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乔,字仲彦,南阳人也。少为秘书郎,建威将军王戎引为参军。伐吴之役,戎使乔与参军罗尚济江,破武昌,还授荥阳令,迁太子洗马。以诛杨骏功,赐爵关中侯,拜尚书右丞。豫诛贾谧,封安众男,累迁散骑常侍。
齐王冏为大司马,初,嵇绍为冏所重,每下阶迎之。乔言于冏曰:“裴、张之诛,朝臣畏惮孙秀,故不敢不受财物。嵇绍今何所逼忌,故畜裴家车牛、张家奴婢邪?乐彦辅来,公未尝下床,何独加敬于绍?”冏乃止。顷之,迁御史中丞。冏腹心董艾势倾朝廷,百僚莫敢忤旨。乔二旬之中,奏劾艾罪衅者六。艾讽尚书右丞苟晞免乔官。张昌之乱,乔出为威远将军、豫州刺史,与荆州刺史刘弘共讨昌。
惠帝西幸长安,东海王越承制转乔安北将军、冀州刺史,以范阳王虓豫州刺史。乔以虓非天子命,不受代,发兵距之。颍川太守刘舆昵于虓,乔上尚书列舆罪恶。河间王颙得乔所上,乃宣诏使镇南将军刘弘、征东大将军刘准、平南将军彭城王释与乔并力攻虓于许昌。舆弟琨率众救虓,未至而虓败,虓乃与琨俱奔河北。未几,琨率突骑五千济河攻乔,乔劫琨父蕃,以槛车载之,据考城以距虓,众不敌而溃。乔复收散卒,屯于平氏,河间王颙进乔镇东将军、假节,以其长子祐为东郡太守,又遣刘弘、刘准、彭城王释等率兵援乔。东海王越移檄天下帅甲士三万将入关迎大驾军次于萧乔惧遣子祐距越于萧县之灵壁刘琨分兵自荥阳率兵迎越,遇祐,众溃见杀。乔众遂散,与五百骑奔平氏。帝还洛阳,大赦,越复表乔为太傅军谘祭酒。越薨,复以乔为都督豫州诸军事、镇东将军、豫州刺史。卒于官,时年六十三。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三十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东海王越移檄天下/帅甲士三万/将入关迎大驾/军次于萧/乔惧遣子祐/距越于萧县之灵壁/
B.东海王越移檄天下/帅甲士三万/将入关迎大驾/军次于萧/乔惧/遣子祐距越于萧县之灵壁/
C.东海王越移檄/天下帅甲士三万/将入关迎大驾/军次于萧/乔惧遣子祐/距越于萧县之灵壁/
D.东海王越移檄/天下帅甲士三万/将入关迎大驾/军次于萧/乔惧/遣子祐距越于萧县之灵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洗马是太子侍从官,平时负责管理宫廷马匹,太子出行时充任先导。
B.领指在本职之外另兼较低职位,范阳王是诸侯,兼任豫州刺史,故称领。
C.假节即借用符节,持节者大都镇守一方,战时可以斩杀违犯军令的人。
D.祭酒有首席、主管意,后指年高德劭、举足轻重的人,如军谘祭酒即军中首席幕僚,国子祭酒即国子监主管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乔初入仕途,屡次建立功勋。他参加灭吴之战,攻下武昌,参与诛杀杨骏,协助除掉贾谧,因而多次升迁,获封勋爵,官至散骑常侍。
B.刘乔不惧权贵,敢于直言谏阻。齐王司马冏十分器重嵇绍,经常走下殿阶迎接,刘乔认为司马冏不该如此谦卑,当面质问加以阻止。
C.刘乔反对矫诏,起兵联合抗击。司马越调动刘乔和司马虓的官职,刘乔认为这不是皇帝旨意,联合司马颙等人发兵许昌,进攻司马虓。
D.刘乔争雄兵败,晚年仍获重用。司马越领兵三万入关迎驾,打败刘乔,护送惠帝还都洛阳,直到司马越死后,刘乔才再次获得朝廷任用。
【小题4】翻译下面语句。
(1)顷之,迁御史中丞。冏腹心董艾势倾朝廷,百僚莫敢忤旨。乔二旬之中,奏劾艾罪衅者六。
(2)乔以虓非天子命,不受代,发兵距之。颍川太守刘舆昵于虓,乔上尚书列舆罪恶。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9-04 03:48:0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殷仲堪,陈郡人也。祖融,太常、吏部尚书。父师,骠骑谘议参军、沙阳男。仲堪能清言,善属文,每云三日不读《道德论》,便觉舌本间强。其谈理与韩康伯齐名,士咸爱慕之。冠军谢玄镇京口,以为长史,厚任遇之。仲堪致书于玄曰:愿节下弘之以道德隐心以及物垂理以禁暴使足践晋境者必无怀戚之心枯槁之类莫不同渐天润仁义与干戈并运实所期于明德也。玄深然之。领晋陵太守,居郡禁产子不举,久丧不葬,录父母以质亡叛者,所下条教甚有义理。父病积年,仲堪衣不解带,躬学医术,究其精妙,执药挥泪,遂眇一目。居丧哀毁,以孝闻。服阕,孝武帝召为太子中庶子,甚相亲爱。复领黄门郎,宠任转隆。帝尝示仲堪侍,乃曰:“勿以己才而笑不才。”帝以会稽王非社稷之臣,擢所亲幸以为籓捍,乃授伸堪都督荆益宁三州军事、荆州刺史。将之任,又诏曰:“卿去有日,使人酸然。常谓永为廊庙之宝,而忽为荆楚之珍,良以慨恨!”其恩狎如此。及在州,纲目不举,而好行小惠,夷夏颇安附之。桂阳人黄钦生父没已久,诈服衰麻,言迎父丧。府曹先依律诈取父母卒弃市,仲堪乃曰:“律诈取父母宁依驱詈法弃市。原此之旨,当以二亲生存而横言死没,情事悖逆,忍所不当。今钦生父实终没,墓在旧邦,积年久远,方诈服迎丧,以此为大妄耳。比之于父存言亡,相殊远矣。”遂活之。又以异姓相养,礼律所不许,子孙继亲族无后者,不听别籍以避役也。佐史咸服之。后,桓玄将讨佺期。仲堪急召佺期。佺期率众赴之,直济江击玄,为玄所败,走还襄阳。仲堪出奔酂城,为玄追兵所获,逼令自杀,死于柞溪。
(节选自《晋书.殷仲堪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愿节下弘之以道德/隐心以及物垂/理以禁暴/使足践晋境者必无怀戚之心/枯槁之类莫不同渐天润/仁义与干戈并运/实所期于明德也/
B.愿节下弘之以道德/隐心以及物/垂理以禁暴/使足践晋境者必无怀戚之心/枯槁之类莫不同渐天润/仁义与干戈并运/实所期于明德也/
C.愿节下弘之以道德/隐心以及物/垂理以禁暴/使足践晋境者必无怀戚之心/枯槁之类莫不同渐/天润仁义与干戈并运/实所期于明德也/
D.愿节下弘之以道德/隐心以及物垂/理以禁暴/使足践晋境者必无怀戚之心/枯槁之类莫不同渐/天润仁义与干戈并运/实所期于明德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服阙”指守丧期满除服。在中国古代,服丧制度的规格、时间等往往是按照亲疏远近来严格制定的。
B.夷,原是古代我国北部各民族的统称,后也可泛指中国周边少数民族国家。一般与华夏即中国相对而言。
C.衰麻,指古代丧服,衰衣麻绖。古代用麻做的丧带,系在腰上或头上,在头上为首绖,在腰为腰绖。
D.弃市为古代死刑的一种,指在人众集聚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我国古代的死刑还有车裂、腰斩、枭首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殷仲堪事亲至孝,以此闻名。父亲患病多年,他悉心照顾,睡觉不脱衣物,自学医术,还不慎弄瞎了一只眼睛,父亲去世后,哀伤过度,凭孝心闻名于世。
B.殷仲堪深受恩宠,被委重任。在任太子中庶子、黄门郎时,得皇帝恩宠;后被作为社稷大臣出掌三州军事,即将赴任,皇帝下诏后悔让他离开自己。
C.殷仲堪富有才学,得到器重。他能清谈,擅长写文章,喜读《道德论》,精于谈理,为当时士人所羡慕;后被冠军将军谢玄所用,担任长史,受到器重。
D.殷仲堪治理有方,成效显著。担任晋陵太守时,他针对当地实情颁布了一系列有义理的法规教令;荆州刺史任上,他着力施行小恩小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原此之旨,当以二亲生存而横言死没,情事悖逆,忍所不当。
(2)又以异姓相养,礼律所不许,子孙继亲族无后者,不听别籍以避役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傅祗字子庄,性至孝,早知名,以才识明练称。武帝始建东宫,起家太子舍人,累迁散骑黄门郎,赐爵关内。母忧去职。服终,为荥阳太守。自魏黄初大水之后,河济泛溢。祗乃造沈莱堰,至今兖、豫无水患,百姓为立碑颂焉。及帝崩,梓宫在殡,而太傅杨骏辅政,欲悦众心,议普进封爵。祗与骏书曰:“未有帝王始崩,臣下论功者也。”骏不从。入为侍中。时将诛骏,而骏不之知。祗侍骏坐,而云龙门闭,内外不通。祗请与尚书武茂听国家消息,揖而下阶。茂犹坐,祗顾曰:“君非天子臣邪!今内外隔绝,不知国家所在,何得安坐!”茂乃惊起。骏既伏诛,裴楷息瓒,骏之婿也,为乱兵所害。尚书左仆射荀恺与楷不平,因奏楷是骏亲,收付廷尉。祗证楷无罪,有诏赦之。时又收骏官属,祗复启曰:“昔鲁芝为曹爽司马,斩关出赴爽,宣帝义之,尚迁青州刺史。骏之僚佐不可加罚。”诏又赦之。祗多所维正皆如此。氐人齐万年举兵反以祗为行安西军司加常侍率安西将军夏侯骏讨平之迁卫尉以风疾逊位就拜常侍食卿禄秩赐钱及床帐等。及赵王伦辅政,以为中书监,常侍如故,以镇众心。祗辞之以疾,伦遣御史舆祗就职。王戎、陈准等相与言曰:“傅公在事,吾属无忧矣。”其为物所倚信如此。大将军苟晞表请迁都,使祗出诣河阴,修理舟楫,为水行之备。及洛阳陷没,遂共建行台,推祗为盟主,以司徒、持节、大都督诸军事传檄四方。遣子宣将公主与尚书令和郁赴告方伯征义兵,祗自屯盟津小城,宣弟畅行河阴令,以待宣。祗以暴疾,时年六十九。祗自以义诚不终,力疾手笔敕厉其二子宣、畅,辞旨深切,览者莫不感激慷慨。
(选自《晋书·傅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氐人齐万年举兵反/以祗为行安西军司/加常侍/率安西将军夏侯骏讨平之/迁卫尉/以风疾逊位/就拜常侍/食卿禄秩/赐钱及床帐等
B.氐人齐万年举兵反/以祗为行安西军司/加常侍/率安西将军夏侯骏讨平之/迁卫尉/以风疾逊位/就拜/常侍食卿禄秩/赐钱及床帐等
C.氐人齐万年举兵/反以祗为行安西军司/加常侍/率安西将军夏侯骏讨平之/迁卫尉/以风疾逊位/就拜/常侍食卿禄秩/赐钱及床帐等
D.氐人齐万年举兵/反以祗为行安西军司/加常侍/率安西将军夏侯骏讨平之/迁卫尉/以风疾逊位/就拜常侍/食卿禄秩/赐钱及床帐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宫,封建时代君王建立的专门与官员议事的宫殿。文中指武帝建立的议事宫殿。
B.侯,古代的一种爵位,春秋时期属于封建制度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的第二等。
C.太傅,中国古代的职官。古代某段时期的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之一,位次于太师。
D.薨,中国古代称诸侯或大官的死。古代称帝王的死为“崩”,称大夫的死为“卒”。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祗消除水患,百姓称赞。黄河济水泛滥,傅祗主持修筑了沈莱堰,以后兖州、豫州一带没有水患,百姓立碑称颂他。
B.傅祗不畏权贵,敢于直言。太傅杨俊在辅政期间,为了取悦人心,给每个人晋升了爵位,于是傅祗给杨骏写信,批评这件事。
C.傅祗为人开脱,维护道义。在杨骏事件中,杨骏的下属人员被逮捕,傅祗上奏认为这些人不能加以刑罚,皇帝赦免了他们。
D.傅祗严命后人,令人敬佩。傅祗在病重期间手书遗言,对两个儿子严格要求,辞意深切,看了他的遗言的人无不感激慷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尚书左仆射荀恺与楷不平,因奏楷是骏亲,收付廷尉。
(2)王戎、陈准等相与言曰:“傅公在事,吾属无忧矣。”其为物所倚信如此。

同类题3

阅读下文语段,完成各题。

杜 预

①杜预,字元凯,京兆杜陵人也。时帝密有灭吴之计,而朝议多,唯预、羊祜、张华与帝意合。祜病,举预自代,及祜卒,拜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给追锋车,第二驸马。预既至镇,缮甲兵,耀威武,乃精锐,袭吴西陵督张政,大破之,功增封三百六十五户。政,吴之名将也,据要害之地,耻以无备取败,不以所丧之实告于孙皓。预欲间吴边将,乃表还其所获之众于皓。皓果召政,遣武昌监刘宪代之。故大军临至,使其将帅移易,成倾荡之势。

②初,攻江陵,吴人知预病瘿,惮其智计,瓠系狗颈示之,每大树似瘿,辄斫使白,题曰:“杜预颈。”及城平,尽捕杀之。

③预以孟津渡险,有覆没之患,请建河桥于富平津。议者以为殷周所都,历圣贤而不作者,必不可立故也。预曰:“‘造舟为梁’,则河桥之谓也。”及桥成,帝百僚临会,举觞属预曰:“非君,此桥不立也。”对曰:“非陛下之明,臣亦不得施其微巧。” 预公家之事,知无不为。凡所兴造,必考度始终,鲜有败事。

(节选自《晋书·杜预传》,有删改)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而朝议多(______) (2)乃精锐(_______)(3)帝百僚临会(______)
【小题2】对下列两句中“以”字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以功增封三百六十五户   ②以瓠系狗颈示之
A.①②中的“以”都是连词B.①中的“以”是连词,②中的“以”是介词
C.①②中的“以”都是介词D.①中的“以”是介词,②中的“以”是连词
【小题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预欲间吴边将,乃表还其所获之众于皓。
(2)凡所兴造,必考度始终,鲜有败事。
【小题4】第①段中杜预获胜的原因有哪些?
【小题5】第②段表现了杜预□□□□的性格特点,从全文看,这正说明了□□□□的道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含,字世容,陇西狄道人也。侨居始平。少有才干,两郡并举孝廉。安定皇甫商州里年少,恃豪族,欲与结交,含距而不纳,商恨焉。遂讽州以短召含为门亭长。会州刺史郭奕素闻其贤,下车擢含为别驾,遂处群僚之右。司徒选含领始平中正。秦王柬薨,含依台仪,葬讫除丧。尚书赵浚有内宠,疾含不事己,遂奏含不应除丧。本州大中正傅祗以名义贬含。中丞傅咸上表理含曰:“秦王之,悲恸感人,百僚会丧,皆所目见。而今以含俯就王制,谓之背戚居荣,夺其中正。天王之朝,既葬不除,藩国之丧,既葬而除。藩国欲同不除,乃当责引尊准卑,非所宜言耳。今天朝告于上欲令藩国服于下此为藩国之义隆而天朝之礼薄也又云诸王公皆终丧礼宁尽乃叙明以丧制宜隆务在敦重也。”帝不从,含遂被贬,退割为五品。后为始平令。及赵王伦篡位,或谓孙秀曰:“李含有文武大才,无以资人。”秀以为东武阳令。河间王颙表请含为征西司马,甚见信任。顷之,转为长史。颙诛夏侯奭,送齐王冏使与赵王伦,遣张方率众赴伦,皆含谋也。后颙闻二王兵盛,乃加含龙骧将军。初,梁州刺史皇甫商为赵王伦所任,伦败,去职诣颙,颙慰抚之甚厚。含谏颙曰:“商,伦之信臣,惧罪至此,不宜数与相见。”商知而恨之。初,含之本谋欲并去乂、冏,使权归于颙,含因得肆其宿志。既长沙胜齐,颙、颖犹各守藩,志望未允。颙表含为河南尹。时商复被乂任遇,商兄重时为秦州刺史,含疾商滋甚,复与重构隙。商说乂曰:“河间之奏,皆李含所交构也。若不早图,祸将至矣。且河间前举,由含之谋。”乂乃杀含。

(节选自《晋书•李含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朝告于上/欲令藩国服于下/此为藩国之义隆/而天朝之礼薄也/又云诸王公皆终/丧礼宁尽乃叙/明以丧制/宜隆务在敦重也/
B.今天朝告于上/欲令藩国服于下/此为藩国之义隆/而天朝之礼薄也/又云诸王公皆终丧/礼宁尽乃叙/明以丧制宜隆/务在敦重也/
C.今天朝告于上/欲令藩国服于下/此为藩国之义隆/而天朝之礼薄也/又云诸王公皆终丧/礼宁尽乃叙/明以丧制/宜隆务在敦重也/
D.今天朝告于上/欲令藩国服于下/此为藩国之义隆/而天朝之礼薄也/又云诸王公皆终/丧礼宁尽乃叙/明以丧制宜隆/务在敦重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的一种科目,《陈情表》中“察臣孝廉”即是此意。
B.檄,是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中一种上行文书的名称,常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
C.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为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皇子公主。
D.刺,有检核问事的意思。刺史,官职名,刺史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监察制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含少有才干,得到举荐任用。李含在少年时代就表现出了出众的才华,先受到陇西、始平两郡的推荐,后又得到郭奕的提拔重用。
B.李含依礼服丧,遭到诋毁被贬。秦王司马柬去世,李含按制度服丧除丧,却遭到存有私心的赵浚、傅祗等人的中伤诋毁,后被贬官。
C.李含富有谋略,深受上司信任。司马颙杀夏侯奭,派张方投赴司马伦等计策,都出自李含;被司马颙视为心腹,先后被封征西司马、龙骧将军。
D.李含志愿未遂,最终惨遭杀害。李含辅佐司马颙想使其掌管执政大权,但最终愿望还没实现,后在皇甫商的挑唆下,被司马乂所杀。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褚翜(shà)字谋远,少以才干称,袭爵关内侯。于时长沙王义擅权,成都、河间阻兵于外,翜知内难方作,乃弃官避地幽州。后河北有寇难,复还乡里。河南尹举翜行本县事。及天下鼎沸,翜招合同志,将图过江,先移住阳城界。翜与荥阳太守郭秀共保万氏台,秀不能绥众,与将陈抚、郭重等构怨,遂相攻击。翜惧祸及,谓抚等日:“诸君所以在此,谋逃难也。今宜共戮力以备贼,幸无外难,而内自相击,是避坑落井也。郭秀诚为失理应且容之若遂所忿城内自溃胡贼闻之指来掩袭诸君虽得杀秀无解胡虏矣累弱非一宜深思之。”抚等悔悟,与秀交和。时数万口赖翜获全。建兴初,复为梁郡司马。时部将耿奴甚得人情,而专势,翜常优遇之。梁郡太傅王玄为政既急,翜知其不能容奴,因戒之曰:“卿威杀已多,而人情难一,宜深慎之。”玄纳翜言,外羁縻奴,而内怀愤。会迁为陈留,将发,乃收奴斩之。奴余党聚众杀玄。梁郡既有内难,而徐州贼张平等欲掩袭之。郡人遑惑,将以郡归平。翜抚之,众心乃定。成帝初,为左卫将军。苏峻之役,朝廷戒严,以翜为侍中,典征讨军事。既而王师败绩,司徒王导谓翜日:“至尊当御正殿,君可启令速出。”翜即入上大阁,躬自抱帝登太极前殿。导升御床抱帝,翜及钟雅、刘超侍立左右。时百官奔散,殿省萧然。峻兵既入,叱翜令下。翜正立不动,呵之日:“苏将军来觐至尊,军人岂得侵逼!”由是兵士不敢上殿。及峻执政,犹以为侍中。时京邑焚荡,人物凋残,翜收集散亡,甚有惠政。成康七年卒,时年六十七,赠卫将军,谥日穆。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四十七》,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郭秀诚为失理/应且容之/若遂所忿/城内自溃胡贼/闻之/指来掩袭/诸君虽得杀秀/无解胡虏矣/累弱非一/宜深思之
B.郭秀诚为失理/应且容之/若遂所忿/城内自溃/胡贼闻之/指来掩袭/诸君虽得杀秀/无解胡虏矣/累弱非一/宜深思之
C.郭秀诚为失/理应且容之/若遂所忿/城内自溃胡贼/闻之/指来掩袭/诸君虽得杀秀/无解胡虏矣/累弱非一/宜深思之
D.郭秀诚为失/理应且容之/若遂所忿/城内自溃/胡贼闻之/指来掩袭/诸君虽得杀秀/无解胡虏矣/累弱/非一宜深思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守,又称郡守,中国古代的一种地方职官,一般是掌管地方郡一级行政区的地方行政官。
B.“迁”,调动官职,包括升、降、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降级叫迁削、左迁;平级转调叫迁官、转迁。
C.“成帝”“成康”在文中都是年号,“年号”是古代皇帝纪年的名号。
D.“赠”又叫“追赠”,在文中指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褚翜很有才干。和荥阳太守郭秀一起保卫万氏台时,他及时化解了郭秀与部将陈抚、郭重等人之间的矛盾,保全了数万人的生命。
B.褚翜善于安抚。梁郡太傅王玄在褚翜的劝说下放过了专势的耿奴;当徐州贼人张平想趁机突袭梁郡时,褚翜安抚百姓,使之安定。
C.褚翜敢作敢为。苏峻作乱率军攻入皇宫时,褚翜亲自抱着皇帝登上太极前殿,大声呵斥进犯的士兵,苏峻的士兵因此未敢上殿。
D.褚翜为国尽心。苏峻执政之后,京城被焚烧扫荡,人口财物凋敝残败,担任侍中的褚翜收集四散逃亡的百姓,对晋朝颇有贡献。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今宜共戮力以备贼,幸无外难,而内自相击,是避坑落井也。
(2) 建兴初,复为梁郡司马。时部将耿奴甚得人情,而专势,翜常优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