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访城西友人别墅

「唐」雍陶

澧水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

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

⑴这首诗叙写作者拜访友人别墅的过程,其中暗含着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
⑵本诗题为“访城西友人别墅”,可诗歌中别墅和友人一直没有出现,这样写是否偏离题意?为什么?
答: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3-02 11:57:0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太医精诚
【唐】孙思邈
张湛曰:"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俞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故医方卜筮,艺能____难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____知天下无方可用。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已,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其虻虫、水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只如鸡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而用之。能不用者,斯为大哲,亦所不及也。
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宽裕汪汪,不皎不昧。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虽曰病宜速救,要须临事不惑,唯当审谛覃思,不得于性命之上,率尔自逞俊快,邀射名誉,甚不仁矣!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馐迭荐,食如无味,駚醁兼陈,看有若无。所以尔者,夫一人向隅,满堂不乐,而况病人苦楚,不离斯须,而医者安然欢娱,傲然自得,兹乃人神之______共耻,至人之所不为,斯盖医之本意也。
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偶然治瘥一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盲也。
老君曰:“人行阳德,人自报之;人行阴德,鬼神报之。人行阳恶,人自报之;人行阴恶,鬼神害之。” 寻此二途,阴阳报施岂诬也哉?所以医人不得恃已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于冥运道中,自感多福者耳。又不得____彼富贵,处以珍贵之药,令彼难求,自炫功能,谅非忠恕之道。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来尚矣 尚:久远
B.则市而用之     市:购买
C.自矜己德 矜:夸耀
D.偶然治瘥一病   瘥:疾病
【小题2】依次填入文中空白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艺能____难精者也
②____知天下无方可用
③兹乃人神之____共耻
④又不得____彼富贵
A.乎 且 于 以
B.之 且 所 而
C.之 乃 所 以
D.乎 乃 于 而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俞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
B.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俞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
C.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俞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
D.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俞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
【小题4】以下行为分编为四组,全都符合文中“大医精诚”之德的一组是(   )
①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②安神定志,无欲无求
③杀生求生,损彼益己   ④自逞俊快,邀射名誉
⑤见彼苦恼,若己有之   ⑥恃已所长,经略财物
A.①②⑤B.①③④
C.①③⑤D.②④⑥
【小题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论述了有关医德的两个问题:第一是精,即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第二是诚,即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诚于患者,心系苍生。
B.大医对病人,不管贵贱贫富,老幼美丑,是仇人还是亲近的人,是交往密切的还是一般的朋友,是汉族还是异族,是愚笨还是聪明的,都一视同仁,有像对待至亲的想法。
C.大医要有博爱之心,不能杀生求生,如遇危急情况,要等这个活物死了再买来用,否则,就是人类的大敌。
D.本文言辞恳切,既给学医者明确了做医生的准则,也批评了一些医人自以为是,夸耀己德,诋毁他人,猎取名利等坏毛病。
【小题6】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
(2)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
(3)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节选自《阿房宫赋》)

(乙)

太宗自即位之始,霜旱为灾,米谷踊贵,突厥侵扰,州县骚然。帝志在忧人,锐精为政,崇尚节俭,大布恩德。是时,自京师及河东、河南、陇右,饥馑尤甚,一匹绢才得一斗米。百姓虽东西逐食,未尝嗟怨,莫不自安。至贞观三年,关中丰熟,咸自归乡,竟无一人逃散。其得人心如此。加以从谏如流,好儒术,孜孜求士,务在择官,改革旧弊,兴复制度,每因一事,触类为善。初,息隐、海陵之党同谋害太宗者数百千人事宁复引居在右近待心术豁然不有疑阻。时论以为能断决大事,得帝王之。深恶官吏贪浊,有枉法受财者,必无赦免。在京流外有犯赃者,皆遣执奏,随其所犯,置以重法。由是官吏多自清谨。制驭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迹,无敢侵欺细人。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行旅皆不赍粮,取给于路。入山东村落,行客经过者,必厚加供待,或发时有赠遗。此皆古昔未有也。

(节选自《贞观政要·政体第二》)

(注)①息隐、海陵之党;息隐,唐髙祖的长子,名建成。海陵,髙祖第四子,名元吉。二人谋害秦王(即唐太宗)未成而遭诛杀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亦念其家    念:顾念
B.直栏横槛 槛:栏杆
C.雅好儒术 雅:风雅
D.得帝王之体     体:身份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同谋害太宗者数百千/人事宁复/引居左右近侍/心术豁然/不有疑阻
B.同谋害太宗者数百千人/事宁/复引居左右近侍/心术豁然/不有疑阻
C.同谋害太宗者数百千人事宁复/引居左右/近侍心术豁然/不有疑阻
D.同谋害太宗者数百千人/事宁/复引居左右/近侍心术豁然/不有疑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牧连用排比有力地谴责了穷奢极欲的秦始皇,再用短句生动地展现了势如破竹的农民起义,说明了秦灭亡的必然性。
B.唐太宗即位伊始,面临内忧外患,他采取了一系列得民心的举措,如求贤士、废旧弊、惩贪官等,使国家秩序井然。
C.太宗时山东一带民风淳厚,乡民会热情款待来往行客,有的行客发迹之后也会赠还财物给乡民,这些事情都是亘古未有的。
D.两篇文章皆以史为鉴,《阿房宫赋》希望唐王朝吸取秦亡的教训,《贞观政要》歌颂“贞观之治”,希望后来君主以为借鉴。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2)囹圄常空,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行旅皆不赍粮,取给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