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秦孝王俊,字阿祗,高祖第三子也。

初,颇有闻,高祖闻而大悦,下书奖励焉。其后俊渐奢侈,违犯制度,出钱求息,民吏苦之。上遣使其事,与相连坐者百余人。俊犹不悛,于是盛治宫室,穷极侈丽。俊有巧思,每亲运斤斧,工巧之器,饰以珠玉。为妃作七宝羃罹,又为水殿,香涂粉壁,玉砌金阶。梁柱楣栋之间,周以明镜,间以宝珠,极荣饰之美。每与宾客妓女弦歌于其上。俊颇好内,妃崔氏性妒,甚不平之,遂于瓜中进毒。俊由是遇疾,征还京师。上以其奢纵,免官,以王就第。左武卫将军刘升谏曰:“秦王非有他过,但费官物廨舍而已。臣谓可容。”上曰:“法不可违。”升谏,上忿然作色,升乃止。其后杨素复进谏曰:“秦王之过,不应至此,愿陛下详之。”上曰:“我是五儿之父,若如公意,何不别制天子儿律?以周公之为人,尚诛管、蔡,我诚不及周公远矣,安能法乎?”卒不许。

俊疾笃,未能起,遣使奉表陈谢。上谓其使曰:“我戮力关塞,创兹大业,作训垂范,庶臣下守之而不失。汝为吾子,而欲败之,不知何以责汝!”俊惭怖,疾甚。大都督皇甫统上表,请复王官,不许。岁余,以疾笃,复拜上柱国。二十年六月,薨于秦邸。上哭之数声而已。俊所为侈丽之物,悉命焚之。敕送终之具,务从俭约,以为后法也。王府僚佐请立碑,上曰:“欲求名,一卷史书足矣,何用碑为?若子孙不能保家,徒与人作镇石耳。”

(《隋书文四子传杨俊》)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初,颇有闻  令:美好B.上遣使其事    按:考查,核实
C.升谏,上忿然作色  固:坚持,固执D.安能法乎?  亏:亏待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每与宾客妓女弦歌其上 得复见将军
B.上其奢纵,免官 诸侯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C.秦王过,不应至此 以其求思深而无不在也
D.庶臣下守之不失  吾尝终日思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与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隋文帝的儿子杨俊,恃宠违制,生活奢侈。文帝派人查处,以示警告。
B.杨俊不思悔改,大修宫室,制造奇巧奢华的器物,追求奢华享乐。
C.为了有效制止奢侈恶习,隋文帝依照法规对杨俊加以惩罚,大臣们劝文帝不要对杨俊惩罚,文帝坚决不因儿子而枉法。
D.杨俊病死后,文帝又命令丧事从俭,烧掉杨俊建造的侈丽之物。
【小题4】翻译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秦王非有他过,但费官物廨舍而已。臣谓可容。”
(2)“我戮力关塞,创兹大业,作训垂范,庶臣下守之而不失。汝为吾子,而欲败之,不知何以责汝!”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3-15 08:44: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柳彧,字幼文,河东解人也。彧少好学,颇涉经史。武帝亲总万机,彧诣阙求试。帝异之,以为司武中士。转郑令。平齐之后,帝大赏从官,留京者不预。彧上表,于是留守并加泛级。

高祖受禅,累迁尚书虞部侍郎,以母忧去职。未几,起为屯田侍郎,固让弗许。时制三品已上,门皆列戟。左仆射高颎子弘德封应国公,申牒请戟。彧判曰:“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閤又施”事竟不行,颎闻而叹伏。后迁治书侍御史,当朝正色,甚为百僚之所敬惮。上嘉其婞直,赐钱十万,米百石。

于时刺史多任武将,类不称职。彧上表曰:“方今天下太平,四海清谧,共治百姓,须任其才。昔汉光武一代明哲,起自布衣,备知情伪,与二十八将披荆棘,定天下,及功成之后,无所职任。伏见诏书,以上柱国和干子为杞州刺史,其人年垂八十,钟鸣漏尽。前任赵州,暗于职务,政由群小,贿赂公行,百姓吁嗟,歌谣满道。乃云:‘老禾不早杀,余种秽良田。’古人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此言各有所能也。干子弓马武用,是其所长,治民莅职,非其所解。如谓优老尚年,自可厚赐金帛,若令刺举,所损殊大。臣死而后已,敢不竭诚。”上善之,干子竟免。有应州刺史唐君明,居母丧,娶雍州长史库狄士文之从父妹,彧劾之。二人竟坐得罪。隋承丧乱之后,风俗颓坏,彧多所矫正,上甚嘉之。又见上勤于听受,百僚奏请,多有烦碎,因上疏谏,上览而嘉之。后以忤旨免。未几,复令视事,因谓彧曰:“无改尔心。”以其家贫,敕有司为之筑宅。因曰:“柳彧正直士,国之宝也。”其见重如此。

右仆射杨素当途显贵,百僚慑惮,无敢忤者。尝以少谴,敕送南台。素恃贵,坐彧床。彧从外来,见素如此,于阶下端笏整容谓素曰:“奉敕治公之罪。”素遽下。彧据案而坐,立素于庭,辨诘事状。素由是衔之。彧时方为上所信任,故素未有以中之。

彧见近代以来,都邑百姓每至正月十五日,作角抵之戏,递相夸竞,至于糜费财力,上奏请禁绝之。诏可其奏。是岁,持节巡省河北五十二州,奏免长吏赃污不称职者二百余人,州县肃然,莫不震惧。上嘉之。

(选自《隋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閤又施
B.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閤又施
C.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閤又施
D.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閤又施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虞部,古官职名。隋 有虞部侍郎,属工部。 唐 宋 因之,改为虞部郎中,掌山泽、苑囿、草木、薪炭、供顿等事。 明 初改为虞衡司,掌山泽、桥道、舟车、织造、券契、衡量等事。 清 末始废。
B.列戟,宫庙、官府及显贵之府第陈戟于门前,以为仪仗。
C.刺史,又称刺使,职官。“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
D.持节,保持节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彧年少好学,涉猎广泛,跑到皇宫请求武帝对他测试,武帝很欣赏他。平定齐朝之后,武帝大赏下属官员,留守京城的官员不在其列,柳彧上表给皇帝,于是留守京城的官员一并得到好处。
B.高祖登基后,柳彧升迁到尚书虞部侍郎,因母亲去世而回家服丧。不久,起用为屯田侍郎,正好左仆射高颎的儿子弘德向主管部门申请戟门,柳彧认为:父子已经分家,儿子不能安装戟门,高颎知道后很佩服柳彧的处理办法
C.柳彧在奏章中写道:管理百姓,必须使用有才能的人。武将上柱国和干子年龄太大,以前政绩很差,怨声载道,现在不宜担任刺史。柳彧后来因违背圣旨被免职,复职时皇帝对柳彧说:“不能改变你的禀性。”
D.当时的官员都不敢得罪右仆射杨素。杨素犯了错误被送到南台时,他还自恃尊贵,坐在柳彧坐凳上。柳彧看见了,拿着手板严肃地对杨素说:“奉皇帝命令惩处你的罪过。”并立即查问杨素的犯罪事实。
【小题4】把下列文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见上勤于听受,百僚奏请,多有烦碎,因上疏谏,上览而嘉之。
(2)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同类题3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虞绰,字士裕,会稽余姚人也。绰身长八尺,姿仪甚伟,博学有俊才,尤工草隶。陈左卫将军傅縡有盛名于世,见绰词赋,叹谓人曰:“虞郎之文,无以尚也!”仕陈为太学博士,迁永阳王记室。及陈亡,晋王广引为学士。大业初,转为秘书学士,奉诏与虞世南、庾自直等撰《长洲玉镜》等书十余部。绰所笔削,帝未尝不称善,而官竟不迁。初为校书郎,以籓邸左右,加宣惠尉。迁著作佐郎,与虞世南、庾自直、蔡允恭等四人常居禁中,以文翰待诏,恩盼隆洽。从征辽东,帝舍临海顿,见大鸟,异之,诏绰为铭。帝览而善之,命有司勒于海上。以渡辽功,授建节尉。
绰恃才任气,无所降下。诸葛颍以学业幸于帝,绰每轻侮之,由是有隙。帝尝问绰于颍,颍曰:“虞绰粗人也。”帝颔之。时礼部尚书杨玄感称为贵倨,虚襟礼之,与结布衣之友。绰数从之游。其族人虞世南诫之曰:“上性猜忌,而君过厚玄感。若与绝交者,帝知君改悔,可以无咎;不然,终当见祸。”绰不从。寻有告绰以禁内兵书借玄感,帝甚衔之。及玄感败后,籍没其家,妓妾并入宫。帝因问之曰:“玄感平常时与何人交往?”其妾以虞绰对。帝令大理卿郑善果穷治其事,绰曰:“羁旅薄游,与玄感文酒谈款,实无他谋。”帝怒不解,徙绰且末。绰至长安而亡,吏逮之急,于是潜渡江,变姓名,自称吴卓。游东阳,抵信安令天水辛大德,大德舍之。岁余,绰与人争田相讼,因有识绰者而告之,竟为吏所执,坐斩江都,时年五十四。所有词赋,并行于世。
大德为令,诛翦群盗,甚得民和。与绰俱为使者所执,其妻泣曰:“每谏君无匿学士,今日之事,岂不哀哉!”大德笑曰:“我本图脱长者,反为人告之,吾罪也。当死以谢绰。”会有诏,死罪得以击贼自效。信安吏民诣使者叩头曰:“辛君人命所悬,辛君若去,亦无信安矣。”使者留之以讨贼。帝怒,斩使者,大德获全
节选自《隋书·列传第四十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以尚也     尚:超过。
B.命有司勒于海上。 勒:整理。
C.帝颔之 颔:点头(赞同)。
D.帝甚衔之     衔:恨。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尽管虞绰为自己与杨玄感的关系向皇上作了解释,但皇上还是怒气不消,要把他流放到偏远的地方。
B.虞绰恃才傲物和师心自用的个性,使他得罪了许多人,他最后逃亡和被斩的结局都与此有着非常大的关系。
C.虞绰仪表堂堂,博学多才,文采出众,得到许多人的赏识;但因性格上的原因,始终得不到皇上的重用。
D.虞绰不仅落得一个悲剧性的结局,还连累到了力图拯救他的信安令天水辛大德,使辛大德差点丢了性命。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上面两段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
(1)绰所笔削,帝未尝不称善,而官竟不迁。
(2)我本图脱长者,反为人告之,吾罪也。当死以谢绰。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长孙晟字季晟,性通敏,略涉书记,善弹工射。初未知名,人弗之识也,唯高祖一见,深嗟异焉,乃携其手而谓人曰:“长孙郎武艺逸群,适与其言,又多奇略。后之名将,非此子邪?”
宣帝时,突厥摄图请婚于周,以赵王招女妻之。然周与摄图各相夸竞,妙选骁勇以充使者,因遣晟副汝南公宇文神庆送千金公主至其牙。前后使人数十辈,摄图多不礼,见晟而独爱焉,每共游猎,留之竞岁。尝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两箭与晟曰:“请射取之。”晟乃弯弓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而双贯焉。摄图喜,命诸子弟贵人皆相亲友,冀昵近之,以学弹射。其弟处罗侯号突利设,尤得众心。而为摄图所忌,密托心腹,阴与晟盟。晟与之游猎,因察山川形势,部众强弱,皆尽知之。时高祖作相,晟以状白高祖。高祖大喜,迁奉车都尉。
大业三年炀帝幸榆林欲出塞外陈兵耀武经突厥中指于涿郡仍恐染干惊惧,先遣晟往喻旨,称述帝意。染干听之,因召所部诸国,奚、室韦等种落数十酋长成萃。晟以牙中草秽,欲令染干亲自除之,示诸部落,以明威重,乃指帐前草曰:“此根大香。”染干遽嗅之曰:“殊不香也。”晟曰:“天子行幸所在,诸侯躬亲洒扫,耘除御路,以表至敬之。。今牙中芜秽,谓是留香草耳。”染干乃悟曰:“奴罪过。奴之骨肉,皆天子赐也,得效筋力,岂敢有辞?特以边人不知法耳,赖将军恩泽而教导之。将军之惠,奴之幸也。”遂拔所佩刀,亲自芟草,其贵人及诸部争放效之。乃发榆林北境,至于其牙,又东达于蓟,长三千里,广百步,举国就役而开御道。帝闻晟策,乃益嘉焉。
五年,卒。帝深悼惜之,赂赠甚厚。后突厥围雁门,帝叹曰:“向使长孙晟在,不令匈奴至此!”晟好奇计,务功名。性至孝,居忧毁瘠,为朝士所称。贞观中,追赠司空、上柱国、齐国公,谥曰献。
(节选自《隋书·长孙晟传》)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业三年/炀帝幸榆林,欲出塞/外陈兵耀武/经突厥中,指于涿郡/
B.大业三年/炀帝幸榆林/欲出塞外/陈兵耀武/经突厥/中指于涿郡/
C.大业三年/炀帝幸榆林做出塞外/陈兵耀武/经突厥中/指于涿郡/
D.大业三年/炀帝幸榆林/欲出塞,外陈兵耀武/经突厥/中指于涿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牙”指将军之旗,也指军队主将所在位置或官署,在这里指的是突厥王庭。
B.“迁”指调动官职,一般情况下指升职,而“左迁”、“迁谪”则指的是贬官。
C.“娼赠”指在别人办丧事时赠送的财物,表示对逝者的哀悼,对家属的安慰。
D.“司空”于西周始置,为虚衔,无实职,一般只用于加授给年高望重的大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孙晟通达聪慧,能文善武。高祖一接触长孙晟即赞叹他武艺超群,多有韬略,预言他定会成为名将。
B.长孙晟把握时机,侦查地形。他先主动与处罗侯结盟,后借游猎之机查看突厥地形,搜集到不少情报。
C.长孙晟足智多谋,宣示国威。他借染干召集部落聚会,用除草之计来震慑他人,使御道开辟十分顺利。
D.长孙晟屡建功勋,甚得圣眷。由于在与突厥打交道时表现突出,他获得皇帝赞赏,死后仍被皇帝惦念。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晟乃弯弓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而双贯焉。
(2)奴之骨肉,皆天子赐也,得效筋力,岂敢有辞?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谯国夫人者,高凉冼氏之女也。世为南越首领,跨据山洞,部落十余万家。夫人幼贤明多筹略,在父母家,抚循部众,行军用师,压服诸越。梁大同初,罗州刺史冯融闻夫人有志行,为其子高凉太守宝娉以为妻。融本北燕苗商,三世为守牧,他乡羁旅,号令不行。至是夫人诚约本宗,使从民礼。每共宝参决辞讼,首领有犯法者,虽是亲族,无所舍纵。自此政令有序,人莫敢违。高州刺史李迁仕据大皋口,遣召宝。宝欲往,夫人止之曰:“刺史无故不合召太守,必欲诈君共为反耳。”宝曰:“何以知之?”夫人曰:“刺史被召援台,乃称有疾,铸兵聚众,而后唤君。今者若往,必留质,愿且无行,以观其势。”数日,迁仕果反夫人曰:“若君自往,必有战斗。宜遣使诈之,卑辞厚礼,我将千余人,步担杂物,得至栅贼必可图”宝从花迁住果太喜夫人众皆扭设备法人击之达走保于宁都及宝卒,岭表大乱,夫人怀集百越,数州晏然。高祖遣总管韦洸安抚岭外。初,夫人以扶南犀杖献于陈主,晋王广遣陈主遗夫人书,谕以国亡,令其归化,并以犀杖及兵符为信,夫人见杖,尽日恸哭。遺其孙魂帅众迎洸,岭南悉定。追赠宝为广州总管、谯国公,册夫人为谯国夫人。皇后以首饰及宴服一袭赐之,夫人并盛于金箧,并梁、陈赐物各藏于一库。每岁时大会,皆陈于庭,以示子孙,曰:“汝等宜尽赤心向天子。我事三代主,雎用一好心。今赐物具存,此忠孝之报也,愿汝皆思念之。”仁寿初,卒,赙物一千段,谥为诚敬夫人。
(摘自《隋书·谯国夫人传》)
(注)台:台城,此处指朝廷所在。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宝从之迁仕果大喜/觇夫人众皆担物不设备/夫人击之/大捷/迁仕遂走保于宁都
B.宝从之/迁仕果大喜/觇夫人众皆担物/不设备/夫人击之/大捷迁仕遂走保于宁都
C.宝从之/迁仕果大喜/夫人/众皆担物不设备/夫人击之/大捷迁仕/遂走保于宁都
D.宝从之/迁仕果大喜/觇夫人众皆担物/不设备/夫人击之/大捷/迁仕遂走/保于宁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兵符,又称虎符,是传达命令或调兵遣将所用的凭证,制成两半,右半留存子国君,左半交予统帅,验合后方能生效。
B.岭表,五岭以南地区的简称,在两宋时为蛮荒之地,罪臣多被流放至此,苏轼就曾在此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诗句。
C.册,册立、册封,指古代帝王封立太子、皇后等。
D.谥,指历史上地位较高的人死后,给他的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称呼皇帝可用谥号,如隋炀帝、汉武帝,也可用年号,如唐高祖、乾隆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溶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谯国夫人贤明能干,大公无私。在父母家时,能行军用师,管理诸越;出嫁后,能参决辞讼,亲族犯法亦不徇私情,使当地政令有序。
B.谁国夫人智勇双全,巧避祸端。刺史李迁仕想使诡计诱骗冯宝与之一起谋反,被谁国夫人识破,并用计攻破李迁仕营寨,大胜而还。
C.谯国夫人深明大义,平定岭南。谯国夫人看到晋王杨广送来的信及信物,知晓陈已灭亡后,立即率领众人归化隋朝,岭南地区才得以平定。
D.谁国夫人忠心为国,忠孝传家。谁国夫人历经三朝,一心为国,皆受到当朝皇帝的认可和赏赐,亦以此教育子孙,以赤心对天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融本北燕苗裔,三世为守牧,他乡羁旅,号令不行。
(2)每共宝参决辞讼,首领有犯法者,虽是亲族,无所舍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