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柳)謇之,字公正,仪容甚伟,风神爽亮,进止可观。为童儿时,周齐王遇之于途,异而与语,大奇之,因奏为国子生。以明经擢第,拜宗师中士,转守庙下士。武帝尝有事太庙,謇之读祝文,音韵清雅,观者属目。帝善之,擢为宣纳上士,寻迁内史舍人,历兵部、司勋二曹侍郎。朝廷以謇之有雅望,善谈谑,又饮酒至一石不乱,由是,每梁、陈使至,辄令接对。出入十余年,每参掌敷奏。会吐谷浑来降,朝廷以宗女光化公主妻之,以謇之兼散骑常侍,送公主于西域。及突厥启人可汗求和亲,复令謇之送义成公主于突厥。前后使二国,得赠马二千余匹,杂物称是,皆散之宗族,家无余财。出为肃、息二州刺史,俱有惠政。炀帝践祚,复拜光禄少卿。时元德太子初,朝野注望,以齐王当立。帝方重王府之选,拜为齐王长史。帝法服临轩,命齐王立于西朝堂,遣吏部尚书牛弘、内史令杨约、左卫大将军宇文述等从殿廷引謇之诣齐王所,西面立。弘宣敕谓齐王曰:“我出蕃之初,时年十二。先帝立我于西朝堂,乃令高颎、虞庆则、元旻等从内送王子相于我。诫我曰:‘以汝未更世事今令子相作辅于汝事无大小皆可委之无得昵近小人疏远子相若从我言者,有益于社稷,成立汝名行;如不用此言,唯国及身,败无日矣。’吾受敕,不敢失坠。微子相之力,吾几无今日矣。若与謇之从事,一如子相也。”又敕謇之曰:“今以卿作辅于齐,副朕所望。若齐王德业修备,富贵自当钟卿一门。若有不善,罪亦相及。”时齐王擅宠,乔令则之徒,深见昵狎,謇之虽知其非,不能匡正。及王得罪,謇之竟坐除名。及帝幸辽东,召检校燕郡事。卒于洭口。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五十二》,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以汝未更世事/今令子相作辅/于汝事/无大小/皆可委之/无得昵近小人/疏远子相/
B.以汝未更世事/今令子相作辅于汝/事无大小/皆可委之/无得昵近小人/疏远子相/
C.以汝未更世事/今令子相作辅于汝事/无大小/皆可委之/无得昵近小人/疏远子相/
D.以汝未更世事/今令子相作辅于汝/事无大小/皆可委之/无得昵/近小人疏远子相/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第指科举考试及第,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称为“第”,“擢”有提拔,提升之意。
B.祝文作为古代拜祭神灵或祖先的文辞,内容以祭拜神灵、告慰先祖、祈求庇佑为主。
C.中国古代对人的死亡在说法上有尊卑之分,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为“薨”。
D.社稷是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神灵,也指国家,其中“社”为谷神,“稷”为土神。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謇之举止大方,展现不凡气度。他仪态容貌魁伟,风度神采清爽明亮,担任守庙下士时,奉命朗读祝文,获得听众的赞赏。
B.柳謇之善于言辞,颇有外交才能。他有声望,口才好,加上酒量不错,所以每次梁、陈使者到来,朝廷就让他负责接待事宜。
C.柳謇之不慕富贵,愿意分享财物。他担任肃、息两州刺史时,送公主出嫁得到的马匹等物品都分给族人,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
D.柳謇之深得重用,受命辅佐齐王。隋炀帝挑选柳謇之辅佐齐王的品德和学业,举行隆重的宣旨仪式,并叮嘱柳謇之要担起重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童儿时,周齐王遇之于途,异而与语,大奇之,因奏为国子生。
(2)时齐王擅宠,乔令则之徒,深见昵狎,謇之虽知其非,不能匡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3-03 08:01:4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郑述祖,字恭文,荥阳开封人。祖羲,魏中书令。父道昭,魏秘书监。述祖少聪敏,好属文,有风检,为先达所称誉。释褐司空行参军。天保初,累迁太子少师、仪同三司、兖州刺史。时穆子容为巡省使叹曰古人有言闻伯夷之风贪夫廉懦夫有立今于郑兖州见之矣。

初,述祖父为光州,于城南小山起斋亭,刻石为记。述祖时年九岁。及为刺史,往寻旧迹,得一破石,有云:“中岳先生郑道昭之白云堂。”述祖对之呜咽,悲动群僚。有人入市盗布,其父怒曰:“何忍欺人君!”执之以归首,述祖特原之。自是之后,境内无盗。人歌之曰:“大郑公,小郑公,相去五十载,风教犹尚同。”

述祖能鼓琴,自造《龙吟十弄》,云尝梦人弹琴,寤而写得。当时以为绝妙。所在好为山池,松竹交植。盛馔以待宾客,将迎不倦。未贵时,在乡单马出行,忽有骑者数百,见述祖皆下马,曰“公在此”,行列而拜。述祖顾问从人,皆不见,心甚异之。未几备征,终历显位。及病笃,乃自言之。且曰:“吾今老矣,一生富贵足矣,以清白之名遗子孙,死无所恨。”遂卒于州。述祖女为赵郡王睿妃。述祖常坐受王拜,命坐,王乃坐。妃薨后,王更娶郑道荫女。王坐受道荫拜,王命坐,乃敢坐。王谓道荫曰:“郑尚书风德如此,又贵重宿旧,君不得譬之。”子元德,多艺术,官至琅邪守。

(唐•李百药《北齐书•列传第二十一》)

注:①斋亭,供斋祀用的亭子。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时穆子容/为巡省使叹/曰/古人有言/闻伯夷之风贪/夫廉懦夫有立/今于郑兖州/见之矣。
B. 时穆子容为巡省使/叹曰/古人有言/闻伯夷之风/贪夫廉/懦夫有立/今于郑兖州见之矣。
C. 时穆子容/为巡省使叹/曰/古人有言/闻伯夷之风/贪夫廉/懦夫有/立今于郑/兖州见之矣。
D. 时穆子容为巡省使/叹曰/古人有言/闻伯夷之风贪/夫廉懦夫有/立今于郑/兖州见之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释褐,即脱去平民衣服。借指始任官职;后指进士及第授官。
B. 郑兖州是以官职称传主。古人使用称谓很讲究,关系不同、身份地位不同对人的称谓都可能不同。
C. 铭是刻写在石头上记述生平、事件或警诫自己的文字。后逐步形成为一种文体。
D. 艺术在古代指的是六艺以及术数、方技等各种技能;也可以特指经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述祖才德出众。他小时候因会写文章,能约束自己的言行,被先贤称赞过。他创作的琴曲,被当时的人认为绝妙。富贵之后与人交游,他置办的酒食很丰盛,而且送往迎来不知疲倦。
B. 述祖访寻父亲遗迹,只得到一块破损的石头,他呜咽不止,不仅仅是哭白云堂不存,念想断绝,也是哭历史无情,所有人都难免被历史湮没的悲剧命运。所以述祖哭石,悲痛之情能够感动群僚。
C. 述祖父子为政宽仁,善于教化。有人盗布,述祖的父亲抓住了偷布贼,述祖却破例宽恕了他,从此以后,境内没有盗贼。因此,光州人歌颂他们:“大郑公,小郑公,相距五十年,风俗教化还一样。”
D. 述祖历任要职,庄严持重,受人尊敬。述祖的女儿是赵郡王高教的妃子,述祖经常坐着接受郡王行翁婿之礼。郑妃去世后,赵郡王娶了郑道荫之女,郡王对岳父的礼数大变,说:“您不能跟郑尚书比。”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述祖能鼓琴,自造《龙吟十弄》,云尝梦人弹琴,寤而写得。
(2)吾今老矣,一生富贵足矣,以清白之名遗子孙,死无所恨。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鄞有高世之士,曰骆先生以大,貌严而气刚,行峻而言直,学广闻多。落落不与世俗相俯仰,一语之不合,一事之不谐,则望望而去,终其身不齿。以故世之士子,鲜有当乎其意,与为忘形交者。然独视菊如贤友朋。

每岁即小斋之外,罗植数百本。春而锄,夏而灌,秋编其干而屏列之。当天气始肃,寒英盛开,披鹤氅衣,戴折角巾携九节杖,巡行圃中。见夫幽姿劝质,凌厉风霜,则思厉节操,处坚瘁而不屈。见夫黄而不杂得土之中则思正色独立使君子有所敬而小人有所畏。见夫早培晚盛,不竞不争,则思居谦处让,退可以无咎而进为有悔。见夫味甘而气馨,品高而性介,则思蓄用以待时,洁身而处俗,不与黄茅白苇俱出于斯世。凡是数者,一或不类于是菊,又为之徘徊花下,仰视,俯而思,且愧而且责。必也物我两忘,彼此无间,然后与之曹出乎轩窗寂寞之滨,并驱乎草木摇落之际。若相磋以道,相以德,不自知其情之孚而身之化也。夫如是,菊也,先生也,真所谓贤友朋也。

菊有贤友朋之象,而先生犹爱之如此,况世之贤士子乎?是故无贤士子则已,有则必为先生之爱,如爱斯菊矣。先生爱贤之心,岂果有异于爱菊之心乎?呜呼:菊不能以自贤,惟先生能贤之。士子不能自知其不贤,惟先生能知之。贤也吾爱,不贤也吾其弃。呜呼,安得贤如是菊陶姓而潜名者与之论先生之交际哉!

(取材于元戴良《爱菊说》)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则望望而去,终其身不齿( ) (2)与为忘形交者( )
(3)则思厉节操 ( ) (4)若相磋以道,相以德 ( )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学广闻多   仰视,俯而思
B.夫如是,菊也 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C.贤也吾爱   皆出于此乎?
D.有则必为先生之爱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
【小题3】用“/”为文中划波浪线语句断句
见夫黄而不杂得土之中则思正色独立使君子有所敬而小人有所畏。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春而锄,夏而灌,秋编其干而屏列之。
(2)先生爱贤之心,岂果有异于爱菊之心乎?
【小题5】作者借骆先生这一形象,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