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小序向我们交代了那些内容?作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3-20 05:05: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三首诗,完成小题。
长恨歌唐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马 嵬清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马 嵬唐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小题1】对以上三首诗的形式,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三首诗中,①诗为古体诗,由标题《长恨歌》即可看出为歌行体,②③诗为近体诗。
B.①②③诗均为近体诗。
C.①③诗为古体诗,②为近体诗。
D.①②③诗均为古体诗。
【小题2】对三首诗的选材、立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首诗均取材于唐玄宗和杨玉环的故事。
B.在立意上,①诗第一句便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唐玄宗的迷色误国,就是这一悲剧的根源。
C.在立意上,②诗认为李、杨二人的生死别离和民间的疾苦离情都值得人们同情。
D.③诗在立意上别出心裁,把讽刺的矛头直接指向唐玄宗。
【小题3】对这三首诗的语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②诗用“银河”来比喻夫妻离散。“石壕村”、“长生殿”暗含两个典故。
B.“莫愁”多指美女,③诗最后两句意为作为帝王的玄宗还不如普通人家的丈夫能够保护自己的妻子呢!
C.③诗和②诗都化用了白居易《长恨歌》中“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的语句,立意也是相同的。
D.《长恨歌》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笔,点明“长恨”题旨,给读者留下了袅袅清音,让人回味。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餱粮。
凌晨荷插‚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注】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插:也同“锸”,铁锹。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交代了全诗的背景。麦苗因春天久不下雨而枯死,庄稼因为秋季霜降提前而冻坏。
B.“岁晏无口食,……薄暮不盈筐。”交代了农民的生活景况。入冬后农民便断了口粮,为了活命,只得冒着风寒到荒郊野外去采挖地黄,希图借以度过饥荒。
C.后六句叙写卖地黄的情形。辛苦一整天采得满满一筐地黄,准备卖给朱门人家拿去喂马,希望换回一筐马吃的玉米、高粱。
D.诗人用平平淡淡的语言让采地黄者自述,通过贫苦农民采集地黄以换取马饲料这一动作描写,反映了农民在灾荒年头的悲惨遭遇,反映了晚唐时期悲惨的社会现实。
E. 这首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穷苦农民的深切同情,有力地抨击了豪门大户对农民的残酷剥削,表达了诗人对封建社会贫富悬殊的不平等现象的痛恨。
【小题2】全诗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