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白蘋洲五亭记
(唐)白居易
湖州城东南二百步,抵霅溪,溪连汀洲,洲一名白蘋。梁吴兴守柳恽于此赋诗云“汀洲采白蘋”,以为名也。前不知几十万年,后又数百载,有名无亭,鞠为荒泽。至大历十一年,颜鲁公真卿为刺史,始剪榛导流,作八角亭游息焉。旋属灾潦荐至,沼堙台圮。后又数十載,委无隙地。至开成三年,弘农杨君为刺史,乃疏四渠,浚二池,树三园,构五亭,卉木荷竹,舟桥廊室,洎游宴息宿之具,靡不备焉。观其架大漢,跨长汀者,谓之白蘋亭。介二园、阅百卉者,谓之集芳亭。面广池、目列岫者,谓之山光亭。玩晨曦者,谓之朝霞亭。狎清涟者,谓之碧波亭。五亭间开,万象迭入,向背俯仰,胜无遁形。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タ,宾友集,歌咏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游者相顾,成曰:此不知方外也?人间也?又不知蓬瀛昆阆,复何如哉?
时予守宫在洛,杨君缄书赍图,请予为记。予按图握笔,心存目想,覙缕梗概,十不得其二三。大凡地有胜境,得人而后发;人有心匠,得物而后开:境心相遇,固有时耶?盖是境也,实柳守滥觞之,颜公椎轮之,杨君绘素之:三贤始终,能事毕矣。杨君前牧舒,舒人治;今牧湖,湖人康。康由,革弊兴利,改茶法、变税书之类是也。利兴,故府有羡财;政成,故居多暇日。是以余力济高情,成胜概,三者旋相为用,岂偶然哉?昔谢、柳为郡,乐山水,多高情,不闻善政;龚、黄为郡,忧黎庶,有善政,不闻胜概。兼而有者,其吾友杨君乎?君名汉公,字用乂。恐年祀久远,来者不知,故名而字之。时开成四年,十月十五日,记。
(选自《白居易集》
(注)①鞠:皆,尽  ②荐:连续  ③覙缕:逐条陈述
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为名也    君我降,与君为兄弟
B.作八角亭游息焉 焚百家之言,愚黔首
C.康由,革弊兴利 夫人相与,俯仰一世
D.改茶法、变税书之类是也 属皆且为所虏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9-05 03:18: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白蘋洲五亭记
[唐]白居易
湖州城东南二百步,抵霅溪,溪连汀洲,洲一名白蘋。梁吴兴守柳恽于此赋诗云“汀洲采白蘋”,以为名也。前不知几十万年,后又数百载,有名无亭,鞠为荒泽。至大历十一年,颜鲁公真卿为刺史,始剪榛导流,作八角亭游息焉。旋属灾潦荐至,沼堙台圮。后又数十載,委无隙地。至开成三年,弘农杨君为刺史,乃疏四渠,浚二池,树三园,构五亭,卉木荷竹,舟桥廊室,洎游宴息宿之具,靡不备焉。观其架大漢,跨长汀者,谓之白蘋亭。介二园、阅百卉者,谓之集芳亭。面广池、目列岫者,谓之山光亭。玩晨曦者,谓之朝霞亭。清涟者,谓之碧波亭。五亭间开,万象入,向背俯仰,胜无遁形。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タ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游者相顾,成曰:此不知方外也?人间也?又不知蓬瀛昆阆,复何如哉?
时予守宫在洛,杨君缄书图,请予为记。予按图握笔,心存目想,覙缕梗概,十不得其二三。大凡地有胜境,得人而后发;人有心匠,得物而后开:境心相遇,固有时耶?盖是境也,实柳守滥觞之,颜公椎轮之,杨君绘素之:三贤始终,能事毕矣。杨君前牧舒,舒人治;今牧湖,湖人康。康由,革弊兴利,改茶法、变税书之类是也。利兴,故府有羡财;政成,故居多暇日。是以余力济高情,成胜,三者旋相为用,岂偶然哉?昔谢、柳为郡,乐山水,多高情,不闻善政;龚、黄为郡,忧黎庶,有善政,不闻胜概。兼而有者,其吾友杨君乎?君名汉公,字用乂。恐年祀久远,来者不知,故名而字之。时开成四年,十月十五日,记。
(选自《白居易集》)
(注)①鞠:皆,尽;②荐:连续;③覙缕:逐条陈述。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记叙白蘋洲五亭的由来,描写白蘋洲胜景,赞美杨汉公“乐山水”“有善政”,叙议结合,言简意赅。
B.文章通过丰富的想象,展现了白蘋洲五亭的优美风光,从中不难看出作者对江南山水的热爱。
C.作者将谢、柳、龚、黄四人与杨汉公加以对比,对他们四人没有良好的政绩有批评之意。
D.文章对杨汉公大加褒美,这从侧面体现了白居易“革弊兴利”、关心民生的政治情怀。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太湖石记

白居易

古之人,皆有所嗜。玄晏先生嗜书,嵇中散嗜琴,靖节先生嗜酒,今丞相奇章公嗜石。石无文无声,无臭无味,与三物不同,而公嗜之,何也?众皆怪之,我独知之。昔故友李生约有云:“苟适吾志,其用则多。”诚哉言,适意而已。公之所嗜,可知矣。

公以司徒保厘河洛,治家无珍产,奉身无长物,惟东城置一第,南郭营一墅,精葺宫宇,慎择宾客,性不苟合,居常寡徒,游息之时,与石为伍。石有族聚,太湖为甲,罗浮、天竺之次焉。今公之所嗜甲也。先是,公之僚吏,多镇守江湖,知公之心,惟石好,乃钩深致远,献瑰纳奇,四五年间,累累而至。公于此物,独不谦让东第南墅,列而置之,富哉石乎!

厥状非一:有盘拗秀出如灵丘鲜云,有端俨挺立如真官神人者,有缜润削成如珪瓒者,有廉棱锐刿如剑戟者。又有如虬如凤,若跧若动,将翔将踊,如鬼如兽,若行若骤,将攫将斗者。风烈雨晦之夕,洞穴开颏,若欱云歕雷,嶷嶷然有可望而畏之者。烟霁景丽之旦,岩堮霮,若拂岚扑黛,霭霭然有可狎而玩之者。昏旦之交,名状不可。撮要而言,则三山五岳、百洞千壑,覼缕簇缩,尽在其中。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得之。此其所以为公适意用也。

尝与公迫视熟察,相顾而言,岂造物者有意于其间乎?将胚浑凝结,偶然成功乎?然而自一成不变以来,不知几千万年,或委海隅,或沦湖底,高者仅数仞,重者殆千钧,一旦不鞭而来,无胫至,争奇骋怪,为公眼中之物,公又待之如宾友,视之如贤哲,重之如宝玉,爱之如儿孙,不知精意有所召耶?将尤物有所归耶?孰不为而来耶?必有以也。

石有大小,其数四等,以甲、乙、丙、丁品之,每品有上、中、下,各刻于石阴,曰“牛氏石甲之上”“丙之中”“乙之下”。噫!是石也,千百载后散在天壤之内,转徙隐见,谁复知之?欲使将来与我同好者,睹斯石,览斯文,知公嗜石之自。

会昌三年五月丁丑记。

(取材于白居易同题散文)

(注释)①玄晏先生:皇甫谧,西晋学者,自号玄晏先生。晋武帝时上表借书,武帝赐书一车。②嵇中散:嵇康,三国时期文学家、音乐家,曾官中散大夫。③丞相奇章公:牛僧孺,唐朝宰相,封奇章郡公。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之人,皆有所嗜 达:通达
B.公以司徒保厘河洛 保厘:治理
C.罗浮、天竺之次焉 徒:门徒
D.必有以也 有以:有原因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公之所嗜,可知矣  此其所以为公适意用也
B.今公之所嗜甲也    有盘拗秀出如灵丘鲜云
C.坐得之    无胫
D.诚哉言    惟石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众皆怪之,我独知之
大家都觉得奇怪,唯独我能够理解。
B.奉身无长物
自身没有一技之长。
C.公于此物,独不谦让
奇章公唯独对于这种东西(奇石)毫不拒绝。
D.不知精意有所召耶?
【小题4】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东第南墅,列而置之,富哉石乎!
②是石也,千百载后散在天壤之内,转徙隐见,谁复知之?
【小题5】对牛僧孺的嗜石,白居易是怎么看的?你如何评价这种对外物的痴情?请结合下面《论语》中的材料,借鉴其中的观点或语句,说明你的看法。

①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论语·述而》)

②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论语·述而》)

③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论语·季氏》)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放言五首(其三)
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注)①《放言五首》为唐宪宗元和十年,诗人被贬赴江州途中所作。放言:无所顾忌,畅所欲言。②钻龟:古人占卜的一种方式,把金属烧热钻烫龟甲,视其裂纹以判断吉凶。祝蓍(shī):焚烧蓍草,观察草灰的形状,从而判断吉凶。③作者原注:“真玉烧三日不热。豫章木生七年而后知。” ④周公:周武王弟,成王的叔父。成王年幼为王,周公摄政,管叔等人说周公要害成王,于是周公外出逃难。后来成王发现流言是假,便迎接周公回来,平定了管叔等人的叛乱。⑤王莽:汉元帝皇后侄。在篡夺政权之前,为了收揽人心,常以谦恭退让示人,后来篡汉自立,改国号为“新”。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句言要授人以“决狐疑”之法,“赠”字强调方法宝贵,乃经验之谈。
B.颈联批评周公因畏惧人言而外出逃难,肯定王莽韬光养晦、谦恭有礼。
C.尾联的假设看似无理,却是真情流露,愈远于理,则愈能表达感情之炽烈。
D.全诗以叙事、抒情为主,诗意通俗明确,行文曲折委婉,富有情味。
E. 诗人含蓄地表达了对自身遭遇的愤愤不平,并相信自己的忠贞终会被证明。
【小题2】这首诗说明了一个怎样的道理?诗人是如何阐释这个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