、豕三牲齐备为“太牢”,只用牛、羊则称“少牢”。
D.“怨衰”,缌,古代制作丧服的细麻布。缌衰为古代丧服,《周礼》记载:王为三公六卿锡衰,为诸侯缌衰,为大夫士疑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萧铣是后梁宣帝曾孙,祖父被隋文帝诛杀,他少时贫困,靠替人抄书谋生,侍奉母 亲很孝顺,炀帝以外戚之故提拔为罗川县令。
B.大业十三年,董景珍等人谋划反隋,最后推萧铣为主,萧铣立即招募数千兵士,扬言讨伐贼寇,准备响应景珍起兵。
C.萧铣义宁二年称帝,完全依照梁代旧例,设置文武百官,不少地方都已归附,拥有兵力四十万,唐朝高祖连年派兵前往征讨。
D.当初,萧铣外派兵卒,仅留守卫战士数千人,孝恭布列长围阵法困守他。数日之后,率楼船数千艘,攻破水城,萧铣部下交州总管等请求投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先君昔事隋,职贡无废,乃贪我土宇,灭我宗祷,我是以恫心疾首,思刷厥耻。
(2)铣无天命,故为陛下禽,犹田横南面,岂负汉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