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于仲文,字次武。仲文少聪敏,髫龀就学,耽阅不倦。及长,倜傥有大志。起家为赵王属,寻迁安固太守。有任、杜两家各失牛,后得一牛,两家俱认,州郡久不能决。仲文于是令驱牛群至,乃放所认者,遂向任氏群中。又阴使人微伤其牛,任氏嗟惋,杜家自若。仲文诃诘杜氏,杜氏服罪而去。始州刺史屈突尚,宇文护之党也,先坐事下狱,无敢绳者。郡穷治,遂竞其狱。
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遣将檀让收河南之地。复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迥怒其不同己,遣仪同宇文威攻之。仲文迎击,大破威众,斩首五百余级。迥又遣其将宇文胄宇文威二道俱进,复攻仲文。贼势逾盛,人情大骇,郡人敬子哲等率众应迥。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溃围而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迥于是屠其三子一女。高祖见之,引入卧内,为之下泣。进位大将军,领河南道行军总管。驰传诣洛阳发兵,以讨檀让。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
辽东之役,高丽出兵掩袭辎重,仲文回击,大破之。至鸭绿水,高丽将乙支文德诈降,来入其营。仲文将执之。时尚书右丞刘士龙为固止之。仲文遂舍文德。寻悔,选骑渡水追之,每战破贼。时宇文述以粮尽欲还,仲文议以精锐追文德,可以有功。述固止之,仲文曰:“昔周亚夫之为将也,见天子军容不变。此决在一人,所以功成名遂。今者人各其心,何以赴敌!”由是述等不得已而从之,东至萨水,宇文述以兵馁退归,师遂败绩。帝以属吏,诸将皆委罪于仲文,帝大怒,释诸将,独系仲文。仲文忧恚发病,困笃方出之,卒于家,时年六十八。
(节选自《隋书·于仲文传》)
【小题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是( )
A.先坐事下狱,无敢绳者  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
B.高祖为丞相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
C.尚书右丞刘士龙为固止之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
D.由是述等不得已而从之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溃围而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
B.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溃围/而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
C.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溃围/而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
D.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溃围而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家,自家中征召出来,授以官职,表示官员离开家庭,开始官宦生涯,与此意思相近的词语还有“解褐”。
B.刺史,官职名,本为负责搜集史料修撰史书的官员,宋元以后沿用为一州长官的别称,是重要的地方官之一。
C.寻,时间副词。古文中表时间的词从词性上看有时间名词,如“翌日”“期年”等;时间副词,如“顷之”“俄而”等。
D.河南,“河”在古文中一般特指黄河,因其东出太行山至华北平原后大体成东西走向,故其南的区域称“河南”。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于仲文善于断案。安固任、杜两家失牛案,州郡久久不能断决,于仲文用巧妙的方法查明了牛的归属,责备了说谎的杜氏。
B.于仲文不畏强暴。刺史屈突尚犯法,但因其为宇文护的党羽,所以没有人敢对他执法,于仲文到郡里后,一审到底,最终了结了这个案件。
C.于仲文精于谋略。讨伐檀让时,他率领疲弱的军队前去挑战,假装败北,趁敌人骄傲轻敌时出精兵左右夹击,大败敌军。
D.于仲文忠贞善战。尉迥叛乱,派人利诱拉拢于仲文,仲文予以拒绝,并主动率军出击讨伐叛军,斩首贼军五百余级。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内相关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又阴使人微伤其牛,任氏嗟惋,杜家自若。
(2) 帝以属吏,诸将皆委罪于仲文,帝大怒,释诸将,独系仲文。
(3)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班固《苏武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8-23 03:02: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樊叔略,陈留人也,父欢,仕魏为南兖州刺史、阿阳侯。属高氏专权,将谋兴复之计,为高氏所诛。叔略时在髫龀,遂被腐刑,给使殿省。身长九尺,志气不凡,颇为高氏所忌。内不自安,遂奔关西。周太祖见而器之,引置左右。寻授都督,袭爵为侯。大冢宰宇文护执政,引为中尉。叔略多计数,晓习时事,护渐信之,兼督内外。累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护诛后,齐王宪引为园苑监。时宪素有吞关东之志,叔略因事数进兵谋,宪甚奇之。建德五年,从武帝伐齐,叔略部率精锐,每战身先士卒。以功加上开府,进封清乡县公,邑千四百户。拜汴州刺史号为明决宣帝时于洛阳营建东京以叔略有巧思,拜营构监宫室制度皆叔略所定功未就而帝崩尉迥之乱,高祖令叔略镇大梁。迥将宇文威来寇,叔略击走之。以功拜大将军,复为汴州刺史。高祖受禅,加位上大将军,进爵安定郡公。在州数年,甚有声誉。邺都俗薄,号曰难化,朝廷以叔略所在著称,迁相州刺史,政为当时第一。上降玺书褒美之,赐物三百段,粟五百石,班示天下。百姓为之语曰:“智无穷,清乡公,上下正,樊安定。”征拜司农卿,吏人莫不流涕,相与立碑颂其德政。自为司农,凡种植,叔略别为条制,皆出人意表。朝廷有疑滞,公卿所未能决者,叔略辄为评理。虽无学术,有所依据,然师心独见,暗与理合。甚为上所亲委,高颎、杨素亦礼遇之。性颇豪侈,每食必方丈,备水陆。十四年,从祠太山,行至洛阳,上令录囚徒。具状将奏,晨起,至狱门,于马上暴卒,时年五十九。上悼惜久之,赠亳州刺史,谥曰襄。 
(《隋书·循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拜汴州刺史号/为明决/宣帝时于洛阳/营建东京/以叔略有巧/思拜营构监/官室制度/皆叔略所定/功未就而帝崩/
B.拜汴州刺史/号为明决/宣帝时/于洛阳营建东京/以叔略有巧思/拜营构监/官室制度/皆叔略所定功/未就而帝崩/
C.拜汴州刺史/号为明决/宜帝时/于洛阳营建东京/以叔略有巧思/拜营构监/官室制度/皆叔略所定/功未就而帝崩/
D.拜汴州刺史号/为明决/宣帝时于洛阳/营建东京/以叔略有巧/思拜营构监/官室制度/皆叔略所定功/未就而帝崩/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髫龀,指儿童时期。髫,指孩子下垂的头发;龀,指小孩换牙。
B.迁,和“拔”“擢”等在古代全都指升官,而“左迁”则指贬官。
C.崩,指天子死。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
D.谥,即谥号,帝王、大臣等有地位的人死后,后人据其生平评定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叔略在孩童时因为父亲的案件被牵累,遭受残酷的刑罚,后被派作官府的杂役,就这样还是被疑忌,只好逃走。
B.樊叔略为人多智,经常为上级出谋划策,,从而得到他们的信任和赏识;而且他作战勇敢,多次获得军功,被封高官。
C.樊叔略任相州刺史时,教化了当地的百姓,使民风变得纯朴,政绩列当时第一,受到朝廷的嘉奖和百姓的赞扬。
D.樊叔略虽然不擅长书本学问,不会引经据典,但是因为能够深人思考,所以得出的独到的见解往往与道理相契合。
【小题4】翻译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
(1)时宪素有吞关东之志,叔略因事数进兵谋,宪甚奇之。
(2)朝廷有疑滞,公卿所未能决者,叔略辄为评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郑善果母者,清河崔民之女也。年十三,出适郑诚,生善果。而诚讨尉迵,力战死于阵。善果以父死王事,年数岁,袭爵开封县公,巴一千户。开皇初,进封武德郡公。年十四,授沂州刺史,转景州刺史,寻为鲁郡太守。母性贤明,有节操,博涉书史,通晓治方。每善果出听事,母恒坐胡床,于障后察之。闻其制断合理,归则大悦,即赐之坐,相对谈笑。若行事不允,或瞋怒,母乃还堂,蒙被而泣,终日不食。善果伏于床前,亦不敢起。母方起谓之曰:“善非怒汝,乃愧汝家耳。吾为汝家妇获奉洒扫知汝先君忠勤之士也在官清格来尝问私以身构国继之以死善亦望汝副其此心。汝自童子承袭茅土,位至方伯,岂汝身致之邪?安可不思此事而宴加瞋怒,心缘骄乐,堕于公政!内则坠尔家风,或亡失官爵,外则亏天子之法,以取罪戾。乌死之日,亦何面目见汝先人于地下乎?”母恒自纺绩,夜分而寐。善果曰:“儿封候开国,位居三品,秩俸幸足,母何自勤如是邪?”答曰:“呜呼!汝年已长,善谓汝知天下之理,今闻此言,故犹来也。今此秩俸,乃是天子根尔先人之徇命也。又丝泉纺织,妇人之务,上自王后,下至大夫士要,各有所制。若堕业者,是为骄逸。喜虽不知礼,其可自败名乎?”性又节俭,非祭礼宾客之事,酒肉不安陈于前。静室端居,未尝辄出门阁。内外姻戚有吉凶事,但厚加赠道,皆不请其家。非自手作及庄园根赐所得,强亲族礼遗,悉不许入门。善果历任州郡,唯内自出馔,子街中食之,公廨所供,皆不许受,悉用修治廨字及分給僚佐。善果亦由此免已,号为清吏。煬帝遭御史大夫张衡劳之,考为天下最。

(节选自《隋书。列女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吾为汝家妇/获奉洒扫知汝/先君/忠勤之士也/在官清恪/未尝问私/以身徇国继之以死/吾亦望汝副其此心/
B.吾为汝家妇获奉洒扫/知汝先君/忠勤之士也/在官清恪/未尝问私/以身/徇国继之以死/吾亦望汝副其此心/
C.吾为汝家妇/获奉洒扫知汝/先君/忠勤之士也/在官清恪/未尝问私以身/徇国继之以死/吾亦望汝副其此心/
D.吾为汝家妇/获奉洒扫/知汝先君/忠勤之士也/在官清恪/未尝问私/以身徇国/继之以死/吾亦望汝副其此心/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袭爵,指原有爵位的第一继承人(世子)承袭原有爵位,世子以外的其余继承人不能承袭爵位。
B.刺史,职官名在汉武帝时开始设置。刺史的职责是出行巡察郡县,“刺"的意思是检核问事。
C.茅土,指王侯的封爵。天子分封王侯,用五色土筑坛,按封地方向取色土,包以白茅授之。
D.姻戚,是以婚姻关系为中介而产生的亲属,包括血亲的配偶、配偶的血亲和配偶血亲的配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郑母年轻守寡,重视教育儿子。善果每次处理公事,如分析裁断合理,母亲就高兴:如果办事不公允,母亲就发怒斥责他,以此鞭策儿子。
B.郑母勤劳持家,从不骄纵享乐。虽然善果身居高位,官至三品,俸禄丰厚,但郑母仍自己动手纺纱织布,不贪图享受,不接受亲威的情赠。
C.郑母生活节俭,一向深居简出。不是为了祭祀祖先神灵或宴请宾客,酒肉不能随便端上桌;亲戚家有事,也只是多送礼品,她也不去走访。
D.郑母品德高尚,善果深受影响。善果历任多处州郡长官,都能严格要求自己,被人们称为清廉的官员,隋炀帝时他的政绩曾被等评为上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内则坠尔家风,或亡失官爵,外则亏天子之法,以取罪戾。
(2)非自手作及庄园禄赐所得,显亲族礼遗,悉不许入门。

同类题3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豆卢毓字道生,少英果,有气节。汉王谅出镇并州,毓以妃兄为王府主簿。从赵仲卿北征突厥,以功授仪同三司。及高祖,炀帝即位,征谅入朝。谅纳谘议王頍之谋,发兵作乱。毓苦谏不从,因谓弟懿曰:“吾匹马归朝,自得免祸。此   ①  身计,非为国也。今且伪从,   ②  思后计。”毓兄显州刺史贤言于帝曰臣弟毓素怀志节必不从乱但逼凶威不能克遂臣请从军与毓为表里谅不足图也。帝以为然,许之。贤密遣家人赍敕书至毓所,与之计议。

谅出城,将往介州,令毓与总管属朱涛留守。毓谓涛曰:“汉王构逆,败不旋踵,吾岂坐受夷灭,孤负家国邪!当与卿出兵拒之。”涛惊曰:“王以大事付,何得有是语!”   ③   拂衣而去。毓追斩之。时谅司马皇甫诞前以谏谅被囚,毓于是出诞,与之计,及开府盘石侯宿勤武、车骑安成侯元世雅、原武令皇甫文颢等,闭城拒谅。

部分未定,有人告谅,谅袭击之。毓见谅至,绐其众曰:“此贼军也。”谅攻城南门,毓时遣稽胡守堞,稽胡不识谅,射之,箭下如雨。谅复至西门,守兵皆并州人,识谅,即开门纳之。毓遂见害,时年二十八。

及谅平,炀帝下诏曰:“褒显名节,有国通规,加等饰终,抑推令典。毓深识大义,不顾姻亲,出于万死,首建奇策。去逆归顺,殉义亡身,追加荣命,宜优恒礼,赠大将军,封正义县公。”赐帛二千匹,曰愍。子愿师,寻拜仪同三司。

(选自《隋书》,有删节)

(注)①此处的妃指豆卢毓的妹妹,是汉王杨谅的王妃。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句是
A.毓兄显州刺史贤言于帝曰/臣弟毓素怀志/节必不从乱/但逼凶威/不能克遂/臣请从军/与毓为表里/谅不足图也
B.毓兄显州刺史贤言于帝曰/臣弟毓素怀志/节必不从乱/但逼凶威不能克/遂臣请从军/与毓为表里/谅不足图也
C.毓兄显州刺史贤言于帝曰/臣弟毓素怀志节/必不从乱/但逼凶威不能克/遂臣请从军/与毓为表里/谅不足图也
D.毓兄显州刺史贤言于帝曰/臣弟毓素怀志节/必不从乱/但逼凶威/不能克遂/臣请从军/与毓为表里/谅不足图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崩,在古代指帝王或王后以及诸侯王的死亡,此处是指隋高祖皇帝驾崩。
B.敕书,指隋炀帝的诏令,敕书中的“敕”字一般指君王的诏命、诏令。
C.车骑安成侯元世雅,是用官职、封号、姓名称人,是古代称人方式之一。
D.谥,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行迹所给予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小题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以大事付 相:互相
B.毓于是出诞,与之计   协:协商,合作
C.识谅,即开门纳之 素:一向
D.子愿师,寻拜仪同三司   嗣:继承
【小题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为    ②以    ③则B.①乃    ②而    ③因
C.①为    ②而    ③则D.①乃    ②以    ③因
【小题5】下列文中句子行文简省,括号内补充出的省略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毓苦谏(炀帝)不从B.今且伪从(懿)
C.帝以(贤言)为然D.赐(愿师)帛二千匹
【小题6】对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汉王杨谅谋划造反,打败朝廷不过是转过脚后跟那么快的事情,我们怎么能白白地被杀死,辜负国家呢?
B.汉王杨谅纠集反贼,失败是连脚后跟都不能转过那么快的事情,我们怎么能受牵连而被杀死,辜负国家呢?
C.汉王杨谅谋划造反,失败是连脚后跟都不能转过那么快的事情,我们怎么能白白地被杀死,辜负国家呢?
D.汉王杨谅纠集反贼,打败朝廷不过是转过脚后跟那么快的事情,我们怎么能受牵连而被杀死,辜负国家呢?
【小题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豆卢毓守节不渝。他曾苦谏发动叛乱的杨谅,但未获采纳;他假意顺从,转而与杨谅斗争;后城破被杀,以身殉国。
B.豆卢毓遇事果断。他策动朱涛共同出兵抵抗杨谅,失败后当即将其斩杀;并联合多位将领坚壁应战,拒绝杨谅入城。
C.豆卢毓机智应变。他用计骗过守城的士兵,用箭射退攻打南门的杨谅;并安排稽胡 积极备战守城,把杨谅逼至西门。
D.豆卢毓荣显身后。他死后因智谋大义受到朝廷封赏,儿子因此继承爵位,不久又享受到和父亲一样的高阶待遇。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公孙景茂,字元蔚,河间阜城人也。容貌魁梧,少好学,博涉经史。在魏,察孝廉射策甲科,为襄城王长史,兼行参军。迁太常博士,多所损益,时人称为书库。后历高唐令、大理正,俱有能名。及齐灭,周武帝闻而召见,与语器之,授济北太守。以母忧去职。

开皇①初,诏征入朝,访以政术,拜汝南太守。郡废,转曹州司马。在职数年,以老病乞骸骨,优诏不许。俄迁息州刺史,法令清静,德化大行。时属平陈之役,征人在路,有疾病者,景茂撤减俸禄,为饘②粥汤药,分赈济之,赖全活者以千数。上闻而嘉之,诏宣告天下。十五年,上幸洛阳,景茂谒见,时年七十七。上命升殿坐,问其年几。景茂以实对。上哀其老,嗟叹久之。景茂再拜曰:“吕望八十而遇文王,臣逾七十而逢陛下。”上甚悦,赐物三百段。诏曰:“景茂修身洁己,耆宿不亏,作牧人,声绩显著。”

转道州刺史。悉以秩俸买牛犊鸡猪,散惠孤弱不自存者。好单骑巡人,家至户入,阅视百姓产业。有修理者,于都会时乃褒扬称述。如有过恶,随即导,而不彰也。由是人行义让,有无均通,男子相助耕耘,妇人相从纺绩。大村数百户,皆如一家之务。其后请政事,上优诏听之。仁寿中,上明公杨纪出使河北,见景茂神力不衰,还以状奏。于是就拜淄州刺史,赐以马舆,便道之官。前后历职,皆有德政,论者称为良牧。大业初卒官,年八十七。曰康。身死之日诸州人吏赴丧者数千人或不及葬皆望坟恸哭野祭而去。

节选自《隋书·循吏》

(注)①开皇:与后文的”仁寿”、”大业”等皆为隋年号。②饘:稠粥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身死之日/诸州人吏赴丧者数千人或不及葬/皆望坟恸哭野祭/而去。
B.身死之日诸州人吏/赴丧者数千人/或不及葬皆望坟/恸哭野祭而去。
C.身死之日/诸州人吏赴丧者数千人/或不及葬/皆望坟恸哭/野祭而去。
D.身死之日/诸州人吏赴丧者/数千人或不及葬/皆望坟恸哭/野祭而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察孝廉”是汉朝时候的选官制度,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B.射策,是一种射箭的运动项目。是古代科举取士武科的项目。
C.乞骸骨,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
D.谥,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评给的称号。如谥号等。另外也有叫做、称为的意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孙景茂自小好学,博涉经史。在南北朝时期,他多次任职,并因有才能而受人称道。
B.公孙景茂任息州刺史期间适逢平陈之役,出征的士兵有不少人患病,公孙景茂裁减自己的俸禄,筹资钱备办米粥、汤药来接济病者,救活了上千人。
C.公孙景茂任道州刺史期间虽年事已高,但喜欢单骑巡视,挨家挨户地调查百姓的生活状况。对家庭事务处理得好的,他给予公开表扬;对犯错或作恶的,则立刻公开批评教育。
D.公孙景茂担任几任刺史都勤政爱民,有德政于民,在任上曾得到皇上的褒奖和特殊的礼遇,身死之日,有许多百姓赴丧恸哭。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周武帝闻而召见,与语器之,授济北太守。以母忧去职。
(2)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方,京兆长安人也。性刚决,有胆气。仕周承御上士,寻以战功拜上仪同。高祖为丞相,方从韦孝宽破尉迟迥于相州,以功加开府,赐爵河阴县,邑八百户。高祖受禅,进爵为公。仁寿中,会交州俚人李佛子作乱,据越王故城,左仆射杨素言方有将帅之略,荐之,上于是诏方为交州道行军总管,统二十七营而进。方法令严肃,军容齐整,有犯禁者,造次斩之。然仁而爱士,有疾病者,亲自抚养。长史敬德亮从军至尹州,疾甚,不能进,留之州馆。分别之际,方哀其危笃,流涕呜咽,感动行路。其有威惠如此,论者称为良将。至都隆岭,遇贼二千余人来犯官军,方遣营主宋纂、何贵、严愿等击破之。进兵临佛子,先令人谕以祸福,佛子惧而降,送于京师。其有桀黠者,恐于后为乱,皆斩之。寻授欢州道行军总管,以尚书右丞李纲为司马,经略林邑。方遣钦州刺史宁长真、欢州刺史李晕、上开府秦雄以步骑出越常,方亲率大军舟师趣比景。高祖崩,炀帝即位,大业元年正月,军至海口。林邑王梵志遣兵守险,方击走之。三月,师次阇黎江,贼据南岸立栅,方盛陈旗帜,击金鼓,贼惧而溃。既渡江行三十里贼乘巨象四面而至方以弩射象象中创却蹂其阵贼军溃不可收俘馘万计。于是济区粟,度六里,进至大缘江,贼据险为柵,又击破之。四月,师至林邑国都。林邑王梵志弃城奔海,方刻石纪功而还。道远无辍,士卒脚肿,死者十四五。方在道遇患而卒,帝甚伤惜之,乃下诏,赠上柱国、卢国公。

(选自《隋书·刘方传》有删改)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分别之际,方哀其危笃,流涕呜咽,感动行路。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