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列这首诗,完成小题
春夕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注:①崔涂,终生飘泊,自称是“孤独异乡人”,此诗是诗人旅居湘鄂时所写。
②五湖,指春秋越国大夫范蠡隐居的太湖,这里指崔涂的家乡富春江一带。
【小题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小题2】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10-10 11:04: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何武传

皮日休

何武者,寿之骁卒也。故为步卒将,戍邻霍岳。岳生名荈,有负其贩者,多强暴民。民不便,必诉于将。武之至也,责其强暴者,尽擒而之,俟簿圆,将申寿守请杀之。强暴之党惧且死,乃诬诉武于寿守,且曰:“不顺守命,擅生杀于外。”寿之守严悍不可犯,苟闻不便于民,虽剧寮贵吏,皆得辱杀之。至是闻武罪,如乳虎逼触,怒蝮遭伤,其将害也可知,乃命劲卒将命拲武至府。武已知理可申,不奈守严悍,必当受枉刑,乃乐而死矣。至则守怒而责武以其过,武善媚对,又肢体魁然,长于投石拔距之事,守雅爱是类,翻然之,黜其职一级。武曰:“吾今日不归地下,真守之赐也。请得以命报。”

居未久,寿之指邑日枞阳,野寇四起,其邑将危。武请于守日:“此真某毕命之秋也。”守壮之,复其故职,奉命为贰将,领偏师自问道入枞阳.不意伏盗于丛翳问,兵尽骇逃,武独斗死。

(注释)①寿:州名。②霍岳:地名。③荈:茶。④剧寮:重要的属官。寮,同“僚”。⑤拲:两手带上镣铐。⑥投石拔距:当时军中习武游戏,⑦指邑:属县。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尽擒而
(2)乃乐而死矣
(3)翻然
(4)不意伏盗于丛翳间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民不便,必诉将   因击沛公
B.尽擒械之 掘野鼠去草食食之
C.剧寮贵吏,皆得辱杀之 盛衰之理,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D.至则守怒而责武其过 问征夫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小题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不顺守命,擅生杀于外。
(2)守壮之,复其故职。
【小题4】文章以“怒而责武”、“翻然释之”、“壮之”来表现寿州太守对何武态度的变化,分析其主要作用。
【小题5】本文表现了何武         的品质。(每一小点的概括都在四个字以内)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悲剡溪古藤文

唐舒元舆

(1)剡溪上绵四五百里,多古藤,株桥逼土。虽春入土脉,他植发活,独古藤气候不觉,绝尽生意。予以为本乎地者,春到必动,此藤亦本于地,方春且有死色,遂问溪上人。有道者言:溪中多纸工刀斧斩伐无时擘剥皮肌以给其业。噫!藤虽植物者,温而荣,寒而枯,养而生,残而死,亦将似有命于天地间。今为纸工斩伐,不得发生,是天地气力,为人中伤,致一物疵疠之若此。

(2)异日过数十百郡,洎东雒西雍(1),历见言书文者,皆以刻纸相夸。乃寤见刻藤之死,职正由此,此过固不在纸工。且今九牧士人,自专言能見文章户牖者,其数与麻竹相多。听其语,其自重皆不啻掘骊龙珠。虽苟有晓寤者,其论甚寡。不胜众者亦皆敛手无语,胜众者果自谓天下之文章归我,遥轻傲圣人道,使《周南》《召南》风骨折入于《折扬》《皇葶》(2)中,言偃、卜子夏(3)文学陷入于淫靡放荡中。比肩握管,动盈数千百人,数千百人下笔动数千万言,不知其为谬误,日日以纵,自然残藤命易甚桑叶,波濂颓遝,未见其止。如此则绮文妄言辈,谁非书刻纸者耶!纸工嗜利,晓夜斩藤以鬻之,虽举天下为剡溪,犹不足以给,况一剡溪者耶?以此恐后之日不复有藤生于刻矣。

(3)大抵人间费用,苟得着其理,则不枉之。道在则暴耗之过,荚由横及于物。物之资人,亦有其时,时其斩伐,不为天阏。予谓今之错为文者,皆天阏判溪藤之流也。藤生有涯而错为文者无涯。无涯之损物,不直于刻藤而已。予所以取刻藤以寄其悲。

注释(1)东单西雍:指东都洛阳、西都长安。(2)《折扬》《皇》:代指世俗音乐。(3)言偃卜子夏:都是孔子弟子,在孔门以文学见称。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日日纵 但刘日薄西山
B.温荣,寒而枯    吾尝终日思矣大
C.不知其谬误 冰,水之而寒于水
D.物资人,亦有其时 师道不传也久矣
【小题2】第(1)段划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溪中多纸工刀斧斩伐/无时擘剥皮肌/以给其业
B.溪中多纸/工刀斧斩伐无时/擘剥皮肌/以给其业
C.溪中多纸工斧斩伐/无时擘剥/皮肌以给其业
D.溪中多纸工斧斩伐无时/擘剥皮肌/以给其业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无涯之损物,不直于剡藤而已。予所以取剡藤以寄其悲。
【小题4】本文在说理上最主要的特点是:囗囗囗囗
【小题5】评析本文所表达的思想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