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邓攸,字伯道,平阳襄陵邓庄人也。七岁丧父,寻丧母及祖母,居丧九年,以孝致称。清和平简,贞正寡欲。初,祖父殷有赐官,敕攸受之。后太守劝攸去王官,欲举为孝廉,攸曰:“先人所赐,不可改也。”尝诣镇军贾混,混以人讼事示攸,使决之。攸不视,曰:“孔子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混奇之,以女妻焉。攸历太子洗马、东海王越参军。越钦其为人,转为世子文学、吏部郎。越弟腾为东中郎将,请攸为长史。出为河东太守。

永嘉末,没于石勒。然勒宿忌诸官长二千石,闻攸在营,驰召,将杀之。攸至门,门干乃攸为郎时干,识攸,攸求纸笔作辞。干候勒和悦,致之。勒重其辞,乃勿杀。勒长史张宾先与攸比舍,重攸名操,因称攸于勒。勒召至幕下,与语,悦之,以为参军,给车马。勒每东西,置攸车营中。勒夜禁火,犯之者死。攸与胡邻毂,胡夜失火烧车。吏按问,胡乃诬攸。攸度不可与争,遂对以弟妇散发温酒为辞。勒赦之。既而胡人深感,自缚诣勒以明攸,而阴遗攸马驴,诸胡莫不叹息宗敬之。

荀组以为陈郡、汝南太守,愍帝征为尚书左丞、长水校尉,皆不果就,元帝以攸为太子中庶予。时吴郡阙守,人多欲之,帝以授攸。攸载米之郡,俸禄无所受,唯饮吴水而已。时郡中大饥,攸表振贷,未报,乃辄开仓救之。台遣散骑常侍桓彝、虞斐慰劳饥人,观听善不,乃劾攸以擅出谷。俄而有诏原之。攸在郡刑政清明,百姓欢悦,为中兴良守。后称疾去职。郡常有送迎钱数百万,攸去郡,不受一钱。百姓数千人留牵攸船,不得进,攸乃小停,夜中发去。百姓诣台乞留一岁,不听。拜侍中。岁余,转吏部尚书。蔬食弊衣,周急振乏。性谦和,善与人交,宾无贵贱,待之若一,而颇敬媚权贵。

攸每有进退,无喜愠之色。久之,迁尚书右仆射。咸和元年卒,赠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祠以少牢。

(选自《晋书·邓攸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子称听吾犹人也 讼:诉讼
B. 于石勒 没:俘虏
C. 勒长史张宾先与攸舍 比:比较
D. 俄而有诏之 原:原谅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能够说明邓攸受人赏识的一组是( )
①混奇之,以女妻焉   ②重攸名操,因称攸于勒
③勒每东西,置攸车营中 ④自缚诣勒以明攸,而阴遗攸马驴
⑤时吴郡阙守,人多欲之,帝以授攸 ⑥乃劾攸以擅出谷
A. ①③⑥     B. ②③⑤     C. ②③⑥     D. ①②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邓攸身世悲苦,亲人先后去世,守孝前后达九年之久,遂以孝著称。他因为为人平易和气、生活简朴、正直廉洁而被许多人喜欢。
B. 石勒曾经捉住过邓攸,因为赏识邓攸的文辞,不但没有杀死他,而且每次外出征伐,还把邓攸安置在车营里。
C. 吴郡闹饥荒,邓攸上表请求朝廷允许开仓赈灾,但朝廷还未答复,他就擅自开仓拯救饥民。由此,遭人弹劾而被贬了官职。
D. 邓攸一生数次迁职,总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没有喜欢或怨怒的表情。他善于与人交往,但有时对权贵有些敬媚。
【小题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诣镇军贾混,混以人讼事示攸,使决之。 
(2)然勒宿忌诸官长二千石,闻攸在营,驰召,将杀之。
(3)百姓数千人留牵攸船,不得进,攸乃小停,夜中发去。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1-10-20 04:23: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郑冲,字文和,荥阳开封人也。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及魏文帝为太子,搜扬侧陋,命冲为文学,累迁尚书郎,出补陈留太守。冲以儒雅为德,莅职无干局之誉,箪食缊袍,不营资产,世以此重之。及高贵乡公讲《尚书》,冲执经亲授,与侍中郑小同俱被赏赐。俄转司徒。常道乡公即位,拜太保,位在三司之上,封寿光侯。冲虽位阶台辅,而不预世事。时文帝辅政,平蜀之后,命贾充、羊祜等分定礼仪、律令,皆先谘于冲,然后施行。

及魏帝告禅,使冲奉策。武帝践阼,拜太傅,进爵为公。顷之,司隶李憙、中丞侯史光奏冲及何曾,荀顗等各以疾病,俱应免官。帝不许。冲遂不视事,表乞骸骨。优诏不许,遣使申喻。冲固辞,上貂蝉印绶,诏又不许。泰始六年,诏曰:“昔汉祖以知人善任克平宇宙推述勋劳归美三俊遂与功臣剖符作誓藏之宗庙副在有司所以明德庸勋籓翼王室者也。太傅寿光公郑冲、太保郎陵公何曾、太尉临淮公荀顗各尚德依仁,明允笃诚,翼亮先皇,光济帝业。朕甚嘉之。”

九年,冲又抗表致仕。诏曰:“太傅可谓朝之俊老,众所具瞻者也。朕昧于政道,庶事未康,挹仰耆训,导扬厥蒙,庶赖显德,缉熙有成。而公屡以年高疾笃,致仕告退。惟从公志,则朕孰与谘谋?譬彼涉川,罔知攸济。是用未许,迄于累载。夫功成弗有,上德所隆,成人之美,君子与焉。今听其所执,以寿光公就第,位同保傅,在三司之右。公宜颐精养神,保卫太和,以究遐福。其赐几杖,不朝。古之哲王,钦祗国老,宪行乞言,以弥缝其阙。若朝有大政,皆就谘之。”

明年薨。帝于朝堂发哀,追赠太傅,赐秘器,朝服,衣一袭,钱三十万,布百匹。谥曰成。咸宁初,有司奏,冲与安平王孚等十二人皆存铭太常,配食于庙。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三》)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昔汉祖以知人善任/克平宇宙/推述勋劳/归美三俊/遂与功臣剖符/作誓藏之宗庙/副在有司/所以明德庸勋/籓翼王室者也/
B.昔汉祖以知人善任/克平宇宙/推述勋劳/归美三俊/遂与功臣剖符作誓/藏之宗庙/副在有司/所以明德庸勋/籓翼王室者也/
C.昔汉祖以知人善任/克平宇宙/推述勋劳/归美三俊/遂与功臣剖符/作誓藏之/宗庙副在有司/所以明德庸勋/籓翼王室者也/
D.昔汉祖以知人善任/克平宇宙/推述勋劳/归美三俊/遂与功臣剖符作誓/藏之宗庙副在/有司所以明德/庸勋籓翼王室者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尚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最早时它被称为《书》,到了汉代被叫做《尚书》,意思是“上古之书”。汉代以后,《尚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所以又叫做《书经》。
B.太傅,中国古代职官。周代设置,为辅弼天子之任。汉代复置,次于太师。位列三公,正一品位,处于专制统治者的核心位置,直接参与军国大事的拟定和决策。
C.三俊,指汉兴三杰萧何、张良、樊哙,他们在刘邦平定天下,开创帝业的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刘邦曾说:“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D.配食,即附祭,配享。在祠庙中祔祭,祔祀。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及历代皇帝的地方。后来皇后、宗室、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称为配享太庙。能够配享太庙,于人臣而言是一种殊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冲出身寒微,真率自守。他出身寒微,又不追求同乡人的赞誉,因此在州郡很久都对他不加礼遇。直到魏文帝做太子时寻找和举荐地位低微的贤能之士,他才走上仕途。
B.郑冲耽于经史,博究儒术。高贵乡公曹髦讲《尚书》时,他曾手执经书亲自讲授;后来朝中制定礼仪律令,都先咨询他的意见。
C.郑冲清恬寡欲,德行儒雅。他举动必定遵循礼仪,吃穿上没有过高的要求,也不谋求钱财产业,哪怕官职的品级达到台辅一级,也不参与尘俗之事。
D.郑冲忠于职守,身后哀荣。因郑冲是元老重臣,辅佐先帝有功,晋武帝多次拒绝了郑冲的致仕的请求。郑冲死后,皇帝在朝堂致哀;咸宁初年,得入太庙附祭。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惟从公志,则朕孰与谘谋?譬彼涉川,罔知攸济。
(2)古之哲王,钦祗国老,宪行乞言,以弥缝其阙。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华,字茂先,范阳方城人也。初未知名,着《鹪鹩赋》以自寄。郡守鲜于嗣荐华为大常博士卢钦言之于文帝转河南尹丞未拜除佐著作郎顷之迁长史兼中书郎晋受,拜黄门待郎,封关内候。数岁,拜中书令,后加散骑常侍。初,武帝潜与羊祜谋伐,而群臣多以为不可,唯华赞成其计。及吴灭,诏曰:“尚书、关内侯张华,前与故太博羊祜共创大计,遂典掌军事,部分诸方,算定权略,运筹决胜。有谋谟之勋。其进封为广武县候。增邑万户,封子一人为亭候,千五百户,赐绢万匹。”惠帝即位,以华为太子少傅。楚王玮受密诏杀太宰汝南王亮、大保卫瓘等,内外兵扰。朝廷大恐,计无所出。华白帝:“玮矫诏擅害二公,将士仓卒,谓是国家意,故从之耳。今可遣驺虞幡使外军解严,理必风靡。”上从之,玮兵果败,及玮诛,华以首谋有功,拜右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侍中、中书监,金章紫绶。固辞开府。及赵王伦、孙秀将废贾后,秀使司马雅夜告华曰:“今社稷将危,赵王欲与公共匡朝廷,为霸者之事。”华知秀等必成篡夺,乃距之。华方昼卧,忽梦见屋坏,觉而恶之。是夜难作,诈称诏召华,遂与裴頠俱被收。使者至曰:“诏斩公。”遂害之于前殿马道南,夷三旗,朝野莫不悲痛之。时年六十九。雅爱书籍,身死之日,家无余财,惟有文史溢于机箧。天下奇秘,世所希有者,悉在华所。由是博物洽闻,世无与比。吴郡临平岸崩,出一石鼓,槌之无声。帝以问华,华曰:“可取蜀中桐材,刻为鱼形,扣之则鸣矣。”于是如其言,果声闻数里。

(选自《晋书·张华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郡守鲜于嗣荐/华为太常博士/卢钦言/之于文帝转河南尹丞/未拜/除佐著作郎/顷之/迁长史/兼中书郎/
B.郡守鲜于嗣荐华为太常博士/卢钦言之/于文帝转河南尹丞未拜/除佐著作郎/顷之/迁长史/兼中书郎/
C.郡守鲜于嗣荐华为太常博士/卢钦言之于文帝/转河南尹丞/未拜/除佐著作郎/顷之/迁长史/兼中书郎/
D.郡守鲜于嗣荐华为太常博士/卢钦言之于文帝/转河南尹丞未拜/除佐著作郎/顷之/迁长史/兼中书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禅”意为“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荐”,受禅是指旧皇帝将帝位让给新皇帝。
B.吴,吴国,三国之一,是孙权建立的政权,因号为“吴”,史学界称之为孙吴。
C.驺虞幡是一种绘有驺虞图形的旗帜,危险时,用以传旨解除武装,停止战争。
D.开府,古代指高级官员如三公、大将军、将军等,建立府署并自选僚属之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华谋划伐吴,功成受到重赏。当初他与已故太傅羊祜共创灭吴大计,等到吴被消灭后,皇帝下诏书晋封他的官职,并给予奖赏。
B.张华出谋划策,制止兵乱危局。楚王司马玮惹起内外兵乱,朝臣恐惧,束手无策,惠帝采纳张华的意见,司马玮果然被打败。
C.张华深明大义,身遭叛军杀害。张华拒绝参加赵王司马伦、孙秀等篡夺之事,他们就直接去提拿并杀害了他,还灭了他家三族。
D.张华博识多闻,当世无人可比。吴郡临平曾出现一个石鼓,用槌却敲不响,皇帝同张华,照他的办法去做,鼓声果然传至数里之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遂典掌军事,部分诸方,算定权略,运筹决胜,有谋谟之助。
(2)玮矫诏擅害二公,将士仓卒,谓是国家意,故从之耳。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遗王含书
王导
近承大将军困笃绵绵,或云已有不讳,悲怛之情,不能自胜。寻知钱凤大严,欲肆奸逆,朝士忿愤,莫不扼腕。去月二十三日,得征北告,刘遐、陶瞻、苏峻等深怀忧虑,不谋同辞。都邑大小及二宫宿卫咸惧有往年之掠,不复保其妻孥,是以圣主发赫斯之命,具如檄旨。近有嘉诏,崇兄八命,望兄奖群贤忠义之心,抑奸细不逞之计,当还武昌,尽力藩任。 卒奉来告,乃承与犬羊俱下,虽当逼迫,犹以罔然。兄立身率素,见信明于门宗,年逾耳顺, 位极人臣,仲玉、安期亦不足作佳少年,本来门户,良可惜也!
兄之此举,谓可得如大将军昔年之事乎?昔年佞臣乱朝,人怀不宁,如导之徒,心思外济。今则不然。大将军来屯于湖,渐失人心,君子危怖,百姓劳弊。将终之日,委重安期, 安期断乳未几日,又乏时望,便可袭宰相之迹邪?自开辟以来,颇有宰相孺子者不?诸有耳者皆是将禅代意,非人臣之事也。先帝中兴,遗爱在人。圣主聪明,德洽朝野,思与贤哲弘济艰难。不北面而执臣节,乃私相树建,肆行威福,凡在人臣,谁不愤叹!此直钱凤不良之心闻于远近,自知无地,遂唱奸逆。至如邓伯山、周道和恒有好情,往来人士咸皆明之,方欲委任,与共戮力,非徒无虑而己也!
导门户小大受国厚恩,兄弟显宠,可谓隆矣。导虽不武,情在宁国。今日之事,明目张胆为六军之首,宁忠臣而死,不无赖而生矣。但恨大将军桓文之勋不遂,而兄一旦为逆节之臣,负先人平素之志,既没之日,何颜见诸父于黄泉,谒先帝于地下邪?执省来告,为兄羞之,且悲且惭。愿速建大计,惟取钱凤一人,使天下获安,家国有福,故是竹素之事,非惟免祸而已。
夫福如反手,用之即是。导所统六军,石头万五千人,宫内后苑二万人,护军屯金城六千人,刘遐已至,征北昨已济万五千人。以天子之威,文武毕力,岂可当乎!事犹可追,兄早思之。大兵一奋,导以为灼炟也。
(《晋书·王敦传》)
【注】晋代元帝、明帝之间,王敦任大将军,手握重兵,有纂夺之意,时与朝廷发生冲突。后王敦病重,其兄王含带兵攻打朝廷,王导为二人堂弟,时在朝任司徒,写信劝王含退兵,王含不应。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将军困笃绵绵 笃:病重
B.百姓劳弊 弊:困乏
C.德洽朝野 洽:融洽
D.但恨大将军恒文之勋不遂 遂:实现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廷已经下诏任命王含为八命大臣,所以王含不该鼓动钱凤等人行奸逆不道之事。
B.王导认为安期不堪宰相重任,且王敦擅自传位,这种做法不合臣子之道。
C.王导认为王含能很容易做到让天下获得安定、国家享有福祉,那就是捉拿钱凤。
D.这封信言辞犀利,从各个方面说明王含发兵攻打朝廷不合道义;晓明利害,论述有据。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北面而执臣节,乃私相树建,肆行威福,凡在人臣,谁不愤叹!
(2)以天子之威,文武毕力,岂可当乎!事犹可追,兄早思之。
【小题4】用自己的话概括王导劝王含退兵的理由。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习凿齿,字彦威。齿少有志气,博学洽闻,以文笔著称。荆州刺史桓温辟为从事,江夏相袁乔深器之,数称其才于温,转西曹主簿,亲遇隆密。时温有大志,追蜀人知天文者至,夜执手问国家祚运修短。星人曰:“无忧虞,至五十年外不论耳。”温不悦,乃止。异日,送绢一匹、钱五千文以与之。星人乃驰诣凿齿曰:“家在益州,被命远下,今受旨自裁,无由致其骸骨。缘君仁厚,乞为标碣棺木耳。”凿齿问其故,星人曰:“赐绢一匹,令仆自裁,惠钱五千,以买棺耳。”凿齿曰:“君几误死!君尝闻干知星宿有不覆之义乎?此以绢戏君,以钱供道中资,是听君去耳。”星人大喜明便诣温别温问去意以凿齿言答温笑曰凿齿忧君误死君定是误活然徒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

累迁别驾。温出征伐,凿齿或从或守。所在任职,每处机要,莅事有绩,善尺牍论议,温甚器遇之。时清谈文章之士韩伯、伏滔等并相友善,后使至京师,简文亦雅重焉。既还,温问:“相王何似?”答曰:“生平所未见。”以此大忤温旨,左迁户曹参军。时有桑门释道安,俊辩有高才,自北至荆州,与凿齿初相见。道安曰:“弥天释道安。”凿齿曰:“四海习凿齿。”时人以为佳对。

是时温觊觎非望,凿齿在郡,著《汉晋春秋》以裁正之。起汉光武,终于晋愍帝。及襄阳陷于苻坚,坚素闻其名,与道安俱舆而致焉。既见,与语,大悦之,赐遗甚厚。又以其蹇疾,与诸镇书:“昔晋氏平吴,利在二陆;今破汉南,获士裁一人有半耳。”俄以疾归襄阳,寻而襄、邓反正,朝廷欲征凿齿,使典国史,会卒,不果。

(节选自《晋书·习凿齿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星人大喜/明便诣温别/温问去意/以凿齿言答/温笑曰/凿齿忧君误死/君定是误活/然徒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
B.星人大喜/明便诣温/别温/问去意以凿齿言答温/笑曰/凿齿忧君误死/君定是误活/然徒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
C.星人大喜/明便诣温/别温/问去意/以凿齿言答/温笑曰/凿齿忧君误死/君定是误活/然徒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
D.星人大喜/明便诣温别/温问去意/以凿齿言答温/笑曰/凿齿忧君误死/君定是误活/然徒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簿,职官名,为汉代以来通用的官名,主管文书簿籍及印鉴。只在地方郡、县官府设有此官,中央不设。
B.棺,棺材,常见以木、铜、石等物料制造,分内棺和外椁,棺:装殓尸体的器具;椁:套在棺外的外棺。
C.星宿,古代天文术语。文中指星象,指星体的明暗、位置等现象,迷信的人借观察星象,推测人事的吉凶。
D.荆州,九州之一,九州,传说我国上古时期有冀州、兖州、扬州、徐州等九大行政区,后用作中国的代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习凿齿才干突出,很受赏识。他从小立志,博学多闻,文笔好;他妙答释道安,被人称好;他被袁乔器重,得到桓温的优厚待遇。
B.习凿齿思维敏捷,机智过人。桓温向占星人咨询后送给占星人钱物,占星人访问习凿齿请求他帮忙,习凿齿点拨后救了占星人。
C.习凿齿恪尽职守,忠于朝廷。他在桓温手下,常常担任要职,办事有成效,后来他居住郡里时,撰述《汉晋春秋》来劝谏桓温。
D.习凿齿评论别人,实事求是。他评价简文帝用语是“生平所未见”,明确地表达出自己忠于朝廷的愿望,违逆了桓温意愿,于是被降职为户曹参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家在益州,被命远下,今受旨自裁,无由致其骸骨。
(2)寻而襄、邓反正,朝廷欲征凿齿,使典国史,会卒,不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