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景茂,字元蔚,河间阜城人也。容貌魁梧,少好学,博涉经史。在魏,察孝廉,射策甲科,为襄城王长史,兼行参军。迁太常博士,多所损益,时人称为书库。后历高唐令、大理正,俱有能名。及齐灭,周武帝闻而召见,与语器之,授济北太守。以母忧去职。
开皇①初,诏征入朝,访以政术,拜汝南太守。郡废,转曹州司马。在职数年,以老病乞骸骨,优诏不许。俄迁息州刺史,法令清静,德化大行。时属平陈之役,征人在路,有疾病者,景茂撤减俸禄,为饘②粥汤药,分赈济之,赖全活者以千数。上闻而嘉之,诏宣告天下。十五年,上幸洛阳,景茂谒见,时年七十七。上命升殿坐,问其年几。景茂以实对。上哀其老,嗟叹久之。景茂再拜曰:“吕望八十而遇文王,臣逾七十而逢陛下。”上甚悦,赐物三百段。诏曰:“景茂修身洁己,耆宿不亏,作牧化人,声绩显著。”
转道州刺史。悉以秩俸买牛犊鸡猪,散惠孤弱不自存者。好单骑巡人,家至户入,阅视百姓产业。有修理者,于都会时乃褒扬称述。如有过恶,随即训导,而不彰也。由是人行义让,有无均通,男子相助耕耘,妇人相从纺绩。大村或数百户,皆如一家之务。其后请政事,上优诏听之。仁寿中,上明公杨纪出使河北,见景茂神力不衰,还以状奏。于是就拜淄州刺史,赐以马舆,便道之官。前后历职,皆有德政,论者称为良牧。大业初卒官,年八十七。谥曰康。身死之日诸州人吏赴丧者数千人或不及葬皆望坟恸哭野祭而去。
节选自《隋书·循吏》
(注)①开皇:与后文的”仁寿”、”大业”等皆为隋年号。②饘:稠粥A.身死之日/诸州人吏赴丧者数千人或不及葬/皆望坟恸哭野祭/而去。 |
B.身死之日诸州人吏/赴丧者数千人/或不及葬皆望坟/恸哭野祭而去。 |
C.身死之日/诸州人吏赴丧者数千人/或不及葬/皆望坟恸哭/野祭而去。 |
D.身死之日/诸州人吏赴丧者/数千人或不及葬/皆望坟恸哭/野祭而去。 |
A.“察孝廉”是汉朝时候的选官制度,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
B.射策,是一种射箭的运动项目。是古代科举取士武科的项目。 |
C.乞骸骨,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 |
D.谥,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评给的称号。如谥号等。另外也有叫做、称为的意思。 |
A.公孙景茂自小好学,博涉经史。在南北朝时期,他多次任职,并因有才能而受人称道。 |
B.公孙景茂任息州刺史期间适逢平陈之役,出征的士兵有不少人患病,公孙景茂裁减自己的俸禄,筹资钱备办米粥、汤药来接济病者,救活了上千人。 |
C.公孙景茂任道州刺史期间虽年事已高,但喜欢单骑巡视,挨家挨户地调查百姓的生活状况。对家庭事务处理得好的,他给予公开表扬;对犯错或作恶的,则立刻公开批评教育。 |
D.公孙景茂担任几任刺史都勤政爱民,有德政于民,在任上曾得到皇上的褒奖和特殊的礼遇,身死之日,有许多百姓赴丧恸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