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送穷文
韩愈
①元和六年正月乙丑晦,主人使奴星结柳作车,缚草为船,载糗舆粮,牛系轭下,引帆上樯。三揖穷鬼而告之曰:“闻子行有日矣,鄙人不敢问所涂,窃具船与车,备载糗粮,日吉时良,利行四方,子饭一盂,子啜一觞,携朋挈俦,去故就新,子无底滞之尤,我有资送之恩,子等有意于行乎?”
②屏息潜听,如闻音声,疑有而无,久乃可明,若有言者曰:“吾与子居,四十年余。子在孩提,吾不子愚,子学子耕,求官与名,唯子是从,不变于初。子迁南荒,热烁湿蒸,我非其乡,百鬼欺陵。太学四年,朝齑暮盐,唯我保汝,人皆汝嫌。自初及终,未始背汝,于何听闻,云我当去?是必夫子信谗,有间于予也。我鬼非人,安用车船,鼻嗅臭香,糗粮可捐。单独一身,谁为朋俦,子苟备知,可数已不?子能尽言,可谓圣智,情状既露,敢不回避。”
③主人应之曰:“子以吾为真不知也耶!子之朋俦,各有主张,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其名曰智穷:矫矫亢亢,恶圆喜方,羞为奸欺,不忍伤害;其次名曰学穷:傲数与名,擿抉杳微,高挹群言,执神之机;又其次曰文穷:不专一能,怪怪奇奇,不可时施,只以自嬉;又其次曰命穷:影与行殊,面丑心妍,利居众后,责在人先;又其次曰交穷:磨肌戛骨,吐出心肝,企足以待,置我仇怨。凡此五鬼,为吾五患,饥我寒我,兴讹造讪,能使我迷,人莫能间,朝悔其行,暮已复然,蝇营狗苟,驱去复还。”
④言未毕,五鬼相与张眼吐舌,跳踉偃仆,抵掌顿脚,失笑相顾。徐谓主人曰:“子知我名,凡我所为,驱我令去,小黠大痴。人生一世,其久几何,吾立子名,百世不磨。小人君子,其心不同,唯乖于时,乃与天通。天下知子,谁过于予。虽遭斥逐,不忍于疏,谓予不信,请质诗书。”
⑤主人于是垂头丧气,上手称谢,烧车与船,延之上座。  
(注:据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引《文宗备问》记载:“颛顼高辛时,宫中生一子,不着完衣,宫中号称穷子。其后正月晦死,宫中葬之,相谓曰‘今日送穷子’。”)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迁南荒,热烁湿蒸 迁:贬谪
B.鼻嗅臭香,糗粮可捐 捐:献出
C.影与行殊,面丑心妍 妍:美丽
D.唯乖于时,乃于天通 乖:违背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三揖穷鬼而告之曰   烧车与船,延之上座
B.疑有而无,久乃可明 唯乖于时,乃与天通
C.单独一身,谁为朋俦 凡此五鬼,为吾五患
D.人生一世,其久几何 小人君子,其心不同
【小题3】下列关于古典文学文化的描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送穷:中国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其意就是祭送穷鬼(穷神)。穷鬼,又称“穷子”,百姓在正月的晦日这一天,把稀饭和破衣陈列在门外祭奠他,号为“送穷”。穷,在这篇文章里是指贫困,即金钱或者物质上很贫瘠的意思。
B.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我们所所熟悉的姜夔所作《扬州慢》中的“淳熙丙申”是干支纪年法。而本文开篇的“元和六年”即是年号纪年法。
C.孩提:指幼儿;及笄,指女子十五岁,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笄是发簪,谓结发而用笄贯之。束发,指男子十五岁,是成童之年。
D.太学: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监)。韩愈先后曾任国子学博士和国子监祭酒。祭酒是个闲职,工作清闲但位低禄少,这导致韩愈虽然有时间钻研文学,但生活极其贫苦,这也可以从《送穷文》和《进学解》中得到印证。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子无底滞之尤,我有资送之恩,子等有意于行乎?
(2) 虽遭斥逐,不忍于疏,谓予不信,请质诗书。
【小题5】作者一本正经地虚构主人摆设东西祈祷“穷鬼”离开的场景,请概括其中的思想情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4-02 12:02: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选自荀子《劝学》)

(二)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选自韩愈《师说》)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生:天赋。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黄泉:地下的泉水。
C.于其身也,则师焉 耻:羞耻。
D.其圣人也亦远矣  下:低于,不及。
【小题2】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风雨兴,月出于东山之上
B.吾尝跂望矣   则群聚笑之
C.善假物也     游是乎始
D.筋骨强 穷山高而止
【小题3】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句读之不知
A.蚓无爪牙之利B.渺渺兮予怀C.而又何羡乎D.师不必贤于弟子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认为学习要“善假于物”,以常见的生活现象作类比,阐明借外力来学习的重要。
B.韩文以“其皆出于此乎”“吾未见其明也”“其可怪也欤”之句,显示了说理层进之势。
C.荀文从学习的作用、方法和态度来论求学之道;韩文针对耻学于师的现实言从师之理。
D.选文都运用三组对比以加强论证的力量。荀文强调改善自己,韩文旨在倡导从师风气。
【小题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2)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同类题3

燕喜亭记

韩愈

太原王弘中在连州,与学佛人景常、元慧异日。从二人者,行于其居之后,丘荒之间,上高而望,得异处焉。斩茅而嘉树列,发石而清泉激。辇粪壤,燔淄翳立而视之:出者突然成丘,陷者岈然成谷,洼者为池,而缺者为洞,若有鬼神异物,阴来相之。自是弘中与二人者晨往而夕忘归焉,乃立屋以避风雨寒暑。

既成,愈请名之。其丘曰“俟德之丘”,蔽于古而显于今,有之道也;其石谷曰“谦受之谷”,瀑曰“振鹭之瀑”,谷言德,瀑言容也;其土谷曰“黄金之谷”,瀑曰“秩秩之瀑”,谷言容,瀑言德也;洞曰“寒居之洞”,志其入时也;池曰“君子之池”,虚以钟其美,盈以出其恶也;泉之源曰“天泽之泉”,出高而施下也。合而名之以屋曰“燕喜之亭”,取《诗》所谓“鲁侯燕喜”者,颂也。于是州民之老,闻而相与观焉,曰:“吾州之山水名天下,然而无与‘燕喜’者比。经营于其侧者相接也,而莫直其地。凡天作而地藏之以遗其人乎?”

弘中自吏部郎贬秩而来,次其道途所经:自蓝田,入商洛,涉淅端,临汉水,升岘首以望方城;出荆门,下岷江,过洞庭,上湘水,行衡山之下;由郴逾岭,猿狄所家,鱼龙所宫,极幽遐瑰诡之观,宜其于山水饫闻而厌见也。今其意乃若不足,传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弘中之德,与其所好,可谓协矣。智以谋之,仁以居之。吾知其去是而羽仪于天朝也不远矣。遂刻石以记。

(选自《昌黎先生集》)

(简注)
①燔(fán)淄翳(yí):焚烧枯死的树木。②振鹭:白鹭展翅飞翔。
(阅读指要)
王弘中在连州居所后面发现了一处奇异之地,于是经过一番劳作,使之变成了美景,又立屋以避风雨寒暑,韩愈名之燕喜亭,并撰文以赞美王弘中的行为品德。这篇记立意深远,叙述、描写、议论并用,因而事、景、情、理交融,读之令人受到启迪,并难以忘怀。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与学佛人景常、无慧(______) (2)立而视之(______)
(3)若有鬼神异物,阴来之(______) (4)有之道也(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发”与“石而清泉激”句中“发”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见其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B.好雨知时节,当春乃
C.探石穴,靡计不施D.使人书至赵王
【小题3】下面的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体现韩愈欣赏、赞美燕喜亭主人的一组是(   )。
①自是弘中与二人者晨往而夕忘归焉  ②取《诗》所谓“鲁侯燕喜”者,颂也  ③弘中之德,与其所好,可谓协矣  ④智以谋之,仁以居之  ⑤吾知其去是而羽仪于天朝也不远矣
A.①②B.②⑤C.③④D.③⑤
【小题4】对这篇文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借此赞美王弘中的行为品德,表示对他的前程怀有希望和信心。
B.第二段通过“州民之老”的观赏评价,用对比的手法衬托出燕喜亭景观独特的人文底蕴。这是从虚处表现燕喜亭周围山水的天工之美。
C.文中用较多文字叙述山谷、瀑布、池塘、水源命名,体现作者对隐逸山水之间的田园生活的追求。
D.这篇“记”立意深远,气盛言宜,叙述、描写、议论并用,事、景、情、理交融。
【小题5】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异日。从二人者,行于其居之后,丘荒之间,上高而望,得异处焉。
(2)经营于其侧者相接也,而莫直其地。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李密《陈情表》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韩愈《祭十二郎文》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慈父背   见:看见。
B.舅母志   夺:改变。
C.臣洗马   除:授予官职。
D.不省所   怙:依靠的父亲。
【小题2】以下分析和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李密六个月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到了四岁,母亲被迫改嫁,李密是被祖母带大的。
B.“零丁孤苦”“茕茕独立”“形影相吊”“未曾废离”等词,直接描写其凄苦之情,令人读而生悲。
C.李密反复陈述不能应诏是因为祖母染病,而且他感到了祖母的病一天比一天重。
D.尽管朝廷催促非常急迫,但李密仍以亲情为由坚持不就,“欲苟顺私情”委婉地表达了他对这一做法的坚持。
【小题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B.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C.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D.明年,丞相薨。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2) 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小题5】用“/”给文中画线的语段断句。

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独幸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休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思东轩优游以忘其老。然而非所敢望也。

苏辙《东轩记》