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干宝,字令升,新蔡人也。祖统,吴奋武将军、都亭侯。父莹,丹阳丞。宝少勤学,博览书记,以才器召为著作郎。平杜弢有功,赐爵关内侯。中兴草创,未置史官,中书监王导上疏曰:“夫帝王之迹,莫不必书,著为令典,垂之无穷。宣皇帝廓定四海武皇帝受禅于魏至德大勋等踪上圣而纪传不存于王府德音未被乎管弦陛下圣明,当中兴之盛,宜建立国史,撰集帝纪,上敷祖宗之烈,下纪佐命之勋,务以实录,为后代之准,厌率土之望,悦人神之心,斯诚雍熙之至美,王者之弘基也。宜备史官,敕佐著作郎干宝等渐就撰集。”元帝纳焉。宝于是始领国史。以家贫,求补山阴令,迁始安太守。王导请为司徒右长史,迁散骑常侍。著《晋纪》,自宣帝迄于愍帝五十三年,凡二十卷,奏之。其书简略,直而能婉,咸称良史。性好阴阳术数,留思京房、夏侯胜等传。宝父先有所宠侍婢,母甚妒忌,及父亡,母乃生推婢于墓中。宝兄弟年小,不之审也。后十余年,母丧,开墓,而婢伏棺如生,载还,经日乃苏。言其父常取饮食与之,恩情如生。在家中吉凶辄语之,考校悉验,地中亦不觉为恶。既而嫁之,生子。又宝兄尝病气绝,积日不冷,后遂悟,云见天地间鬼神事,如梦觉,不自知死。宝以此遂撰集古今神祇灵异人物变化。名为《搜神记》,凡三十卷。以示刘惔,惔曰:“卿可谓鬼之董狐。”宝既博采异同,遂混虚实,因作序以陈其志。宝又为《春秋左氏义外传》,注《周易》、《周官》凡数十篇,及杂文集皆行于世。
(节选自《晋书·干宝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宣皇帝廓定四海/武皇帝受禅于魏至德/大勋等踪上圣/而纪传不存于王府德音/未被乎管弦/
B.宣皇帝廓定四海/武皇帝受禅于魏/至德大勋等踪上圣/而纪传不存于王府德音/未被乎管弦/
C.宣皇帝廓定四海/武皇帝受禅于魏/至德大勋等踪上圣/而纪传不存于王府/德音未被乎管弦/
D.宣皇帝廓定四海/武皇帝受禅于魏至德/大勋等踪上圣/而纪传不存于王府/德音未被乎管弦/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爵是中国古代一种用于饮酒的容器,另外也是君主国家贵族的封号,旧说周代有公、侯、子、男四种爵位。
B.著作郎,官名,东汉末始置,属中书省,为编国史之任,晋惠帝时期改属秘书监。其下设著作佐郎、校书郎、正字等官,明代废。
C.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本文是指干宝升任始安太守。
D.《搜神记》是一部记录古代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故事的小说集,大多篇幅短小、情节简单,设想奇幻、极富浪漫色彩。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干宝才能卓著,建有功勋。他年少勤学,博览群书,凭才干被朝廷召任著作郎,在平定杜弢之乱中建立了功勋,被朝廷赐予爵位。
B.干宝受命修史,成果颇丰。他受到中书监王导提携,担任史官,直笔修史,语气委婉,在太守任上修有晋宣帝到晋宣帝到晋愍帝时期的史书。
C.干宝收集逸闻趣事,撰写成书。他父亲所宠侍婢、哥哥死后的奇异经历,激发了他收集神灵怪异人物变化的想法,后撰成《搜神记》三十卷。
D.干宝才学不凡,著述宏丰。他对史学有研究,曾领修国史,著有《晋纪》;他还精通易学,曾对《周易》作注;他还有杂文集流行于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敷祖宗之烈,下纪佐命之勋,务以实录,为后代之准,厌率土之望,悦人神之心。
(2)惔曰:“卿可谓鬼之董狐。”宝既博采异同,遂混虚实,因作序以陈其志。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8-15 09:01: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美姿容,善谈论,博涉文史,以儒雅标名。弱冠而介立,有清操,虽儋石无储,不取非其道。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家贫无人鸣鼓每至哭临之时恒有双鹤警叫复有群雁俱集时人咸以为孝感所至与太常韩康伯邻居,康伯母,贤明妇人也,每闻隐之哭声,辍餐投箸,为之悲泣。既而谓康伯曰:”汝若居铨衡,当举如此辈人。”及康伯为吏部尚书,隐之遂阶清级,累迁晋陵太守。在郡清俭,妻自负薪。迁左卫将军,虽居清显,禄赐皆班亲族,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故前后刺史皆多黩货。朝廷欲革岭南之弊,以隐之为广州刺史。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乃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及卢循寇南海,为循所得。刘裕与循书,令遣隐之还。归舟之日,装无余资。及至,数亩小宅,篱垣仄陋,内外茅屋六间,不容妻子。刘裕赐车牛,更为起宅,固辞。后迁中领军,清俭不革,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赈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时有困绝,或并日而食,身恒布衣不完,妻子不沾寸禄。义熙八年,请老致事,九年,卒。隐之清操不渝,常蒙优赐显赠,廉士以为荣。   
(节选自《晋书•吴隐之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家贫无人/鸣鼓每至哭临之时/恒有双鹤警叫/复有群雁俱集时/人咸以为孝感所至
B.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家贫/无人鸣鼓/每至哭临之时/恒有双鹤警叫/复有群雁俱集时/人咸以为孝感所至
C.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家贫/无人鸣鼓/每至哭临之时/恒有双鹤警叫/复有群雁俱集/时人咸以为孝感所至
D.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家贫无人/鸣鼓每至哭临之时/恒有双鹤警叫/复有群雁俱集/时人咸以为孝感所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20岁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弱冠即指男子二十岁。
B.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武官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C.刺史,职官名。“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
D.致事是指古代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也称“致仕”、“休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隐之儒雅孝顺。他广泛涉猎文史,以儒雅闻名,事奉母亲极尽孝道,使韩康伯之母大受感动,为之悲痛流泪。
B.吴隐之清廉俭朴。他虽有高官显职,但生活勤苦得与贫寒的庶民一样。刘裕赐给他车牛,又为他修造住宅,他坚决推辞。
C.吴隐之饮泉不贪。朝廷任命他为广州刺史,在途经贪泉时,他喝下泉水并赋诗言志,始终坚守了自己“终当不易心”的诺言。
D.吴隐之乐善好施,每月初得到俸禄,只留下自己的口粮,其余部分都赈济给他治下的百姓,家中人靠纺织以供家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卢循寇南海,为循所得。刘裕与循书,令遣隐之还。
(2)隐之清操不渝,常蒙优锡显赠,廉士以为荣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苻洪字广世,略阳临渭氐人也。其先盖有扈之苗裔,世为西戎酋长。始其家池中蒲生长五丈五节如竹形时咸谓之蒲家因以为氏焉。父怀归,部落小帅。先是,陇右大雨,百姓苦之,谣曰:“雨若不止,洪水必起。”故因名曰洪。好施,多权略,骁武善骑射。

属永嘉之乱,乃散千金,召英杰之士访安危变通之术。宗人蒲光、蒲突遂推洪为盟主。刘曜僭号长安,光等逼洪归曜,拜率义侯。曜败,洪西保陇山。石季龙将攻上邽,洪又请降。季龙大悦,拜冠军将军,委以西方之事。季龙灭石生,洪说季龙宜徙关中豪杰及羌戎内实京师。季龙从之,以洪为龙骧将军、流人都督,处于枋头。累有战功,封西平郡公,其部下赐爵关内侯者二千余人,以洪为关内领侯将。冉闵言于季龙曰:“苻洪雄果,其诸子并非常才,宜密除之。”季龙待之愈厚。及石遵即位,闵又以为言,遵乃去洪都督,余如前。洪怨之,乃遣使降晋。后石鉴杀遵,所在兵起,洪有众十余万。

永和六年,帝以洪为征北大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冀州刺史、广川郡公。时有说洪称尊号者,洪亦以谶文有“草付应王”,又其孙坚背有“草付”字,遂改姓苻氏,自称大将军、大单于、三秦王。洪谓博士胡文曰:“孤率众十万,居形胜之地,冉闵、慕容隽可指辰而殄,姚襄父子克之在吾数中,孤取天下,有易于汉祖。”初,季龙以麻秋镇枹罕,冉闵之乱,秋归邺,洪使子雄击而获之,以秋为军师将军。秋说洪西都长安,洪深然之。既而秋因宴鸩洪,将并其众,子健收而斩之。洪将死,谓健曰:“所以未入关者,言中州可指时而定。今见困竖子,中原非汝兄弟所能办。关中形胜,吾亡后便可鼓行而西。”言终而死,年六十六。

(选自《晋书》载记第二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始其家池中蒲生/长五丈/五节如竹/形时咸谓之蒲家/因以为氏焉/
B.始其家池中蒲/生长五丈/五节如竹形/时咸谓之蒲家/因以为氏焉/
C.始其家池中蒲生/长五丈/五节如竹形/时咸谓之蒲家/因以为氏焉/
D.始其家池中蒲/生长五丈/五节如竹/形时咸谓之蒲家/因以为氏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古人出生三个月时取名定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对别人通常称字来表示尊敬。
B.爵,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爵,后代爵位制度不尽相同。
C.拜,我国古代社会授予某人官职为“拜”,例如《张衡传》中的“公车特征拜郎中”等。
D.孤,古代帝王的自谦之词,是“小国之君”的意思,类似的词语还有朕、寡人、不谷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苻洪出身名门。苻洪的祖先世代担任西戎酋长,他的父亲是部落的小帅;永嘉年间,苻洪被族人推举为盟主。
B.苻洪机智多谋。苻洪先后被迫归附刘曜、石季龙,深得他们的信任;他建议石季龙充实京都.因此更受厚待。
C.苻洪骁勇善战。苻洪屡立战功,两千多部下被赐予爵位;冉闵嫉妒苻洪的才能,对石季龙、石遵进言除掉他。
D.苻洪为人宽容。冉闵叛乱时,麻秋被俘,苻洪授予他官职,并且肯定了麻秋定都长安的建议,但终为其所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属永嘉之乱,乃散千金,召英杰之士访安危变通之术。
(2)所以未入关者,言中州可指时而定。今见困竖子,中原非汝兄弟所能办。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殷浩,字深源,陈郡长平人也。浩识度清远,弱冠有美名。或问浩曰:“将莅官而梦棺,将得财而梦粪,何也?”浩日:“官本臭腐,故将得官而梦尸。钱本粪土,故将得钱而梦秽。”时人以为名言。

三府辟,皆不就。除侍中、安西军司,并称疾不起。遂屏居墓所,几将十年。王濛、谢尚犹伺其出处,因相与省之,知浩有确然之志。既反,相谓曰:“深源不起,当如苍生何!”庾翼贻浩书曰:济一时之务,须一时之胜,何必德均古人,韵齐先达邪!”浩固辞不起。建元初,简文帝时在藩,始综万机,卫将军褚裒荐浩。浩上疏陈让。自三月至七月,乃受拜焉。

时桓温既灭蜀,威势转振,朝廷惮之。简文帝以浩有盛名,朝野推伏,故引为心膂,以抗于温,于是与温颇相疑贰。王羲之密说浩,令与桓温和同,不宜内构嫌隙,浩不从。

胡中大乱,朝廷欲遂荡平关、河,于是以浩为中军将军。浩既受命,以中原为己任,上疏北征。次山桑,而襄反,浩惧,退保谯城,器械军储皆为襄所掠,士卒多亡叛。桓温素忌浩,及闻其败,上疏罪浩。竟坐废为庶人

浩少与温齐名,而每心竞。温尝问浩:“君何如我?”浩曰:“我与君周旋久,宁作我也。”温既以雄豪自许,每轻浩,浩不之惮也。浩虽被黜放,口无怨言,虽家人不见其有流放之戚。但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后温将以浩为尚书令遗书告之浩欣然许焉将答书虑有谬误开闭者数十竟达空函大忤温意由是遂绝永和十二年卒。

(选自《晋书·殷浩传》,有删改)

注襄:姚襄。羌人,后归东晋,与殷浩不合,判而北归。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后温将以浩为尚书令/遗书告之浩/欣然许焉/将答书虑/有谬误/开闭者数十/竟达空函大/忤温意/由是遂绝/
B.后温将以浩为尚书令/遗书告之浩/欣然许焉/将答书/虑有谬误/开闭者数十/竟达空函大/忤温意/由是遂绝/
C.后温将以浩为尚书令/遗书告之/浩欣然许焉/将答书虑/有谬误/开闭者数十/竟达空函/大忤温意/由是遂绝/
D.后温将以浩为尚书令/遗书告之/浩欣然许焉/将答书/虑有谬误/开闭者数十/竟达空函/大忤温意/由是遂绝/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人,因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B.文帝,文中指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C.中原,文中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华夏民族的摇篮。
D.庶人,文中指无官爵的平民。“废为庶人”意为被削去官职,成为平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殷浩才智出众。有人问他,为什么做官时梦见棺材,得财时梦见粪土,他的回答充满智慧,当时的人把他的回答作为名言。
B.殷浩受到赏识。朝廷多次征召他出来做官,很多人都希望他出来做官,庾翼还写信给他,希望他出来做官。
C.殷浩不畏权贵。桓温灭蜀后,权势大涨,简文帝因为殷浩名声大,把他作为心腹,抗衡桓温,桓温派人求和,被他拒绝。
D.殷浩遭人忌恨。他年轻时和桓温齐名,两个人有心结,在他受命讨伐胡人遭遇失败时,桓温趁机上疏谴责他。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濛、谢尚犹伺其出处,因相与省之,知浩有确然之志。
(2)温既以雄豪自许,每轻浩,浩不之惮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纳字祖言。少有清操,贞厉绝俗。初镇军大将军、武陵王掾,州举秀才。太原王述雅敬重之,引为建威长史。累迁黄门侍郎、本州别驾、尚书吏部郎,出为吴兴太守。将之郡,先至姑孰辞桓温,因问温曰:“公致醉可饮几酒?食肉多少?”温曰:“年大来饮三升便醉,白肉不过十脔。卿复云何?”纳曰:“素不能饮,止可二升,肉亦不足言。”后伺温闲,谓之曰:“外有微礼,方守远郡,欲与公一醉,以展下情。”温欣然纳之。时王坦之刁彝在坐及受礼唯酒一斗鹿肉一拌坐客愕然纳徐曰明公近云饮酒三升纳止可二升今有一斗以备杯杓余沥温及宾客并叹其率素更敕中厨设精馔酣饮极叹而罢。纳至郡,不受俸禄。顷之,拜左民尚书,领州大中正。将应召,外白宜装几船,纳曰:“私奴装粮食来,无所复须也。”临发,止有被襆而已,其余并封以还官。迁太常,徙吏部尚书,加奉车都尉、卫将军。谢安尝欲诣纳,而纳殊无供办。其兄子俶不敢问之,乃密为之具。安既至,纳所设唯茶果而已。俶遂陈盛馔,珍羞毕具。客罢,纳大怒曰:“汝不能光益父叔,乃复秽我素业邪!”于是之四十。其举措多此类。后以爱子长生有疾,求解官营视,兄子禽又犯法应刑,乞免官谢罪。诏特许轻。顷长生小佳,喻还摄职。寻迁尚书仆射,转左仆射,加散骑常侍。俄拜尚书令,常侍如故。恪勤贞固,始终不渝。时会稽王道子以少年专政,委任群小,纳望阙而叹曰:“好家居,纤儿欲撞坏之邪!”朝士咸服其忠亮。寻除左光祿大夫、开府仪同三司,未拜而卒,即以为赠。

(节选自《晋书•陆纳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王坦之刁彝在/坐及受礼/唯酒一斗/鹿肉一拌/坐客愕然/纳徐曰/明公近云饮酒三升/纳止可二升/今有一斗/以备杯杓余浙/
B.时王坦之刁彝在坐/及受礼/唯酒一斗/鹿肉一袢/坐客愕然纳/徐曰/明公近云饮酒三升/纳止可二升/今有一斗/以备杯杓余沥/
C.时王坦之刁彝在坐/及受礼/唯酒一斗/鹿肉一袢/坐客愕然/纳徐曰/明公近云饮酒三升/纳止可二升/今有一斗/以备杯杓余沥/
D.时王坦之刁彝在/坐及受礼/唯酒一斗/鹿肉一拌/坐客愕然纳/徐曰/明公近云饮酒三升/纳止可二升/今有一斗/以备杯杓余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征、辟,是一种擢用人才的制度,朝廷召之称“辟”,三公以下召之称“征”。
B.秀才,曾为避汉光武帝刘秀讳称为“茂才”,汉以来为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
C.杖刑,是古代刑罚之一,指用荆条或大竹板抽打受刑者的背部、臀部和腿部。
D.仆射,官名,秦始置。汉建始四年,置尚书五人,一人为仆射,位仅次于尚书令,职权渐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纳虑事周全,招待节俭适度。陆纳在出任前,先去姑孰向桓温告辞,并询问桓温酒食的量;等到与桓温闲坐时,所备酒食是按桓温和自己平时的量准备的。
B.陆纳廉洁奉公,很是清廉自律。他是一郡太守,却不接受本应得的俸禄;离任履新之际,让私奴装运粮食而不另外借船,只带走自己的衣被,其余归还公家。
C.陆纳注重清名,对权贵不破例。谢安拜访,陆纳只拿茶果招待,可陆俶却拿出美酒佳肴,陆纳因这件事玷污了他的清名很生气,当场就杖责了陆俶。
D.陆纳注重亲情,勇于承担责任。他的爱子长生生病,他主动请求辞去官职以回家照料儿子;他兄弟的儿子陆禽受刑后,他请求免去自己的官职来谢罪。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温及宾客并叹其率素,更敕中厨设精馔,酣饮极欢而罢。
(2)纳望阙而叹曰:“好家居.,纤儿欲撞坏之邪?”朝士咸服其忠亮。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郑冲,字文和,荥阳开封人也。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及魏文帝为太子,搜扬侧陋①,命冲为文学,累迁尚书郎,补陈留太守。冲以儒雅为德,莅职无干局之誉,箪食媪袍,不营资产,世以此重之。大将军曹爽引为从事中郎,转散骑常侍、光禄勋。嘉平三年,拜司空。及高贵乡公讲《尚书》,冲执经亲授,与侍中郑小同俱被赏赐。俄转司徒。常道乡公即位,拜太保,位在三司之上,封寿光侯。冲虽位阶台辅,而不预世事。时文帝辅政,平蜀之后,命贾充、羊祜等分定礼仪、律令,皆先谘于冲,然后施行。

及魏帝告禅,使冲奉策。武帝践祚,拜太傅,进爵为公,顷之,司隶李憙、中丞侯史光奏冲及何曾、荀顗等各以疾病,俱应免官。帝不许。冲遂不视事,表乞骸骨。优诏不许,遣使申喻。冲固辞,上貂蝉印绶,诏又不许。泰始六年,诏曰:“昔汉祖以如人善任,克平宇宙,推述勋劳,归美三俊。遂与功臣剖符作誓,藏之宗庙,副在有司,所以明德庸②勋,藩翼王室者也。昔我祖考,遭世多难,揽授英俊,与之断金,遂济时务,克定大业。太傅寿光公郑冲、太保郎陵公何曾、太尉临淮公荀顗各尚德依仁,明允笃诚,翼亮先皇,光济帝业。故司空博陵元公王沈、卫将军钜平侯羊祜才兼文武,忠肃居正,甚嘉之。”

九年,冲又抗表致仕。明年薨。帝于朝堂发哀,追赠太傅,赐秘器,朝服,衣一袭,钱三十万,布百匹。谥曰成。

(节选自《晋书·郑冲传》)

(注)①搜:寻找。扬:选拔、举荐。侧:同“仄”。侧陋:隐伏,卑微,引申指地位低微。②庸:古同“佣”,雇佣,任用。
【小题1】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
B.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
C.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
D.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指从京城调出,到地方为官。文中郑冲由京官尚书郎补任地方官陈留太守。
B.朕,我,我的。秦以前,不论尊卑,皆自称朕;后自秦始皇起,用为皇帝自称。
C.致仕,指古代官员自请加职或升职。
D.秘器,指棺木。郑冲去世时,武帝为了表示对郑冲的恩宠,赐给他棺木以安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冲注重修养,作风朴素。任陈留太守时,他把儒雅作为自己追求的道德境界,任职不求美名,吃蔬食,穿麻絮袍子,不营私产,世人因此看重他。
B.郑冲洁身自好,受人尊重,做太保时,级别虽已和宰相相同,但他从来不参与世俗的事务;贾充、羊祜等人制定礼仪、法律制度,都是先求教于他。
C.郑冲是武帝的心腹之臣。在李憙、史光等人以疾病为由奏请免去郑冲等人的官职时,武帝依然对郑冲坚信不疑,并一次次地驳回他的辞职申请。
D.郑冲受到皇帝的称赞,皇帝通过赞美汉高祖刘邦的知人善任,回顾祖辈君臣的通力协作,进而夸赞了郑冲等人的勋劳,并间接表达了赏识之意。
【小题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高贵乡公讲《尚书》,冲执经亲授,与侍中郑小同俱被赏赐。
(2)昔我祖考,遭世多难,揽授英俊,与之断金,遂济时务,克定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