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写一曲离歌中,缆解舟行。首句为全诗奠定了舒缓柔和、优美庄严的情感基调。
B.第二句写深秋时节,满目青山,霜林尽染,水流湍急。“急”字暗含作者埋怨流水之意。
C.第三句写薄暮时分,四望一片迷蒙,朋友的船早已随着急流驶到自己的视线之外去了。
D.第四句写作者独下西楼。彼时,朋友远离,暮色苍茫,风雨凄迷,内心自当萧瑟凄凉。
②全诗以写景作结,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12-30 09:16: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铣,后梁宣帝曾孙也。祖岩,开皇初叛隋降陈,陈亡,文帝诛之。铣少贫,佣书,事母孝。炀帝以外戚擢为罗川令。
大业十三车,岳州校尉董景珍,旅帅郑文秀,沔人张绣等谋反隋,且推景珍为主,景珍曰:“吾素微,虽假名号,众必不从。罗川令故梁裔也宽仁大度有武皇遗风且吾闻帝王之兴必有符命隋冠带悉号起梁萧氏中兴象也今推之以应天顺人不亦可乎”乃遣人告铣。铣即报
景珍书曰:“我先君昔事隋,职贡无废,乃贪我土宇,灭我宗祊,我是以恫心疾首,思刷厥耻。今天诱乃衷,公等降心,将大复梁绪,徼福于先帝,吾敢不纠厉士众以从公哉!”即募兵数千,扬言迹盗,将以应景珍。
义宁二年,僭称皇帝,署百官,一用梁故事。追谥从父琮为孝靖帝,祖岩河间忠烈王,
父璿文宪王。西至三峡,南交趾,北距汉水,皆附属,胜兵四十万。三年,高祖诏夔州总管赵郡王孝恭讨之。四年,诏孝恭与李靖率巴蜀兵顺流下,庐江王瑗由襄阳道,黔州刺史田世康出辰州道,会兵图铣。
初.铣放兵,止留宿卫数千人。孝恭布长围守之,数日,破其水城,取楼船数千。交州总管丘和、长史高士廉、司马杜之松诣靖降。铣度救不至,谓其下曰:“天不祚梁乎? 待穷而下,必害百姓。今城未拔,先出降,可免乱。诸人何患无君?”乃麾而令,守陴者皆恸。
以太牢告于庙,率官属缌衰布帻诣军门,谢曰:“当死者铣尔,百姓非罪也,请无杀掠!”孝泰受之,护送京师。后数日,救兵至,且十余万。知铣降,乃送款。铣至,高祖让之,对曰:“隋失其鹿,英雄竞逐。铣先天命,故为陛下禽,犹田横南面,岂负汉哉?”帝怒其不屈,诏斩都市,年三十九。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十二》,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罗川令/故梁裔也/宽仁大度/有武皇遗风/且吾闻/帝王之兴必有符/命隋冠带悉号起梁/萧氏中兴象也/今推之/以应天顺人/不亦可乎
B.罗川钞故梁裔也/宽仁大度/有武皇遗彤且吾闻帝王之兴/必有符命/隋冠带悉号起梁萧氏/中兴象也/今推之/以应天顺人/不亦可乎
C.罗川瓜/故梁裔也/宽仁大度/有武皇遗剐且吾闻帝王之兴/必有符缈隋冠带悉号起梁/萧氏中兴象也/今推之/以应天顺人/不亦可乎
D.罗川令/故梁裔也/宽仁大度/有武皇遗风/且吾闻/帝王之兴必有符命/隋冠带悉号起梁萧氏/中兴象也/今推之/以应天顺人/不亦可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外戚”,亦称“外家”“戚畹”,指帝王的母族、妻族。历史上,有些帝王年幼登基,这时外戚容易干政擅权,严重的甚至有改朝篡位的。
B.“刺史”,又称刺使,古代官职名,始于秦,各朝职权大小有所差别,隋唐时期则基本相同,都是州郡一级的行政长官。
C.“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称“牢”,牛、羊、豕三牲齐备为“太牢”,只用牛、羊则称“少牢”。
D.“怨衰”,缌,古代制作丧服的细麻布。缌衰为古代丧服,《周礼》记载:王为三公六卿锡衰,为诸侯缌衰,为大夫士疑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萧铣是后梁宣帝曾孙,祖父被隋文帝诛杀,他少时贫困,靠替人抄书谋生,侍奉母 亲很孝顺,炀帝以外戚之故提拔为罗川县令。
B.大业十三年,董景珍等人谋划反隋,最后推萧铣为主,萧铣立即招募数千兵士,扬言讨伐贼寇,准备响应景珍起兵。
C.萧铣义宁二年称帝,完全依照梁代旧例,设置文武百官,不少地方都已归附,拥有兵力四十万,唐朝高祖连年派兵前往征讨。
D.当初,萧铣外派兵卒,仅留守卫战士数千人,孝恭布列长围阵法困守他。数日之后,率楼船数千艘,攻破水城,萧铣部下交州总管等请求投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先君昔事隋,职贡无废,乃贪我土宇,灭我宗祷,我是以恫心疾首,思刷厥耻。
(2)铣无天命,故为陛下禽,犹田横南面,岂负汉哉?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叶限
〔唐〕段成式
南人相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土人呼为吴洞。娶两妻,一妻卒,有女名叶限,少惠,善淘金,父爱之。末岁父卒,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
时尝得一鳞,二寸余,赪鬐金目,遂潜养于盆水。日日长,易数器,大不能受,乃投于后池中。女所得余食,辄沉以食之。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其母知之,每伺之,鱼未尝见也。因诈女曰:“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襦。”乃易其弊衣。后令汲于他泉,计里数百也,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鱼即出首,因斫杀之。鱼已长丈余,膳其肉,味倍常鱼,藏其骨于郁栖之下。
逾日,女至向池,不复见鱼矣,乃哭于野。忽有人被发粗衣,自天而降,慰女曰:“尔无哭,尔母杀尔鱼矣!骨在粪下,尔归,可取鱼骨藏于室,所须第祈之,当随尔也。”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
及洞节,母往,令女守庭果。女伺母行远,亦往,衣翠纺上衣,蹑金履。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甚似姊也。”母亦疑之。女觉遽反,遂遗一只履,为洞人所得。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其洞邻海岛,岛中有国名陀汗,兵强,王数十岛,水界数千里。洞人遂货其履于陀汗国,国主得之,命其左右履之,足小者履减一寸。乃令一国妇人履之,竟无一称者。其轻如毛,履石无声。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而拷掠之,竟不知所从来。乃以是履弃之于道旁,即遍历人家捕之,若有女履者,捕之以告。得叶限,令履之而信。叶限因衣翠纺衣,蹑履而进,色若天人也。始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其母及女即为飞石击死,洞人哀之,埋于石坑,命曰懊女冢。
陀汗王至国,以叶限为上妇。一年,王贪求,祈于鱼骨,宝玉无限。逾年,不复应。王乃葬鱼骨于海岸,用珠百斛藏之,以金为际,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一夕,为海潮所沦。
注:①洞:今广东、广西两省区古时的少数民族部落。②赪鳍:红色的鱼鳍。③郁栖:粪土。④上妇:贵妇,贵妃。⑤以金为际:用金子做埋藏珠子的四壁。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女所得余食,辄沉以之  食:给……吃,喂养
B. 洞人遂其履于陀汗国    货:货物
C. 陀汗王其洞人以非道得之 意:猜测
D. 所须祈之,当随尔也    第:只要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乃易其衣 弊:破旧
B. 女觉反   遽:急忙
C. 始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  具事:陈述事实
D. 至征卒叛时,将以赡军 发:发放
【小题3】选出与”因诈女曰”中”因”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B因利乘便  
C君因我而降,与君为兄弟   D因人之力而敝之
【小题4】选出与“忽有人被发粗衣,自天而降”中”而”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吾尝终日而思矣
C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D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小题5】选出与“乃以是履弃之于道旁”中”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B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C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D皆以美于徐公
【小题6】选出与“一夕,为海潮所沦”中”为”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B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C若属皆且为所虏     D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小题7】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分别表现“叶限所得鱼乃神奇之物”和“后母虐待叶限”的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①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 ②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甚似姊也。”母亦疑之。
B. ①膳其肉,味倍常鱼②常令樵险汲深
C. ①其轻如毛,履石无声②及洞节,母往,令女守庭果。
D. ①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②后令汲于他泉,计里数百也
【小题8】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叶限的好运表面看来是鱼给的,实际上是她的善良带来的。
B. 叶限暗中去参加洞节,是对后母的无声反抗,也侧面反映出洞节的吸引力。
C. 叶限的后母、妹妹被飞石击死,洞人为她们建懊女冢,以示追悔。
D. 这个故事借助神力的不可抗拒,警示人们要远离邪恶,不要贪得无厌。
【小题9】将上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卒,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
(2)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
(3)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