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江楼感旧

(唐)赵 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 风景依稀似去年。

(1)这首诗是一首典型的怀人之作,它的第一句就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简要分析它是如何奠定全诗基调的。
(2)本诗以虚寓实,给人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简要指出作者把哪些东西藏到了诗的背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3-02 12:05: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殷浩,字深源,陈郡长平人也。浩识度清远,弱冠有美名,尤善玄言,与叔父融俱好《老》《易》。融与浩口谈则辞屈,著篇则融胜,浩由是为风流谈论者所宗。或问浩曰:“将莅官而梦棺,将得财而梦粪,何也?”浩曰:“官本臭腐,故将得官而梦尸,钱本粪土,故将得钱而梦秽。”时人以为名言。  建元初,庾冰兄弟及何充等相继卒。简文帝时在藩,始综万几,卫将军褚裒荐浩,征为建武将军、扬州刺史。浩上疏陈让,并致笺于简文,具自申叙。时桓温既灭蜀,威势转振,朝廷惮之。简文以浩有盛名,朝野推伏,故引为心膂,以抗于温。会遭父忧,去职,时以蔡谟摄扬州,以俟浩。服阕,征为尚书仆射,不拜。复为建武将军、扬州刺史,遂参综朝权。
及石季龙死,胡中大乱,朝廷欲遂荡平关河,于是以浩为中军将军、假节、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军事。浩既受命,以中原为己任,上疏北征许洛。师次寿阳,潜诱苻健大臣梁安、雷弱儿等,使杀健,许以关右之任。会苻健杀其大臣,健兄子眉自洛阳西奔,浩以为梁安事捷,意苻健已死,请进屯洛阳,修复园陵,使姚襄为前驱。浩既至许昌,会张遇反,谢尚又败绩,浩还寿阳。后复进军,次山桑,而襄反,浩惧,弃辎重退保谯城,器械军储皆为襄所掠,士卒多亡叛。
竟坐废为庶人。浩虽被黜放口无怨言夷神委命谈咏不辍虽家人不见其有流放之戚但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后温将以浩为尚书令,遗书告之,浩欣然许焉。将答书,虑有谬误,开闭者数十,竟达空函,大忤温意,由是遂绝。永和十二年卒。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四十七•殷浩传》 )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浩虽被黜/放口无怨言/夷神委命/谈咏不辍/虽家人不见其有流放之戚/但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B.浩虽被黜/放口无怨言/夷神委命谈咏不辍/虽家人不见/其有流放之戚/但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C.浩虽被黜放/口无怨言夷神/委命谈咏不辍/虽家人不见/其有流放之戚/但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D.浩虽被黜放/口无怨言/夷神委命/谈咏不辍/虽家人不见其有流放之戚/但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古代男子年满十八岁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
B.万几:泛指帝王日常处理的纷繁的政务。文中说简文帝“始综万几”是指简文帝开始入朝执掌朝政。
C.服阙:依照古礼,父母去世,子女得在家守丧三年,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等到守丧期满,除掉丧服,叫做“服阙”,“阙”是“终了”的意思。
D.庶人:泛指无官爵的平民、百姓。在史籍中常见夺官的官吏及削籍的宗室被免为“庶人”的记载,文中殷浩即是被罢免了官职,成为了“庶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殷浩精通玄理,连他的叔父殷融也舌战辩论不过他,他对有人做的梦的解说,被当时的人奉为至理名言。
B.等到简文帝执掌朝政,因殷浩有很大的名声,且朝廷内外都信服他,简文帝就援引殷浩做心腹,用以抗衡威势显赫的桓温。
C.殷浩暗中利诱苻健的大臣梁安、雷弱儿等人,让他们去刺杀苻健。等到他们杀掉苻健的大臣且苻健之侄苻眉从洛阳西逃时,殷浩以为梁安等人刺杀成功。
D.殷浩受到朝廷重用,以平定中原为己任,而最终却打了败仗,被贬为庶人,但他并没有表现出忧戚之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遭父忧,去职,时以蔡谟摄扬州,以俟浩。
(2)将答书,虑有谬误,开闭者数十,竟达空函。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诚信(节选)

贞观十年,魏征上曰:“臣闻为国之基,必资于德礼;君之所保,惟在于诚信。夫君能尽礼,臣得竭忠,必在于内外无私,上下相信。上不信则无以使下,下不信则无以事上,信之为道大矣!昔齐桓公问于管仲曰:‘吾欲使酒腐于,腐于俎,得无害于霸业乎?’管仲曰:‘此极非其善者,然亦无害于霸也。’桓公曰:‘如何而害霸乎?’管仲曰:‘不能知人,害霸也;知而不能任,害霸也;任而不能信,害霸也;既信而又使小人参之,害霸也。’晋中行穆伯攻鼓①,经年而弗能下,馈间伦曰:‘鼓之啬夫②,间伦知之。请无疲士大夫,而鼓可得。’穆伯不应,左右曰:‘不折一载,不伤一卒,而鼓可得,君奚为不取?’穆伯曰:‘间伦之为人也,佞而不仁。若使间伦下之,吾可以不赏之乎?若赏之,是赏佞人也。佞人得志,是使晋国之士舍仁而为佞。虽得鼓,将何用之?’夫穆伯,列国之大夫;管仲,霸者之良佐,犹能慎于信任,远避佞人也如此,况乎为四海之大君,应千龄之上圣,而可使巍巍之盛德,复将有所间然乎。”“若欲令君子小人是非不杂,必怀之以德,待之以信,厉之以义,节之以礼。然后善善而恶恶,审罚而明赏。则小人绝其佞邪,君子自强不息,无为之治,何远之有?善善而不能进恶恶而不能去罚不及于有罪赏不加于有功则危亡之期或未可保永锡祚胤③将何望哉?

太宗览疏叹曰:“若不遇公,何由得闻此语!”

(节选自《贞观政要》,有删改)

(注)①鼓:城邑名。②啬夫:秦汉时的乡官,这里指掌管鼓城的官员。③永锡祚胤:锡,赐福;祚,读zuò,赐福、保佑;胤,读yìn,子孙后代。祚胤,福运及于后代子孙。
【小题1】下列用“I”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善善而不能进恶/恶而不能去/罚不及/于有罪赏/不加于有功/则危亡之期或未可保/永锡祚胤/将何望哉
B.善善而不能进恶/恶而不能去罚/不及于有罪赏/不加于有功/则危亡之期/或未可保永锡/祚胤将何望哉
C.善善而不能进/恶恶而不能去/罚不及于有罪/赏不加于有功/则危亡之期/或未可保/永锡祚胤/将何望哉
D.善善而不能进/恶恶而不能去/罚不及于有罪/赏不加于有功/则危亡之期/或未可保永锡/祚胤将何望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这是用皇帝年号来纪年。一个皇帝一生只能用一个年号。
B.爵,是古代的青铜酒具,属贵族阶层使用,在结盟、会盟、出师凯旋,庆功,宴会时,贵族阶层就用这类酒具饮酒,并以不同的配套形状显示使用者的身份。
C.疏,奏文的一种。作为文体,是古代官员向皇帝进言以使下情上达的进谏文书。“疏”始创于汉代,后世又以“奏疏”作为这类进言文体的总称。
D.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某祖某宗的名号,称庙号,是对已死皇帝的敬称,如太祖,高祖,世祖、圣祖太宗,高宗、显宗,肃宗等。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魏征给唐太宗的谏言,他认为君臣之间惟有诚信,才能君尽其礼,臣尽其忠。
B.小人有功也应赏,但赏小人则会助长奸佞之风,这是穆伯不采纳馈间伦的建议的原因。
C.管仲认为,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远避小人是称霸的前提,其中远避小人尤其重要。
D.穆伯认为,一个大国之君对待臣下只有讲求德信义礼,才能让“君子小人是非不杂”,君子更能尽忠。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佞人得志,是使晋国之士舍仁而为佞。虽得鼓,将何用之?
(2)则小人绝其佞邪,君子自强不息,无为之治,何远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