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晚野步
贯休
①
闲步不觉远,萧萧木落初。
诗情抛阃阈
②
,江影动襟裾。
阁北鸿行出,霞西雨脚疏。
金峰秋更好,乞取又何如。
【注】①贯休(832-912),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唐末五代前蜀画借、诗僧。②阃阈,门限、门户。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的第一句是诗人内心闲适的外化,诗人心境淡然,故不觉得道路遥远,此处的“闲”字不是闲置无事,而是恬淡悠闲、自由自在的表现。
B.诗的第二句,用了白描手法,文字浅白,意蕴幽深,既点出初秋时令,又描绘了秋叶飘飞的情状,“萧萧”一词兼具声形。
C.“诗情抛阃阈”表现了诗人“秋晚野步”,将诗情留在家中,眼前一片空旷,内心更是无欲,对周围景物视而不见的僧人心态。
D.“江影动襟裾”描绘出诗人来到江边,江风吹动衣襟、诗人形象倒映在水中的画面,虚实相间,显得生动形象,富有美感。
E. 诗的颈联描写的是远景,对仗工整,有形有色,动静结合,前一句点出了季节为秋,后一句点出时间是傍晚,的确是诗中佳句。
【小题2】对尾联中“乞取又何如”的含义,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10-18 06:05: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上曲
耿湋
惯习干戈事鞍马,初从少小在边城。
身微久属千夫长,家远多亲五郡兵。
懒说疆场曾大获,且悲年鬓老长征。
塞鸿过尽残阳里,楼上凄凄暮角声。
【小题1】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和技巧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首联的意思是写自己少小长在边塞,早已习惯于戎马生活,从质朴的语言中可以看出诗人的哀伤情绪。
B.尾联“塞鸿过尽残阳里”描写的是夕阳西下,塞外的鸿雁已经纷纷飞走,消失在遥远的天际,展现的是一幅壮阔凄凉的夕阳鸿雁秋景图。
C.诗歌尾联以景作结,借助“塞鸿”“残阳”“暮角声”等意象,营造了凄凉的意境,凸显常年战乱后的荒凉,也表现出诗人的伤感。
D.诗歌以边塞为题材,比较真切地描写出了在纷乱的时代背景下的个人遭际,不但是这一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同时也饱含诗人个人情感。
E.全诗有叙事,有抒情,有景物描绘,意境优美,不深琢削,于平淡质朴中,凸显常年战乱后的荒凉,展示了诗人戍边的感受。
【小题2】全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南海旅次
【唐】曹松
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遣有书来。
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
【注】无雁处:大雁在秋天由北方飞向南方过冬,据说飞至湖南衡山则不再南飞了。南海在衡山以南,故曰“无雁处”。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不落窠臼,一反登高望远的传统写法,别有新意,“裁”把无形的“归思”比成有形的可剪断之物。
B.颔联巧妙运用鸿雁南飞不过衡山回雁峰的传说,极写距离故园的遥远,表现诗人寄不出家书的沮丧心情。
C.颈联出句写晨景,是说随着城头凄凉的晓角声晨霜消尽;对句写晚景,是说伴着夜晚的残潮明月复出。
D.颈联的描写使读者想起唐诗中“三奏未终天便晓,何人不起望乡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诗句。
E. 本诗以登高为线索,着力突出登高、家信、月色、春光在诗人心中激起的反响,来表现他羁留南海的乡思。
【小题2】本诗表现了诗人哪些复杂情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谪岭南道中作
李德裕
岭水争分路转迷,枕榔椰叶暗蛮溪。
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五月台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
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
注这首七言律诗,是李德裕在唐宣宗李忱即位后贬岭南时所作。
【小题1】下列对诗歌内容和写作技巧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的“争”字,用了拟人手法,点出了“路转迷”的原因,好像道路纡曲,使人迷失方向是“岭水”故意“争分”造成的。
B.颔联表面写在谪贬途中处处提心吊胆的情况,实际上诗人运用双关的写法,用“毒雾” “蛇草”等来借代奸佞小人,从而表达对他们的憎恶和畏惧之情。
C.颈联转向南方风物的具体描写,在写景中表现出一种十分惊奇的异乡之感。
D.最后一句暗用《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中“越鸟巢南枝”句意,十分贴切而又意味深长。
【小题2】颔联的心理描写有什么作用?
【小题3】结尾两句表现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梦李白(其二) 杜南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意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贯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开头两句,见浮云面念游子,通过比兴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李白的想念之情。
B.“告归”两句,写李白的神态,”江湖”两句写诗人劝李白同有制廷,不要浪进江湖。
C.诗中从各个侧面封画了李白的形象,其形可见,其声可间,其情可感,如在眼前。
D.诗歌通过对梦境的描述,反映出李自这位才华横做的诗人对不幸命送的不平之气。
【小题2】全诗体现了诗人与李白怎么样的关系?请简要概括说明。
同类题5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青玉案
黄公度
①
邻鸡不管离怀苦,又还是、催人去。回首高城音信阻。霜桥月馆,水村烟市,总是思君处。
裛
②
残别袖燕支雨
③
,谩留得、愁千缕。欲倩归鸿分付与。鸿飞不住,倚阑无语,独立长天暮。
(注) ①黄公度:福建人,此时在泉南任职期满,秦桧假借君命令他速回都城临安。②裛(yì):沾湿。③燕支雨:夹着胭脂的泪水纷落如雨。
【小题1】(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句运用了拟人手法,以对报晓邻鸡的埋怨表明自己不愿离开的心情。
B.词中“霜桥月馆,水村烟市”以想象虚写时空变换转移,极富形象性。
C.“愁千缕”表面指奸臣当道前途未卜之忧,深层是离开家乡亲友之愁。
D.词的结尾意境深远,作者将难言之隐、入骨之痛都寄寓在独立不言中。
E. 本词词风柔美,格调优雅,缠绵悱恻,显示出婉约词含蓄细腻的特点。
【小题2】(小题2)“欲倩归鸿分付与。鸿飞不住”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相关知识点
文章作者
中国古代文学
隋唐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