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羌村三首(其一)
杜甫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注]“安史之乱”第三年,杜甫因上书援救被罢相的房琯,触怒肃宗,被放还鹿州羌村探家,本诗作于此时。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峥嵘”,指天空中赤云如山峰般重叠的样子;“赤云”,指被夕阳映得鲜红的暮云;“日脚”,指穿过云缝射下来的光柱,像是太阳的脚。
B.“柴门”,指贫苦人家简陋之门;“鸟雀噪”反衬出村落的萧索冷清;“千里至”流露出虽经风波险恶却有几分如释重负之感。
C.从“怪”到“惊定”到“拭泪”这一系列的人物心理活动将乱世中人命危浅、劫后余生之状写得逼真感人,耐人咀嚼。
D.“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是前面诗句的总结、后面诗句的原因;“偶然”指诗人生还概率小。
E. 全诗以白描见长,语言平易质朴,诗意含蓄凝练;善于抓住典型场景来刻画心理,客观叙写中包含着强烈的主观情感。
【小题2】此诗围绕诗人归家后写了哪些场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概述。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12-09 10:03: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杜甫的《蜀相》完成小题。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选出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
A.首联以设问引起,开门见山。一个“寻”字有力地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之情,其中“柏森森”三个字渲染了一种安谧、肃穆的气氛。这两句直承“蜀相”的诗题,起得很得势,用的是记叙兼描述的笔墨。
B.颔联两句“景语含情,情语寓景”,有如特写镜头,由远写到近,从祠堂的外部说到祠堂的内部,写的是丞相祠堂的内景。衬托出了祠堂的荒凉冷落,并含有诗人感物思人、追怀先哲的情味。寄托着诗人对诸葛武侯身后凄凉的哀惋。
C.颈联两句写得格外厚重,含义十分丰富,既生动地表达出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绩,也生动地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同时还郑重地道出诗人所以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
D.尾联两句承接着五、六句,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这里的“英雄”不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这两句诗是叙事兼抒情,再加上前面六句有力铺垫,使读者感到收束得既有精神,又有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