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小题。
观魏博何相公猎阅
张祜
晓出禁城东,分围浅草中。
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
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
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事件,为全诗奠定了豪壮凄凉的感情基调。
B.诗人很懂得色彩的运用和细节的描写,“浅草”“红旗”“白马”,写出环境色彩的艳丽,“分围”“向日”“迎风”,写出场面的宏大,烘托了晨猎的氛围。
C.颔联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是指对“分围浅草”的具体展开,同时又为颈联详写狩猎者的形象做了铺垫。
D.“万人齐指”,既描写了狩猎场面之大,又交代了观猎的人之多,还从侧面衬托了狩猎者技艺的高超。
E. 纵观全诗,描写手法多样,既有场面的渲染也有人物刻画,有正面的描写也有侧面的烘托,有动态也有静态,表现了诗人圆熟高超的描写技巧。
【小题2】诗歌塑造了一位英雄射手的形象,请结合有关诗句分析这一形象的特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10-09 05:01:2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薛端,字仁直,本名沙陀。有志操,遭父忧,居丧合礼。与弟裕励精笃学,不交人事。年十七,司空高乾邕辟为参军。赐爵平阴男。

魏孝武西迁,周文令大都督薛崇礼据龙门,引端同行。崇礼寻失守,降东魏。东魏遣行台薛修义督乙干贵西度,据杨氏壁。与宗亲及家僮等先在壁中,修义乃令其兵逼端等东度。方欲济河,会日暮,端密与宗室及家僮等叛之。修义亦遣骑追,端且战且驰,遂入石城栅,得免。栅中先有百家,端与并力固守。贵等数来慰喻,知端无降意,遂拔还河东。东魏又遣其将贺兰懿、南汾州刺史薛琰达守杨氏壁。端率其属,并招喻村人,多设奇兵以临之。懿等疑有大军,便东遁,赴船溺死者数千人。端收其器械,复还杨氏壁。

端性强直,每有奏请,不避权贵。周文嘉之,故赐名端,欲令名质相副。自居选曹,先尽贤能,虽贵游子弟,才劣行薄者,未尝升擢之。大军东讨柱国李弼为别道元帅妙简英寮数日不定周文谓弼曰为公思得一长史无过薛端弼对曰真才也乃遣之

魏帝废,近臣有劝文帝践极,文帝召端告之。端以为三方未一,遽正名号,示天下以不广。请待龛翦僭伪,然后俯顺乐推。文帝抚端背曰:“成我者卿也。卿心既与我同,身岂与我异。”遂脱所著冠带袍裤并以赐之。端久处选曹,雅有人伦之鉴,其所擢用,咸得其才

周孝闵帝践阼,进爵为公。晋公护将废帝,召群臣议之。端颇具同异,护不悦,出为蔡州刺史。为政宽惠,人吏爱之。转基州刺史。总管史宁遣司马梁荣催令赴任。蔡州父老诉荣,请留端者千余人。至基州未几,卒。遗诫薄葬,府州赠遗,勿有所受。

(选自《北史•薛端传》,有删改)

(注)①周文:周文帝。②护:宇文护。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军东讨柱国李弼/为别道元帅/妙简英寮/数日不定/周文谓弼曰/为公思/得一长史无过薛端/弼对曰/真才也
B.大军东讨柱国李弼/为别道元帅/妙简英寮/数日不定/周文谓弼曰/为公思得一长史/无过薛端/弼对曰/真才也
C.大军东讨/柱国李弼为别道元帅/妙简英寮/数日不定/周文谓弼曰/为公思/得一长史无过薛端/弼对曰/真才也
D.大军东讨/柱国李弼为别道元帅/妙简英寮/数日不定/周文谓弼曰/为公思得一长史/无过薛端/弼对曰/真才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丧:古代人父母去世后,在家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也称居忧、守丧等。
B.践祚:指古代帝王新即位,升宗庙东阶以主祭;指帝王即位。文中指周孝闵帝即位。
C.公:爵位,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从周代到清朝,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
D.刺史:自汉设立,本为监察官,后得到进一步发展,由监察官变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名称也有变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端忠君爱国,积极抗击敌军。面对敌将的劝诱,他拒不投降;他与民众一起坚守石城栅,打退了贺兰懿的进攻,收复了杨氏壁。
B.薛端为人正直,选人唯才是举。他每次奏请不回避权贵,得到周文帝的嘉奖;他选拔人才不以门第高贵为标准,而是先看德才。
C.薛端敢于直谏,提出不同意见。他劝说文帝不要匆忙登基称帝号;当宇文护要废黜孝闵帝时,他极力反对,结果得罪了宇文护。
D.薛端治政有方,深得别人尊重。他任蔡州刺史,施政宽厚,深得人心;当他改任基州刺史时,蔡州百姓纷纷请求上级让其留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方欲济河,会日暮,端密与宗室及家僮等叛之。
②端久处选曹,雅有人伦之鉴,其所擢用,咸得其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