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炀皇帝,讳广,高祖第二子也。上美姿仪,少敏慧,高祖及后于诸子中特所钟爱。上好学,善属文,沉深严重,朝野属望。既而高祖幸上所居第,见乐器弦多断绝,又有尘埃,若不用者,以为不好声妓,善之。上尤自矫饰,当时称为仁孝。尝观猎遇雨,左右进油衣,上曰:“士卒皆沾湿,我独衣此乎!”乃令持去。八年冬,大举伐陈,以上为行军元帅。及陈平,执尚书都令史暨慧,以其邪佞,有害于民,斩之右阙下,以三吴。于是封府库,资财无所取,天下称贤。及太子勇废,立上为皇太子。

初,上自以藩王,次不当立,每矫情饰行,以钓虚名,阴有夺宗之计。时高祖雅信文献皇后,而性忌妾媵。皇太子勇内多嬖幸,以此失爱。帝后庭有子,皆不育之,示无私宠,取媚于后。大臣用事者,倾心与交。中使至第,无贵贱,皆曲承颜色,申以厚礼。婢仆往来者,无不称其仁孝。又常私入宫掖,密谋于献后,杨素等因机构扇,遂成废立。

四年七月,高祖崩,上即皇帝位于仁寿宫。

以天下承平日久,士马全盛,慨然慕秦皇、汉武之事,乃盛治宫室,穷极侈靡,召募行人,分使绝域。诸蕃至者,厚加礼赐,有不恭命,以兵击之。天下富室,益市武马,匹直十余万,富强是冻馁者十家而九。帝性多诡谲,所幸之处,不欲人知。每之一所,郡县官人,竞为献食,丰厚者进擢,疏俭者获罪。奸吏侵渔,人不聊生,人饥相食,邑落为墟,上不之恤也。东西游幸靡有定居每以供费不给逆收数年之赋区宇之内盗贼蜂起近臣互相掩蔽隐贼数不以实对。或有言贼多者,辄大被诘责。各求苟免,上下相蒙,每出师徒,败亡相继。黎庶愤怨,天下土崩,至于就擒,而犹未之寤也。

史臣曰:炀帝爰在弱龄,早有令闻,南平吴会,北却匈奴,昆弟之中,独著声绩。于是矫情饰貌,遂践峻极之崇基。负其富强之资,思逞无厌之欲。内怀险躁,外示凝简,盛冠服以饰其奸,除谏官以掩其过。《书》日:“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观隋室之存亡,斯言信而有征矣!

(节选自《隋书》》)

【小题1】下列对文种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是(  )
A.东西游幸/靡有定居/每以供费不给/逆收数年之赋/区宇之内/盗贼蜂起/近臣互相掩蔽/隐贼数不以实对
B.东西游幸/靡有定居/每以供费/不给逆收/数年之赋/区宇之内/盗贼蜂起/近臣互相掩蔽隐贼/数不以实对
C.东西游幸/靡有定居/每以供费/不给逆收/数年之赋/区宇之内/盗贼蜂起/近臣互相掩蔽/隐贼数不以实对
D.东西游幸/靡有定居/每以供费不给/逆收数年之赋/区宇之内/盗贼蜂起/近臣互相掩蔽隐贼/数不以实对
【小题2】下列画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炀帝爰在弱龄,早有令闻 令闻:美好的名声
B.斩之右阙下,以三吴 谢:谢罪
C.天下富室。 课:征收赋税
D.富强是冻馁者十家而九 坐:犯罪、判罪
【小题3】根据原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隋炀帝年少时聪慧且外表英俊,擅长写文章,为人深沉稳重,是朝廷和民间都信服期待的人。
B.隋炀帝生性狡诈诡谲,凡他宠爱的人,都不让人知道他的欲望。每到一处,当地的郡县管理,都争着给他进献美食,进献得多的就得到提拔升官,进献得少的简陋的就被判罪。
C.史学家引用《尚书》中的话,认为隋炀帝后来遭遇黎民愤怒怨恨,国家败亡土崩瓦解,自己被擒,都是因为他自己欲望没有节制,掩饰奸邪过错导致的结果。
D.隋炀帝善于伪装,在隋文帝到他府第时,见到他的乐器大多断了弦且蒙上尘埃,就好像没有使用一样,隋文帝认为他不喜好歌舞乐妓,对此很欣赏。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2-17 12:05:2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于仲文,字次武。仲文少聪敏,髫龀就学,耽阅不倦。及长,倜傥有大志。起家为赵王属,寻迁安固太守。有任、杜两家各失牛,后得一牛,两家俱认,州郡久不能决。仲文于是令驱牛群至,乃放所认者,遂向任氏群中。又阴使人微伤其牛,任氏嗟惋,杜家自若。仲文诃诘杜氏,杜氏服罪而去。始州刺史屈突尚,宇文护之党也,先坐事下狱,无敢绳者。郡穷治,遂竞其狱。
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遣将檀让收河南之地。复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迥怒其不同己,遣仪同宇文威攻之。仲文迎击,大破威众,斩首五百余级。迥又遣其将宇文胄宇文威二道俱进,复攻仲文。贼势逾盛,人情大骇,郡人敬子哲等率众应迥。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溃围而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迥于是屠其三子一女。高祖见之,引入卧内,为之下泣。进位大将军,领河南道行军总管。驰传诣洛阳发兵,以讨檀让。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
辽东之役,高丽出兵掩袭辎重,仲文回击,大破之。至鸭绿水,高丽将乙支文德诈降,来入其营。仲文将执之。时尚书右丞刘士龙为固止之。仲文遂舍文德。寻悔,选骑渡水追之,每战破贼。时宇文述以粮尽欲还,仲文议以精锐追文德,可以有功。述固止之,仲文曰:“昔周亚夫之为将也,见天子军容不变。此决在一人,所以功成名遂。今者人各其心,何以赴敌!”由是述等不得已而从之,东至萨水,宇文述以兵馁退归,师遂败绩。帝以属吏,诸将皆委罪于仲文,帝大怒,释诸将,独系仲文。仲文忧恚发病,困笃方出之,卒于家,时年六十八。
(节选自《隋书·于仲文传》)
【小题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是( )
A.先坐事下狱,无敢绳者  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
B.高祖为丞相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
C.尚书右丞刘士龙为固止之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
D.由是述等不得已而从之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溃围而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
B.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溃围/而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
C.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溃围/而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
D.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溃围而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家,自家中征召出来,授以官职,表示官员离开家庭,开始官宦生涯,与此意思相近的词语还有“解褐”。
B.刺史,官职名,本为负责搜集史料修撰史书的官员,宋元以后沿用为一州长官的别称,是重要的地方官之一。
C.寻,时间副词。古文中表时间的词从词性上看有时间名词,如“翌日”“期年”等;时间副词,如“顷之”“俄而”等。
D.河南,“河”在古文中一般特指黄河,因其东出太行山至华北平原后大体成东西走向,故其南的区域称“河南”。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于仲文善于断案。安固任、杜两家失牛案,州郡久久不能断决,于仲文用巧妙的方法查明了牛的归属,责备了说谎的杜氏。
B.于仲文不畏强暴。刺史屈突尚犯法,但因其为宇文护的党羽,所以没有人敢对他执法,于仲文到郡里后,一审到底,最终了结了这个案件。
C.于仲文精于谋略。讨伐檀让时,他率领疲弱的军队前去挑战,假装败北,趁敌人骄傲轻敌时出精兵左右夹击,大败敌军。
D.于仲文忠贞善战。尉迥叛乱,派人利诱拉拢于仲文,仲文予以拒绝,并主动率军出击讨伐叛军,斩首贼军五百余级。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内相关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又阴使人微伤其牛,任氏嗟惋,杜家自若。
(2) 帝以属吏,诸将皆委罪于仲文,帝大怒,释诸将,独系仲文。
(3)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班固《苏武传》)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秦孝王俊,字阿祗,高祖第三子也。

初,颇有闻,高祖闻而大悦,下书奖励焉。其后俊渐奢侈,违犯制度,出钱求息,民吏苦之。上遣使其事,与相连坐者百余人。俊犹不悛,于是盛治宫室,穷极侈丽。俊有巧思,每亲运斤斧,工巧之器,饰以珠玉。为妃作七宝羃罹,又为水殿,香涂粉壁,玉砌金阶。梁柱楣栋之间,周以明镜,间以宝珠,极荣饰之美。每与宾客妓女弦歌于其上。俊颇好内,妃崔氏性妒,甚不平之,遂于瓜中进毒。俊由是遇疾,征还京师。上以其奢纵,免官,以王就第。左武卫将军刘升谏曰:“秦王非有他过,但费官物廨舍而已。臣谓可容。”上曰:“法不可违。”升谏,上忿然作色,升乃止。其后杨素复进谏曰:“秦王之过,不应至此,愿陛下详之。”上曰:“我是五儿之父,若如公意,何不别制天子儿律?以周公之为人,尚诛管、蔡,我诚不及周公远矣,安能法乎?”卒不许。

俊疾笃,未能起,遣使奉表陈谢。上谓其使曰:“我戮力关塞,创兹大业,作训垂范,庶臣下守之而不失。汝为吾子,而欲败之,不知何以责汝!”俊惭怖,疾甚。大都督皇甫统上表,请复王官,不许。岁余,以疾笃,复拜上柱国。二十年六月,薨于秦邸。上哭之数声而已。俊所为侈丽之物,悉命焚之。敕送终之具,务从俭约,以为后法也。王府僚佐请立碑,上曰:“欲求名,一卷史书足矣,何用碑为?若子孙不能保家,徒与人作镇石耳。”

(《隋书文四子传杨俊》)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初,颇有闻  令:美好B.上遣使其事    按:考查,核实
C.升谏,上忿然作色  固:坚持,固执D.安能法乎?  亏:亏待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每与宾客妓女弦歌其上 得复见将军
B.上其奢纵,免官 诸侯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C.秦王过,不应至此 以其求思深而无不在也
D.庶臣下守之不失  吾尝终日思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与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隋文帝的儿子杨俊,恃宠违制,生活奢侈。文帝派人查处,以示警告。
B.杨俊不思悔改,大修宫室,制造奇巧奢华的器物,追求奢华享乐。
C.为了有效制止奢侈恶习,隋文帝依照法规对杨俊加以惩罚,大臣们劝文帝不要对杨俊惩罚,文帝坚决不因儿子而枉法。
D.杨俊病死后,文帝又命令丧事从俭,烧掉杨俊建造的侈丽之物。
【小题4】翻译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秦王非有他过,但费官物廨舍而已。臣谓可容。”
(2)“我戮力关塞,创兹大业,作训垂范,庶臣下守之而不失。汝为吾子,而欲败之,不知何以责汝!”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公孙景茂,字元蔚,河间阜城人也。容貌魁梧,少好学,博涉经史。在魏,察孝廉射策甲科,为襄城王长史,兼行参军。迁太常博士,多所损益,时人称为书库。后历高唐令、大理正,俱有能名。及齐灭,周武帝闻而召见,与语器之,授济北太守。以母忧去职。

开皇①初,诏征入朝,访以政术,拜汝南太守。郡废,转曹州司马。在职数年,以老病乞骸骨,优诏不许。俄迁息州刺史,法令清静,德化大行。时属平陈之役,征人在路,有疾病者,景茂撤减俸禄,为饘②粥汤药,分赈济之,赖全活者以千数。上闻而嘉之,诏宣告天下。十五年,上幸洛阳,景茂谒见,时年七十七。上命升殿坐,问其年几。景茂以实对。上哀其老,嗟叹久之。景茂再拜曰:“吕望八十而遇文王,臣逾七十而逢陛下。”上甚悦,赐物三百段。诏曰:“景茂修身洁己,耆宿不亏,作牧人,声绩显著。”

转道州刺史。悉以秩俸买牛犊鸡猪,散惠孤弱不自存者。好单骑巡人,家至户入,阅视百姓产业。有修理者,于都会时乃褒扬称述。如有过恶,随即导,而不彰也。由是人行义让,有无均通,男子相助耕耘,妇人相从纺绩。大村数百户,皆如一家之务。其后请政事,上优诏听之。仁寿中,上明公杨纪出使河北,见景茂神力不衰,还以状奏。于是就拜淄州刺史,赐以马舆,便道之官。前后历职,皆有德政,论者称为良牧。大业初卒官,年八十七。曰康。身死之日诸州人吏赴丧者数千人或不及葬皆望坟恸哭野祭而去。

节选自《隋书·循吏》

(注)①开皇:与后文的”仁寿”、”大业”等皆为隋年号。②饘:稠粥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身死之日/诸州人吏赴丧者数千人或不及葬/皆望坟恸哭野祭/而去。
B.身死之日诸州人吏/赴丧者数千人/或不及葬皆望坟/恸哭野祭而去。
C.身死之日/诸州人吏赴丧者数千人/或不及葬/皆望坟恸哭/野祭而去。
D.身死之日/诸州人吏赴丧者/数千人或不及葬/皆望坟恸哭/野祭而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察孝廉”是汉朝时候的选官制度,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B.射策,是一种射箭的运动项目。是古代科举取士武科的项目。
C.乞骸骨,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
D.谥,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评给的称号。如谥号等。另外也有叫做、称为的意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孙景茂自小好学,博涉经史。在南北朝时期,他多次任职,并因有才能而受人称道。
B.公孙景茂任息州刺史期间适逢平陈之役,出征的士兵有不少人患病,公孙景茂裁减自己的俸禄,筹资钱备办米粥、汤药来接济病者,救活了上千人。
C.公孙景茂任道州刺史期间虽年事已高,但喜欢单骑巡视,挨家挨户地调查百姓的生活状况。对家庭事务处理得好的,他给予公开表扬;对犯错或作恶的,则立刻公开批评教育。
D.公孙景茂担任几任刺史都勤政爱民,有德政于民,在任上曾得到皇上的褒奖和特殊的礼遇,身死之日,有许多百姓赴丧恸哭。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周武帝闻而召见,与语器之,授济北太守。以母忧去职。
(2)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衡,字建平,河内人也,幼怀志尚,有骨鲠之风。年十五,诣太学受业,研精覃思,为同辈所推。衡又就沈重受《三礼》,略究大旨。累迁掌朝大夫。高祖受禅,拜司九侍郎。及晋王广为扬州,衡拜扬州总管掾,王甚亲任之。衡亦竭虑尽诚事之,夺宗之计,多衡所建也。
以母忧去职,岁馀,起授扬州总管司马,赐物三百段。开皇中,拜开府。及王为皇太子,拜衡右庶子,仍领给事黄门侍郎。
炀帝嗣位,进位银青光禄大夫,迁御史大夫,甚见亲重。大业三年,帝幸榆林郡,还至太原,谓衡曰:“朕欲过公宅,可为朕作主人。”衡于是驰至河内,与宗族具牛酒。帝上太行,开直道九十里,以抵其宅。帝悦其山泉留宴三日因谓衡曰往从先皇拜太山之始逢经洛阳瞻望于此深恨不得相过不谓今日得谐宿愿。衡俯伏辞谢,奉斛上寿,帝益欢。衡以藩邸之旧,恩宠莫与为比,颇自骄贵。
时帝欲大汾阳宫,令衡具图奏之。衡乘间进谏曰:“比年劳役繁多,百姓疲敝,伏愿留神,稍加折损。”帝意甚不平。后尝目衡谓侍臣曰:“张衡自谓由其计画,令我有天下也。”时齐王暕失爱于上,帝密令人求暕罪失,有人谮暕违制,帝谴衡以宪司皆不能举正,出为榆林太守。
明年,帝复幸汾阳宫,衡督役筑楼烦城,因而谒帝。帝恶衡不损瘦,以为不念咎,因谓衡曰:“公甚肥泽,宜且还郡。”衡复之榆林。俄而敕衡督役江都宫。有人诣衡讼宫监者,衡不为理,还以讼书付监,其人大为监所困。礼部尚书杨玄感使至江都,其人诣玄感称冤,玄感固以衡为不可。玄感具上其事,江都丞王世充又奏衡频减顿具。帝于是发怒,锁衡诣江都市,将斩之,久而乃释,除名为民,放还田里。
帝每令亲人觇衡所为。八年,帝自辽东还都,衡妾言衡怨望,谤讪朝政,竟赐尽于家。临死大言曰:“我为人作何物事,而望久活!”监刑者塞耳,促令杀之。义宁中,以死非其罪,赠大将军、南阳郡公,谥曰忠。
(节选自《隋书·张衡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悦其山泉留宴/三日/因谓衡曰/往从先皇拜太山之始/途经洛阳/瞻望于此/深恨不得相过/不谓今日得谐宿愿/
B.帝悦其山泉/留宴三日/因谓衡曰/往从先皇拜太山之始/途经洛阳/瞻望于此/深恨不得相过/不谓今日得谐宿愿/
C.帝悦其山泉/留宴三日/因谓衡曰/往从先皇拜太山之始/途经洛阳/瞻望于此/深恨不得/相过不谓/今日得谐宿愿/
D.帝悦其山泉留宴/三日/因谓衡曰/往从先皇拜太山之始/途经洛阳/瞻望于此/深恨不得/相过不谓/今日得谐宿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掾,佐助,后来成为古代官府中属官的通称,类似的还有参佐等。
B.宗族,宗是尊奉同一祖先的人,族是同一家族的人,同宗即同族。
C.太山,即东岳泰山,历史上帝王常有到泰山封禅祭拜天地的传统。
D.宪司,古时御史的别称。因为张衡时任御史大夫,故称其为宪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衡勤于学问,为人所重。他15岁就进入太学学习,因勤学精思被同辈推重,跟随沈重学习《三礼》,后受到重用。
B.张衡与帝有旧,恩宠非常。早在杨广镇守扬州时他就辅佐杨广,很受信任;杨广继位以后还曾留宿他家,君臣尽欢。
C.张衡体恤民情,直言进谏。炀帝想扣建宫室,张衡借机进谏,规劝皇帝爱惜百姓,惹得皇帝很不高兴,但他并不回避。
D.张衡失宠被杀,结局悲惨。他被贬为平民之后,仍然被皇帝派人监视,因被妾告发他批评朝政、最终被杀于自己家中。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衡亦竭虑尽诚事之,夺宗之计,多衡所建也。
②有人诣衡讼宫监者,衡不为理,还以讼书付监,其人大为监所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